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和尚法号怎么取(地藏菩萨是什么?)

在佛教界,出家修行的僧人统称为和尚。这个词,是从*佛教传入*开始使用的。根据佛教经典,*僧人法号的来源有以下几种:
1、佛祖释迦牟尼佛——简称释迦牟尼;
2、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简称观世音;
3、大悲观音的*师佛——简称*师;
4、持戒修福的文殊菩萨——简称文殊;
5、智慧第一的地藏菩萨——简称地藏。
如果按照以上几种法号来取,分别为:释迦牟尼佛、文殊菩萨、地藏菩萨。这五个称呼是从佛教传入*后开始使用的,后面还有许多称呼,但不是佛教独有,也不一定用这五个来称呼,但基本可以代表其教义。


一、佛祖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是印度佛教的教主,他的法身是觉悟者、无上正觉,是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最初出家修行时,已经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在他灭度后,世间有了诸多的佛教经典。
佛教经典中有许多关于释迦牟尼佛的故事,例如:释迦牟尼佛最初出家修行时,为了避免杀生和不洁净的饮食而不吃肉。但因为他的修行有了进步,已经离苦得乐,他就用不杀生来换取不洁饮食。这个故事说明佛陀已经证得了无上正等正觉,他所宣扬的教义也就是佛法已经能让众生解脱苦乐。
所以佛陀是佛祖,因为他具有最高的智慧、慈悲、道德、功德和境界。佛教最初传入*后,*人一般都称呼佛陀。佛是觉者、得道者之意,即觉悟了一切万有而无所不知。佛教将佛陀看作是觉悟者,而且是唯一觉悟者,所以释迦牟尼佛代表着觉悟和真理。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释迦牟尼佛的形象特征,就是“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二、观世音菩萨

观音菩萨是十大菩萨之一,其形象最早见于《观无量寿经》,后经翻译成中文,就成为最著名的大慈大悲的菩萨。在《*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观音菩萨是一位代表众生离苦得乐的圣者。观音菩萨具有极高的智慧与慈悲,《观无量寿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是观世音菩萨,至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名字时,能生*、惊怖、心乱心惊,乃至九重地狱之门皆开”。可见观世音菩萨是一位极具功德的大慈大悲的菩萨。观音菩萨与文殊菩萨、普贤菩萨一起并称为“华严三圣”。
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名号有多种解释,其中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观世音以大悲心为根本,以大智大慧为体;以大悲为用;以一念清净之心为体。故名观世音。
在不同版本的《观无量寿经》中,观世音又被称为“观自在”、“观世自在大士”等。在佛教传入*之后,观音菩萨的名号逐渐演变成了“观世音”,与弥勒佛合称“华严三圣”。后来又变成了“西方三圣”。

三、*师佛

*师佛,全称为“大愿悲观世音菩萨”,也称“*师琉璃光如来”。*师佛是佛教中最具神通力的大菩萨之一,也是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师佛本为印度释迦族的王子,因看到众生受生老病*之苦,发大誓愿:“若有众生,受三种苦时,若能依此誓愿行三昧,昼夜六时奉行不失正念,乃至成佛,名为大医。”后来释迦牟尼佛为救度一切众生而说此法,并传戒给弟子。后来成为释迦牟尼佛的左胁侍。
*师佛又称“大医王”、“大*师佛”、“*师琉璃光如来”等,是大乘佛教中最受欢迎的菩萨之一。《妙法莲华经》记载:“*师如来乃西方极乐世界教主,是诸佛之所护念、众苦之所依赖”。*师佛愿力广大无边,能够护持众生、拯救众生;愿行广大,能够利益众生、帮助众生。《无量寿经》卷上说:“善男子!我于无量无边世界中为众生利益起见,以大慈悲故,作此妙行。若有恶念者及一切有情,闻我名号及大悲愿力等至心皈命*师如来及阿弥陀佛而求解脱者,我当令其证得无上正等菩提。”

四、文殊菩萨

文殊菩萨是佛教密宗的核心,在*广泛流传,至今仍有不少信徒。密宗的“曼荼罗”中,文殊菩萨也是核心,并且是最高的菩萨。
密宗认为文殊菩萨是智慧的化身,具有能明断一切法的智慧,又称大智文殊,又因其能够知诸法实相,所以又被称为实相文殊。
密宗认为文殊菩萨能够圆满地观察三界实相。在释迦牟尼佛成道日这一天,他说了这样一段话:“文殊师利!我闻法久矣!我今见彼佛,乃至十方一切如来。皆来礼敬恭敬,唯愿不违于道。故知诸菩萨摩诃萨为智士。”
这段话是说:“我已闻法久矣!
一切诸佛如来一切诸法实相圆满无二无分别智相好不违于道。”
在佛陀涅盘前说了三藏十二部的经典,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金刚经》《心经》和《法华经》三藏。
其中的《金刚经》讲了“般若”的智慧,又讲了“般若”与“方便”之理:“般若者,妙用之智;方便者,因地之智。如来藏性皆自妙明本觉(本来就是空的)。故知佛即无别亦即如来藏。”

五、地藏菩萨

地藏菩萨是*佛教最有名的菩萨之一,也是一位地藏王菩萨,简称地藏菩萨。
这是因为,地藏菩萨的本愿经《地藏经》中记载:“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意思是,地狱不存在,就不能成佛,如果地狱存在的话,那么地藏王菩萨一定会成佛。
若有众生欲得见此如来者,应以金、银、琉璃砖、砗磲、赤珠等五宝和诸珍宝供养而至心恭敬礼拜。”
所以,地藏菩萨也被称为五方佛。《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我以神通力,现前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我今当送诸众生度脱生*苦海。”
所以,地藏菩萨不仅是一位佛学圣者,也是一位智慧第一的菩萨。
地藏菩萨的本愿经典是《地藏经》。《地藏经》共分十三品:“十大愿”、“十大行”、“十二因缘”、“十八界”、“十二品地藏王菩萨本愿经”、“五方佛功德庄严”、“本愿救度”。
《地藏经》被称为一部地藏王菩萨的传记。全书主要讲述了地藏菩萨的弘法事迹和救度众生的事迹。
《地藏菩萨本愿经》被称为是*最早的佛教经典之一,在唐代时已经成为一部教典,由玄奘法师译出《大藏经》中收录。

六、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

在*佛教里,除了以上所说的一些名号外,还有许多其他的名称,比如比丘、比丘尼、沙弥尼,他们是佛教信徒出家修行的僧侣,只有一种称呼,就是“比丘”。
比丘尼:意思是出家女众。
沙弥尼除了以上几个名号以外,还有一个特定的称呼就是“比丘尼”,指的就是出家女众,其在出家修行过程中被称为比丘尼众。
在*佛教里,“比丘”一词并不流行,因为大家都知道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曾经在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成佛。所以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没有人会把“比丘”和“比丘尼”联系在一起,所以也不会把出家修行的女众称为“比丘尼”。
但是由于佛教僧团是一个整体、团体,在修行过程中如果有女性法师出现,也被称为“比丘尼众”。
此外,佛教还有一种特殊的职业——“乞士”。乞士就是指布施供养寺院的僧尼等出家人员。这是因为出家人员过着清苦的生活,所以才被称为“乞士”。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002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