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中秋节来历故事(中秋节都有哪些习俗?)

中秋节,又称仲秋节、团圆节等,是*的传统节日。中秋节源于自然月,盛于元日,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中秋节是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的,秋夕祭月最早源于古代对月亮的崇拜。中秋节一般在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正好是三秋之半,所以被称为中秋。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习俗众多:拜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等是中秋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当时的中秋节或许也和春节一样,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自唐宋以来,中秋赏月之俗尤为盛行。《岁时百问》中说:“八月十五为中秋”;《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饼中中空”;而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则更将中秋月夜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拜月

传说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明清时期,中秋节的习俗是人们赏月、拜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和饮桂花酒。“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
到魏晋时,有“中秋夜迎寒”、“月下赏菊”等活动。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
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民间也有中秋祭月的习俗。
《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祭月”;“一种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十五夜灯尽后,*诸亲故分烛而食之”;“中秋夜……点蜡烛灯……于庭可以看野鼠吞兔”等等。

2、吃月饼

在民间,中秋吃月饼的风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当时称为“胡饼”。因地而异。宋代吃月饼的风俗盛行,民间时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的民谣。
至明清时,中秋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品种也越来越多。据记载,当时的月饼已经分为两种:一种是全馅的,一种是馅料中有五仁、豆沙、枣泥等多种馅料的。
现在的月饼不仅仅是供人吃的食品,而且是具有民俗意义的吉祥象征,逐渐演变成象征团圆的节日食品。中秋节吃月饼表达了*人民热烈庆祝丰收的美好愿望。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北京是元大都,老百姓为了庆祝丰收,世世代代相沿成俗。当时制作月饼的原料主要有高粉、莲蓉、果脯等。
制作月饼时一般要用白糖、蜂蜜、豆沙、枣泥等原料和成馅,然后将馅包入饼皮儿里,合上饼皮做成圆饼形状,放在烤熟的炉内进行烘烤。
现在市面上售卖的月饼各式各样:蛋黄莲蓉月饼、蛋黄绿豆沙月饼、玫瑰豆沙月饼、五仁月饼等。在过去那个年代能吃上一个蛋黄莲蓉月饼都是件很幸福的事了!而如今,在中秋节时,你会想到吃什么味道的月饼呢?

3、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人喜欢的活动,所以猜对的人可以得到很多礼物。因为是中秋节,所以自然要吃月饼,和月亮一样充满了诗情画意。
中秋节是丰收的季节,农家人都要做一些好吃的庆祝一下。*民间在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亮的习俗,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小时候曾经刻苦攻读,夜看北斗,见一神将下凡传授她武艺,助她打*了白蛇,夫人为了报答她的恩情,赠与她一块中秋月饼。丑女天天晚上将这块月饼藏在衣衫中细细品尝。后来终于把武艺学到手。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的习俗就是这样来的。
中秋节在民间主要是指八月十五这一天,月亮最圆最大也是*人最重视的一个节日。中秋节这天人们会做各种各样的好吃的来庆祝一下,所以中秋节也被称为“小八节”

4、赏桂花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于三国时代,《魏书•释俗》载:“中秋,月至十五最明。”到了晋代,有“吴刚伐桂”的神话传说。到了唐代,中秋节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代,又以中秋赏月之事最为热闹,《东京梦华录》中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这正是建筑装饰、人们游赏赏月的高峰。到了明清时,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中秋月饼也就成为家家户户必备的食品,它象征着团圆和睦。
在中秋节还有许多习俗:祭月、放天灯、走月亮等等。中秋节的主要食物有月饼,象征着团圆。因为人们相信月亮上有嫦娥和玉兔在捣*,所以中秋节吃月饼和赏月都是为了向月亮娘娘表达心中的美好祝福和向往。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秋节已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已经成为了全家团圆的日子。

5、观潮

八月中秋,钱塘江大潮被称为“天下奇观”。
八月中旬,涨潮时间最长,高潮也最大。潮水的到来,需要时日,但当潮水汹涌而来时,却一浪更比一浪高。所以每到中秋潮来临的时候,人们就会自发地涌向江边观潮。在古代还有许多诗人以诗记述观潮的盛况。如唐杜甫《小至》:“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苏轼《中秋》:“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代的苏东坡也有《中秋》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明代的徐渭在《题金山寺》中写道:“钱塘潮,天下极。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清代的张潮在《中秋月》中写道:“一轮秋影玉玲珑,金菊斗香时候,是人欲上天宫省蟹也。”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16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