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关于清明节的习俗(清明扫墓的习俗由来)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之一,即二十四节气之一。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所以,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祀的肃穆节日,又是一个民间节日,是人们放松心情、沐浴春天的好时机。
清明节祭祖扫墓的习俗由来已久。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祭于国都及四方国”。到了汉朝时,《岁时百问》一书对此作了详细解答:“寒食”之日“拜扫扫墓”。到了唐宋时代,清明扫墓更为盛行了。据史料记载,清明扫墓祭祖始于春秋时期晋国国君为纪念自己的忠臣义士而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之后人们便在这一天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后来寒食节逐渐与清明节合二为一,清明时节便成了一个扫墓的日子。据《后汉书》记载:“清明上坟”、“宜取杂饮笑”;晋代《乐府杂录》称:“寒食上坟,并宜杂饮笑。”到了唐代,清明扫墓不仅是民间的习俗活动,也是朝廷的一种制度;唐高祖年间规定每年四月一日为寒食节,让官员在这天不生火做饭。到了宋朝时,正式将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将清明与寒食节合而为一。明清时期,清明与寒食便几乎同时成为两个节日。


一、扫墓

这是清明时节的习俗。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万物复苏,各种花草树木都在这个时候发芽开花,为人们提供了踏青的好时节。因此,古时清明节常被称作“踏青节”。
古人在清明扫墓时,主要是将清明前一夜称为“冥夜子”,即夜晚。这一天夜晚会格外安静,正是一个适合扫墓的时间。古人扫墓时会备好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将东西摆放在坟前。等到祭祀完毕后再将供品吃掉,表示对祖先的尊敬与怀念。
根据《清嘉录》的记载:“京师寒食上墓者,自清明前一日至后一日,皆预为之。故清明节又叫鬼节。”
清明扫墓,是指将酒食果品等摆放在先人墓前、将纸钱焚化给先人送去的一种祭祀活动。现在的清明扫墓都会用鲜花来代替纸钱。
这是因为如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为了表示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所以就改用鲜花代替纸钱了。
但是现在的人们很少再采用这种方法来扫墓了,因为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家里都有电脑、电视等这些家用电器了,所以不再需要烧纸扫墓了。

二、踏青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四大传统节日。清明时节,万物复苏,百花盛开,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兔;三候虹始见”。所谓“桐始华”,是说在清明节前两个星期,就有桐树的花朵开放了;到了清明节后,它就变成了一只小老鼠,喜欢生活在田野里,到处转来转去。“田鼠化为兔”指田鼠从地下钻出来变成兔子了;“虹始见者”是说在清明节后的第三个星期,天上就出现彩虹。其实这只是清明前后一个月自然现象的反映。
清明节还有一些民俗活动,如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些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楚国的介子推而流传下来的。唐代的寒食与清明只差一天,人们将寒食与清明合并成一个节日——清明节。到了宋代以后,清明节和寒食节逐渐合而为一。时至今日,寒食已不禁火,只吃冷食;而清明则不但不禁火,还可野炊扫墓。
据记载,*古代寒食节时就有扫墓的习俗。唐朝大诗人李白有《寒食清明节》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描绘的就是当时的清明时节的情景。
每逢清明节这天人们都会提着花篮到郊外去踏青、放风筝、荡秋千……
民间传说古代有一位叫介子推的忠臣被晋文公重耳所救,但他却不愿跟随重耳逃亡而隐居于绵山之中。晋文公为感谢介子推的救命之恩,在绵山为其建了祠堂供奉香火、以示纪念。后来有人在介子推祠堂前的大树上刻下了这样的诗句:“生我者父母,知我者介子推也。”以表达他们对介子推的感激之情。这一天也被定为寒食节,家家禁火三天,人们也不能生火做饭。并且这一天还要插柳、蹴鞠、荡秋千等活动以纪念介子推。久而久之,在清明节里插柳、荡秋千成为习俗了。

三、插柳

柳,又名“生命树”、“长生草”,因其生命力顽强,又被称为“英雄树”。它是一种落叶乔木,高可达18米,胸径可达70厘米。它的树皮呈灰白色或灰褐色,粗糙,有纵裂。小枝有棱,呈四棱形,平滑无毛。叶互生。叶片卵状椭圆形、卵形或披针形,长7—12厘米,宽3—5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叶柄长5—12厘米,通常无毛;托叶卵状披针形,边缘有锐锯齿或波状锯齿。花淡红色至白色。荚果扁圆形或肾形。果梗短于果托;种子卵圆形。花期4—5月。
柳的嫩梢、嫩叶可食,还可酿酒或做肥皂等工业原料。*民间有“清明不戴柳,*后变黄狗”的说法。杨柳枝条柔软,可以代木搭桥、渡河等。
柳枝还可作插花用的材料和装饰品。杨柳是很多地方的常见树种,因其形态美观、品种多样而被广泛种植为园林景观中的观赏植物;而在*北方地区还将其用于绿化、防护及做切花用;同时它还是很好的木材和造纸原料。
柳枝还可以做枕头使用:取其柔软、有弹性的特点;在头上轻轻拍打几下可缓解头痛、头晕等*;将其浸泡在热水中还可*脚气脚癣等疾病。
在*很多地区还有清明插柳的习俗。
传说古时候有一位叫柳眼的贤士不畏艰难险阻去寻水救母时不幸牺牲了;之后人们就把柳树当作神树来祭祀和祭拜,以此来纪念他;还因为清明插柳的习俗与寒食有关,所以清明插柳也是一种寒食的习俗了!
民间传说清明节也是因为春秋时期晋文公悼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因为这个故事是说:晋文公流亡期间带着随从来到绵山时迷路了,于是就让随从在山上插了一把柳枝来作为信号以辨别方向;后来人们就把清明插柳当作纪念介子推的意思!
*人历来就有在清明节举行扫墓、祭祖、踏青等活动的传统。这些活动由来以久;一直延续到今天。
现在主要有扫墓、植树、插柳三种形式:
1、扫墓:清明扫墓是*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它不仅表达了对先人的感恩之情和思念之情,还可以消除瘟疫,保佑身体健康及平安顺利。
2、植树:清明前后也正是植树的好时光;栽树不仅可以美化环境还可以增长我们的知识;植树也是我们*民族延续千年的传统美德!
3、插柳:这是我国民间最普遍而又最有意义的习俗:在清明前后插柳来辟邪。

四、荡秋千

秋千,又叫“挂秋千”、“荡秋千”、“牵钩绳”等,相传是春秋时期伍子胥过昭关,因无人牵绳,风高夜短,受惊而坠河,后为乱兵所杀。人们为纪念伍子胥*而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另外,我国古代的“秋千”名目繁多,据载:“汉高祖时,秋千者用彩带系柳于高树梢头。后汉书·张衡传云:‘汉高帝尝与秋千游宫。’”而《东京梦华录》卷八则有这样的记载:“清明日,京城小儿皆戏于街市,以小绳缚树枝为架,下施彩绳百余条……谓之百索、荡秋千。”由此可见当时的秋千已经具有一定的娱乐和体育运动意义了。
秋千可以说是古时清明节最具特色的风俗了。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580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