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道貌岸然的意思(道貌岸然的成语典范)

道貌岸然,成语。形容待人十分伪善,表面上对人很礼貌,很客气。
出处《后汉书·应劭传》:“君臣之际,可谓道貌岸然。”
【释义】“道貌岸然”指态度冷漠,一副假模假样的样子。
【例句】在工作中他对待群众,态度十分谦和;对同志也是一付道貌岸然的样子。
【例句】在他看来,对待同志必须诚恳,待人态度必须热情。
道貌:指外表的相貌;岸然:装出严肃的样子。形容人态度严肃、装出一副很威严的样子。也指表面上装出一副庄重严肃的样子。
【例句】“你要是不把事情说清楚,我也不会同意跟你干下去了。”她道,“我不会和一个道貌岸然的家伙共事太久。”
【例句】她是一个道貌岸然的人,绝不会和我共事太久的。他说完话之后,马上就走了。
【例句】“他在学校时就是一个很好的老师、同学和朋友,在他离开学校之后我又很好地记得他对我说过的每一句话。”
【例句】我们是不会忘记这位老师、这位朋友的。我们要把他们放在自己的心里,永远记着他们为我们做过的一切。


1、《韩非子·难言》:“君有道则人悦,君无道则人怨。”

“道”与“德”是古汉语中的两个常用词,即“道德、道义”,也是儒家学派的核心思想。*传统文化认为,道德是一切事物之本,没有道德的生活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德不仅是做人的标准和准则,而且也是衡量一个社会能否达到长治久安和健康发展的重要尺度。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互相攻伐。当时很多人都选择了“守德”之道。《史记》记载:孔子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意思是君子通过追求道德而不谋求利益,即使没有饭吃也会去追求道德修养。
孔子如此看重道德修养,为的就是教育弟子,以德行作为立身处世之本。春秋末期的郑国,有一位叫子产的贤明官吏,他在郑国任相期间很重视道德教育。在他看来,品德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一个人必须要有高尚的品德作为立身处世之本。正是基于对道德修养重要性的认识和强调,郑国成为了春秋时期的一个著名*。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教育家。他认为道德修养要以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作为根本指引来培养自己个人的修养。他曾在郑国各地建立学校,还亲自到各地去讲学,倡导“教化教化”之风;为了使郑国民众能够更好地认识和遵循社会规范、提升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传统美德。他还亲自制定了许多有利于提高人们品德修养和思想道德水平的规章制度。他还大力支持民间祭祀活动,经常为祭祀活动提供饮食;还给*去的人建立祠堂等,并要求大家都要遵守他制定和颁布的规章制度。
正是由于子产等人对道德修养方面工作的重视,使郑国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良好地道德风气和社会风尚。因而郑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其他诸侯国所羡慕模仿的*之一;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个良好地道德风尚和社会风气的典范:“至圣先师”孔子就生活在郑国。

2、《后汉书·应劭传》:“君之行也,可谓道貌岸然矣。”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成语。它所表达的意思是:一个人在别人面前表现出一种威严或一种真诚的态度,而实际上他内心深处却是一种虚伪或不诚实的行为,可以说,这个人是一个虚伪、假惺惺的人。“道貌岸然”这个词很好理解,它是指外表和内心完全相反的两种样子。也就是说,一个人表面上很正经很严肃,但实际上却是在装假、装正经;或一个人表面上非常和蔼慈祥,但内心却非常刻薄冷漠。
“道貌岸然”这个词常被用来形容人们穿着庄重、严肃、一丝不苟。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明白了,它指的并不是人们表面上的行为和态度,而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
“道貌岸然”这个词形容外表严肃、一丝不苟的人,有时也用于形容一些行为虚伪或不诚实的人。在这句话中,“道貌岸然”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试想一下,如果别人一见到你就装出一副很正经很严肃的样子,那你还会想跟他做朋友吗?
因此可以说,“道貌岸然”这个词所表达的意思就是指一个人内心深处真正所想。

3、《文选·刘向·答卢同》:“诚既明矣,又何怨乎?

夫何为者哉?答曰:‘道貌岸然者。’”
【释义】“道貌岸然”这个成语的意思是“表面上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形容一个人说话或者做事情时表现得很庄重很严肃,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
【例句】从他口中,我们了解到,他是一名在*服役多年的老兵。他很谦虚、待人和气,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
【例句】这个老兵对我说,在*时,有不少老兵犯错误,也有人是因为态度不好而被处分,这些人虽然道貌岸然,但他们都是好同志。
【例句】他是我们这次集训的总教练。每次训练结束后,他都会亲自给我们打分、讲评。有一次他还特地让人给我打了个满分。
【例句】训练结束后,我们一起去吃晚饭。大家都表示很满意,虽然道貌岸然了点;但还是很亲切地互相留了电话号码,这样下次见面就可以相互联系了。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

释义:君子的品性像美玉一样,是温而润的。指为人温和善良,像美玉一样温润柔和。
【例句】“看来我们这次谈话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她说,“这次谈话,使我对你又有了一种新的认识,觉得你是一个言行一致、追求正义、爱护百姓和对朋友诚实守信的人。”
“我怎么能做那种背信弃义、见利忘义的事情呢?”
她说:“你这么讲,是不是也觉得我这个人有点不太诚实?”
“这话倒也有点道理。不过,如果你真希望做这种事情的话,我倒有一个办法可以帮上你的忙。”
“什么办法?”
“就是你答应我以后经常在家里给我讲讲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你说呢?”
【例句】我明白了,你这是要在家里做这件事啊!因为*是想做什么坏事的话,这个方法我还真有一点用处。
【例句】既然要经常给她讲讲孔子和他弟子的故事,我倒有个建议:最好把这些故事都编成一本书,这样也许对你们的宣传工作更有效一点。现在就到《论语》里去找找吧!
她说,“你看过《论语》吗?那些里面的人物个个都很有智慧呢!”
【例句】这些故事可真有趣啊!但是要是要编书,这可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不过,你要是让他们知道孔子是这样一个人的话,那他们就会更喜欢你的啦!

4、《三国志·魏志·杨阜传》:“每与阜论事,辄为阜解所难,而阜未尝有喜色。”

5、《后汉书·杨震传》:“公师尚方剑,震为太尉,进妹以女焉。震以为恐,曰:‘吾常与公等不共戴天,今一何相*耶?’”
6、《后汉书·冯衍传》:“时黄巾盛起,兵食不足,乃以衍为司徒。衍至,受事于孔融。融谓曰:‘卿昔言‘天地与人所共之,时乃利也’,今天下将乱,而你以百姓饥寒为念,欲保富贵,吾知其不可得也。’”
7、《后汉书·张温传》:“时大将军何进谋诛宦官,乃召温来议。温曰:‘今宦官篡逆之际,不早诛讨而忍使至今。若欲立时诛之,则上负君恩、下背国体、内外之人必多怨恨。’”
8、《后汉书·徐荣传》:“荣乃密召南阳宗室刘子尚书于门下。子尚惧荣威*之故不敢从。荣因以告荣曰:‘吾为社稷计;如其不从,公岂爱一姓之私乎!’乃随子尚入宫见卓。卓大怒曰:‘吾将斩汝头,以献于太尉!’荣因伏剑流血而*。”
9、《后汉书·朱俊传》:“朱俊欲为逆乱之端以泄天下耳目,乃诈以朱俊有威名,故举而授之;复恐其事泄使他人得之;乃阴令人持毒**面授俊曰:‘欲灭逆*。’俊疑而不肯受。既至廷尉狱中即伏毒而*。”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026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