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观世音菩萨出家日(佛教中的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简称“观”。观音菩萨的别名有:大悲士、观自在等。是释迦牟尼佛的弟子,是慈悲与智慧的象征。
观世音菩萨以大慈大悲,救一切众生之苦而著称。观世音菩萨在《妙法莲花经》中说:“若有人常修善法,闻是观世音菩萨名者,得三昧,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观世音菩萨在*佛教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在汉传佛教中,观音菩萨是智慧第一,慈悲第二,功德第三的一位大士。“观世音”一词源于梵文音译的“观自在”,意思是能够观察、了解自己痛苦和苦恼根源的人;在汉传佛教中,观音又称“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观音菩萨”、“观自在”、“观音尊”等。在观世音菩萨的诸多形象中,以法身普现为第一位。
观世音菩萨的传说很多,在我国主要有三种说法:一说观世音菩萨是文殊菩萨化身;二说观世音菩萨是观世音大士化现;三说观世音菩萨是文殊菩萨化身的说法最多。从佛教典籍来看,观音信仰主要源自*本土佛教。


一、出生

观音菩萨,又名观自在,在梵语中有三个译名。在《大智度论》中称:“观世音”意为“观世间音声”。观世音菩萨有三十二应身,其中观世音菩萨现三十二种应身。
观音是因释迦牟尼佛的得道,而显现佛教菩萨应化之相。又因为其为众生得道的最后一位,故称“观世音菩萨”。
观世音菩萨出生后,佛母即已怀其胎月余。观音出生后,佛便感其母胎中之母,在佛经中称“佛母”;在佛教神话中,观音是由日月精气所化。
据《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记载:观音菩萨“时当春夏之间,其胎忽见光明,如日月之临于空中。是时天雨宝花、甘露、华水,遍满十方诸佛国土。是时月夜之间,天雨观世音”。

二、得道

“一切有情,皆应如是观。”也就是说,凡是以慈悲为本,能够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的人,就应将这种慈悲心普遍地布施给所有的众生。“一切有情,皆应如是观”体现了佛教中慈悲与智慧的统一。佛教主张人们不仅要追求今生的解脱,还要追求来世的解脱。佛教认为,修习佛法要先修福、慧二种资粮,同时还要修持戒、定、慧三门。对于一个想要度脱一切苦难的人来说,修习佛法就要做到这三点。《华严经》中说:“善男子、善女人,发心至诚心。”
一个人只有发了心以后才能真正地修习善法,这也是佛法与世俗不同之处之一。
观音菩萨发心救苦救难时要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要有慈悲心。即“我不入地狱”;第二要有智慧;第三要有能力。
“慈悲”和“智慧”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慈悲就没有智慧;而没有智慧也不能成为一位真正的菩萨,因此智慧是慈悲的前提。
世间上最珍贵的不是财富和名誉,而是生命中遇到的苦难和折磨。从这个意义上说,佛才是世间最珍贵的东西。

三、法身

观世音菩萨以其大慈大悲而成为广大人民的“主心骨”,慈悲与智慧的化身,也成为世人的精神依靠。而观世音菩萨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具影响力的神祇之一,佛教将观音列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之首,认为其法身之母便是释迦牟尼佛。观世音菩萨是我国民间信仰中最重要的神灵之一。“观音”是梵文“观世音”的意译。《妙法莲华经》卷二记载:“南方无上正等正觉观音大士,当来下世,值遇一切众生,种种苦厄,念观世音菩萨名。即得解脱。”
观音是慈悲和智慧的象征,是智慧第一,慈悲第二的菩萨。她常以救苦救难来表示自己的心迹,即所谓“有求必应”、“应心随缘”、“随缘济世”。人们用“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或“南无大慈悲观世音圣者”等语来表达对她的崇敬之情。
关于观世音菩萨法身,佛教典籍记载颇多,据《大悲心陀罗尼》卷下云:“观世音菩萨身黄金色。或黄白色者则为真身;白色者则为佛身;青色者则为护法;红色者则为神化;蓝色者则为法身。”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001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