首页 > 吉日

冬至的美好寓意(*古代的冬至习俗)

冬至又称“冬节”、“亚岁”,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重要的节气之一,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23日之间。《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此时冬季时节最冷,白昼最短,太阳辐射最少,而地球从太阳获得的热量却占全年总辐射量(太阳总能量)的25%~30%左右。
冬至作为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也是*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过了冬至后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一年中黑夜也越来越长、白天越来越短了。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又称为“冬至线”),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在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是最短的,并且越往北白昼越长;而在南半球则恰恰相反。所以民间有“冬至大如年”之说。从这一天起,天气逐渐冷下来了。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对冬至极为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一、庆贺冬至

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19个,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冬至这一天尤为重视。早在周朝就已经“以冬至日为岁首”。也就是说,无论朝廷还是民间,都要隆重地庆贺冬至这一天。
朝廷会举行庆贺仪式,皇帝在这天要亲自率领群臣出宫相聚,庆贺冬至。皇帝出来向百官祝贺,并赏赐他们衣物、食粮等;官员们也要互相向对方祝贺,道贺。
民间则更是热闹非凡,人们纷纷买来鱼肉、鸡鸭备好酒浆去互致祝贺。他们在家门外张贴冬至画、挂红灯或宫灯、燃爆竹,以此来庆祝这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还会互相赠送灯笼以表达祝贺之意。

二、吃冬至圆

冬至吃圆是我国南方各民族的共同习俗,而在江浙一带尤其盛行。冬至吃圆子,是因为冬至吃了圆子后,可以长得又胖又健康。
冬至圆的制法是:糯米粉放入大盆中,加水和成面团,然后用手揪一小团面团,用手指按成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皮,再把洗净的黑芝麻放入中间馅的空当处,然后把小面团按扁,然后把馅儿包进去压成圆子就可以了。
冬至圆一般用白糖、猪油、桂花做馅。也有用玫瑰、豆沙、山楂糕等做馅的。吃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馅儿。做好之后放在锅里煮熟即成。
冬至圆有两种吃法:一种是汤圆,另一种是肉圆子。
在我国南方的许多地区至今还流行这一风俗:冬至吃饺子,“娇耳”就是由冬至而来。人们认为冬至的时候吃饺子不冻耳朵。
因为饺子由“娇耳”演变而来。相传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便将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材放在锅里煮熟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耳朵样的饺子,下锅煮熟后分给患者吃,后浑身暖和,两天就康复了。
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也包成食物,并取名为“饺子”,“娇耳”就是现在的水饺。
还有一种说法是:冬至日食羊肉为吉利。因为羊肉味甘而不腻,性温而不燥,具有补肾壮阳、温暖脾胃等功效。所以民间就有吃“饺子”的习俗。
冬至那天人们除了吃饺子外还会吃些别的东西。像浙江嘉兴一带则习惯在这天杀鸡宰羊和亲朋好友团聚一起喝酒、聊天、叙旧。
到了今天,吃饺子已经是一种不成文的规定了(除了过生日)虽然现在很多地方已经没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了但是如果在冬至这一天家里没有人煮饺子吃那么就算是你过节也是白过了哦!

三、数九寒天

数九寒冬是最冷的日子,在我国的北方地区,除了一些地方可以看到小片积雪的景象外,其他大部分地区,尤其是长江流域一带,经常出现大雪纷飞、滴水成冰的气候。此时,我国南方地区一些山区仍处于严寒之中。
数九就是从冬至开始数起,每九天为一个阶段。因天气寒冷,数九也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雀始巢;三候水泽腹。”
从冬至开始,天气渐渐寒冷,动物们也都藏起来准备过冬了。在北方地区有这样一句话“十月小阳春”,就是说从冬至开始有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正好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而且这两个节气前后的时间大约是在每年的农历十一月和十二月。由于冬至到春节这段时间正是数九天气最冷的时候,所以这段时间称为“数九”。而春节则在夏至之后的第九十天前后,也就是阳历的四月上旬至五月中旬之间。
冬天有三个阶段:数九寒天、大雪、冬至。*古人对自然界的观察和认知都很深刻。根据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总结而成的经验总结,比如“一九”“二九”等等都是从冬至开始数起;古人还根据冬至所处的节气变化来推算天气冷暖的变化来预测来年冬天作物生长情况和天气趋势等。这样就形成了一种科学而又系统的规律。

四、九九消寒图

九九消寒图又称“九九消寒图”,是古代民间在冬至日应对气候寒冷的一种数九方法。具体做法是:用一张纸,上面画上一个太阳,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天气变暖,寒流减弱,太阳的光热充足,九九八十一天之后即可立春。在这期间,每天用毛笔在纸上写一笔,写完后放到室外让它自然的风化。到了九九消寒最后一天晚上则要把这张纸烧掉,这样整个冬天就过去了。“九九消寒”是古人为了适应自然变化而总结出来的经验。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48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