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2020立春是哪一天(*古代的立春习俗)

*的二十四节气是依据太阳运行的周期来划分的,太阳运行到黄经315°,分为24个节气。每一个节气大约相差15天,每个月有两个节气,总共有六个节气。到了立春时节,我国的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春天了。立春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按照传统的说法,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草木萌动。”就是说:“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类慢慢在洞中苏醒;草木开始发芽了。”立春之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一般都在0℃以上,南方地区稍高一些,但是这个时候,长江中下游地区还较冷;到了立春前后,气温一般在0℃以上,所以这个时候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春天。
春分日太阳在地球南北纬30度左右入射。太阳直射赤道时是最长的昼夜时间。地球公转一周是24小时42分钟左右。因此我国从夏至开始进入“冬”向“夏”过度的时期,春分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度左右)是从夏至到冬至节气的转折点,冬至是一年中日环食最多的一天。此时南北半球昼夜长短开始发生变化(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太阳直射点从赤道向北移至北回归线附近(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南北两半球昼夜温差加大。节气期间白昼短、黑夜长、太阳辐射到地面的热量少、地面吸收热量的多。


1、立春简介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孟春时节的正式开始。从天文学上来看,立春的时候,北半球)日照时间最长的时候就来了。这一天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南北半球昼夜平分。从立春这一天起,白天会越来越长,黑夜越来越短;从立春开始,日照时间也会开始增加;到了惊蛰这天,日照时间的增加也到了顶点,此后便会渐渐减少。所以把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合称四节气。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字解见春。春,假也。言万物皆假大而位归于己也。《礼记·月令》:“立春之日,辟兵、辟谷。”《礼记正义》注:“立春后五时正五行属木,而木相应于春。”
《淮南子·天文训》:“立春之时,日南至”。《岁时广记》:“立春之日‘立‘字为先春之始也”。《帝京景物略》卷中:“立春之日迎春于东郊”。《元史·礼志十四》:“立春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去东郊迎春”。
到了立春时节,民间有许多有趣的习俗,如打春、咬春等。在立春节气的那一天,民间还有到野外去寻找春牛的风俗呢!把土耕得圆圆的称为“犁牛土”、把耕得方方正正的称为“方田主”;用鞭子狠狠地抽打一下那个耕得最多最好的人就叫打春了;吃春饼、咬萝卜等等也是立春时节人们的习俗。另外,据专家考证:立春日的太阳与夏至相比,偏北了一些;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与冬季相同,没有明显变暖现象。这一点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特别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并不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为了防止春旱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在我国一些地区便有了“立春”前后“迎春”、“打春”的习俗。
立春这天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为立春之日。*古代将立春分为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来描述这一时节的气候特点。

2、立春习俗

立春有三侯:一侯东风解冻,二侯蛰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说的是: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虫类,开始活动;河里、湖面上冰层开始融化,小鱼儿也趁着这个好天气,游上水面。还有说:“立春晴,一春晴”;“立春雨,遍地晴”。
立春这一天最大的习俗就是“迎春”,因为立春是全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所以在这一天要举行迎春仪式来纪念这个节日,并且祈祷风调雨顺。
有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在立春这一天有迎春的风俗。《清嘉录》记载:“立春前一日,大家都起来梳洗打扮,以迎春光”。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中也说:“立春前一日,必无事以相延促,此日皆早起,无人不出拜土地”。可见当时迎春仪式是相当隆重的。
而《宋史》中也记载了在北宋时期“立春日,官民皆至郊外迎春牛”。春牛是古代民间一种用土坯或泥塑出春牛的泥像表示春牛图。
到了明代还出现了《咬春》的谚语:“咬得草根断,则百事可做”;“咬得草根断”说的是只要草根能嚼烂,就表明阳气已回升,万物复苏。
除了“迎春”之外,还有“打春”和“迎春酒”等习俗。“打春”又称打鸡头。所谓“打春”就是立春前一日或当天打着彩幡、敲着锣鼓、吹着号角在乡村田野里巡游一番的习俗。
另外还有“咬春”的说法:过去民间有个风俗叫做“咬春吃萝卜”。因为萝卜口感爽脆、生津开胃、而且营养丰富、价格低廉,所以很受欢迎。并且吃萝卜又可助消化、预防感冒和心脑血管疾病等功效,所以民间也把它称为养生的食物。

3、立春饮食

立春是从节气上的立春开始,但民间常有“立春日,食春饼”的食俗。春饼又叫“春盘”。据传这种食物是由汉代张骞从西域带回来的,也有说是由唐代的“春盘”演变而来。其外形如同满月,故又称月饼。这种食物用面粉、鸡蛋、油等为原料,经擀面杖擀压成薄片,再切成菱形厚片即成。其吃法有很多种,可卷菜、卷鸡蛋、卷肉丁等等。
而立春这一天的“咬春”饮食风俗则源于汉代,《汉书·食货志》中说:“立春日,食芦芽”;“正月一日,造桃柳以争新,食望回也”。可见那时就有立春“咬春”的习俗了。而在民间人们还认为吃了春饼可保一年身体健康。
立春这一天有吃萝卜的习惯。《清嘉录》云:“立春日食萝卜,名日除疾;民间亦云:‘萝卜上来像锅盖’。”还有传说是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有一天突然想吃萝卜,于是就叫人种下了一个大萝卜,他就叫人把萝卜切成薄片贴在自己的脸上用来当菜吃。
立春后降雨增多了,但是此时北方地区仍是多风少雨的季节。民谚说:“立春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立春又雨水,地冻天又寒”、“立春不雨则麦秋成”等都反映出人们对雨水的重视。
南方则在立春时吃春卷。春卷是我国华北、华中以及西南地区广泛流传的一种传统小吃,又称“春叶子包”、“油炸糕”、“油角儿”等。春卷是以面粉为主要原料而卷成的食品。古代民间有一种说法:“正月一日为鸡,二月二日为狗,三月三日为猪”,这是因为古时候人们将鸡与猪两种动物合起来称之。但后来民间有了变化和发展:由于南方多雨潮湿的气候以及人们喜欢在春光明媚的季节外出游玩,所以现在南方人对“猪”已经不像过去那么敏感了,但还是有很多人认为“猪”就是“福”的谐音;而北方则多在立春吃春饼、咬萝卜、生菜等等。

4、二十四节气

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立,“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是从天文角度来划分的,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黄道)有关。黄道是以太阳在黄经360°(即春分点)为基准的一条线,以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来划分的。由于黄道每运行15°有一个“点”,每运行30°有一个“差”,所以24节气正好是按地球公转轨道平面与黄道面之间的夹角来划分的。按此划分后的节气对应太阳在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内运行过程中经过某一时刻(24小时)的时间长度为一个节气,在这段时间内所经历的时间为一个节气。例如:立春对应太阳在黄道上运行到12月22日(冬至)后21天,则将立作为第一个节气。“立”有开始、建立、开始之意,也有“破晓、初红、走出黑夜”等涵义。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26412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