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力争上游打一成语(一箭双雕的成语典范)

1.力争上游(打一成语)
2.一呼百应(打一成语)
7.势如破竹(打一成语)
10.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打一成语)
12.一箭双雕。
13.一鼓作气。
1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6、一剑封喉。
17、当头棒喝。
19、百发百中。是说能发得中的箭很多;指射箭技术高超,百发百中。比喻武艺高强,技艺娴熟,对某项本领特别精通或很有经验。
20、一鸣惊人,后泛指一下子就使人相信了他的话或做了他说的事,一下子就使人相信了他的话或做了他说的事。
21、一鸣惊人是指一鸣惊人之后,很快又会变得默默无闻起来;不是一下子发生变化,而是经过很长时间以后才发生变化的意思。


一、“力争上游”的意思是“努力争取上游”,即努力争取上游之处。

“力争上游”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一个人要想取得优秀的成绩,就必须努力奋斗,争取在某方面取得优异的成绩。其实这个成语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力争上游,是个贬义词,常用来比喻人好高骛远。但是,“力争上游”的意思又不止如此。
“力争上游”的原意是:“力争上游,奋勇争先。”这句话出自《孟子》中《滕文公上》:“不以规矩,不成方圆。”
《论语·公冶长》:“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孔夫子说:“我不是生而知之者,只不过喜欢研究古代的事情,勤奋学习来获取知识罢了。”
《论语·述而》中还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二、“一呼百应”的意思是“一呼而百人应之,形容声势或声势很大。

2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成语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无一还心。乃令三军悉起,以游军击敌。”
23.一箭双雕,成语出处:《三国志·魏志·徐邈传》:“每至攻战之时,多有双雕之鸟者,皆获其功。”
24.一箭双雕是指一箭射中两只鸟。比喻同时得到两种好处。多用于讽刺人。
25.一鼓作气是形容士气高涨、勇猛无比的样子;
26.一鸣惊人是指突然发出很大的声响而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27.一鼓作气是说鼓舞士气要象擂鼓那样;
30.一鸣惊人是指发了大声音把东西吓跑;
35.一鼓作气是指军队士气高涨,战意很盛;
36.一鸣惊人后常常用来形容一件事情取得了极大成功而使大家感到惊讶和震惊。也常用来比喻突然出名或出大风头。也可表示事情或行动已达到顶点或完全成功;或表示自夸或得意。但也用来比喻自夸自耀或故意做出惊世骇俗之举来。也形容不自然、不可能、不合情理、不符合实际的事情。
37.一箭双雕出自《三国演义》第四十七回:“孔明曰:‘可再休提汉中事了!’关公问曰:‘玄德安得有此奇材!’孔明曰:‘此乃伏波将军马援之子马羽。羽当年随刘玄德,誓同生*,不能相负;今不幸*于乱军中,乃天所使耳。’关公笑曰:‘若如此,何为二子耶?’”
38.一鼓作气是形容战前的情绪和气势高涨;
39.一箭双雕是指同时射出两支不同的箭而没有受到任何妨碍。形容武功高超;技艺熟练;本领高超。也可形容双方都有杰出的才能和技艺,也可指一件事情同时得到了两个好处;或有两种收获。也可指一箭射中两只鸟或一箭射中两个目标;也比喻得到了两份收获。
一箭双雕也指同时获得两种好处或两种收获。
42.一鼓作气是指受到激励而鼓起勇气;
43.一鸣惊人是指受到激励而使自己振作起来或受到鼓舞而使别人振奋起来。形容自夸或得意忘形的样子;
44.一箭双雕是指同时射出两支不同的箭而没有受到任何障碍,形容武功高强,技艺娴熟;也比喻一箭双雕是指同时得到两种好处或两种荣誉。
46.一鸣惊人是指受到激励而振作起来的样子;

三、“势如破竹”的意思是“像竹子一样被劈开了一样,比喻事情发展很顺利。

23、力争上游:原指长江、黄河在他面前,也不敢直下,只能向上流去。比喻落后的人立志自强,能克服一切困难。
24、一呼百应:“呼”即呼喊;“应”指呼应;“百应”是指许多人响应。
一声呼喊,可使很多人听从指示;一个呼应,可使许多人作出响应的行动。
25、一鼓作气:鼓,擂响的鼓;一次打完后再打第二次;表示抓紧时间完成或开始行动。比喻做事有决心,有信心。
26、一箭双雕:“一箭双雕”是一个成语,原指古代射箭的技巧。后比喻同时有两种以上的优点。现在比喻同时既做了一件事又做了另一件事,或二者兼而有之。
27、当头棒喝:打喝声是用来形容突然发出的严厉声音。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00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