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今天什么时候立秋几点立秋(立秋后,这3种水果尽量少吃,不然会伤身)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标志着仲秋时节的开始。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意味着秋天开始了,但并不代表秋天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因为真正进入秋季并不意味着气温降低,只是到了晚秋,气温才真正开始下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八月节……秋气通于肺……谓之秋气。”就是说秋季的第一个月叫初秋。立秋时气候已经很凉爽了,但还不是一年中最凉爽的季节,由于早晚温差仍然较大,所以人们常说“秋老虎”。
“立”为开始的意思,“秋”就是指秋季了,因此立秋就是秋天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秋,揪也,物至此时皆归根也。”意思是说秋季从此开始了。立秋标志着孟秋时节的开始,气候由热转凉,并逐渐出现凉风习习、瓜果飘香、稻浪滚滚等秋色。按古代历法规定,立秋三候分别是: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意思是说随着立秋的到来,狂风开始变得劲疾起来;白天气温还很高,但夜晚却非常凉爽了;在南方地区则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白露节”现象:早晨天气刚有寒意,中午就会变得酷热起来。


一、立秋的由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更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代表着炎热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一到就会有凉风来袭的感觉,其实并不是真正进入到秋天。《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秋,八月节。秋,假也。至此而登泰,故曰立秋。”“立”有“开始”的意思。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凉的过渡季节。
立秋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令,古人认为自此之后太阳黄经达270°,此后太阳直射点便由南回归线向北移动了,从我国长江流域的夏天迈入到我国北方地区的秋天。
立秋时节正处在夏秋过渡阶段。由于天气逐渐转凉,昼夜温差逐渐增大。此时节,我国许多地方已有立秋之日凉风来袭、白露将至的气候特点。在*一些地方还有“贴秋膘”的习俗,以便在冬天到来之前有足够的能量储备。

二、立秋的气候特点

由于立秋后,降水减少,气温有所降低。但由于白天阳光仍十分炎热,因此民间有“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说法。立秋后虽然有夏热,但还有秋凉之时,这个时期对一年中的作物生长来说非常重要。俗话说:“一夏无病三分虚”,立秋后常常会出现“秋乏”的现象,其主要原因是夏令过多消耗了人体的阴津而引起的。因此在立秋后要及时给身体补充水分和营养,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藕、百合、银耳、蜂蜜等,还可常吃一些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
立秋是指暑热还未退尽。北方地区早晨还有“秋老虎”的余热,但早晚已有了凉爽的感觉。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人们的衣着也应有所变化。古人有“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之说。

三、立秋有哪些习俗?

1、贴秋膘:《燕京岁时记》:“立秋之日,食瓜以纪念汉成帝。立秋之时食西瓜,曰‘咬秋’,可免瘟疫。立秋之时食梨,曰‘梨抢’,可增强人的体质”。
2、送秋:《荆楚岁时记》:“八月十五日谓之‘朝枕夕食’。为迎秋之至,民家多进瓜田中,取瓜以供祭。其祭毕皆还家。”
3、晒秋:《清嘉录》:“立秋之日,群入山林中,采苦菜,名‘秋困’。有相思子归者,以相思子同煎而食之,谓之‘秋团’。民间亦多采其花,曝于日中,谓之‘晒秋’。”
4、贴秋膘:“贴秋膘”是*民间自古就有的习俗。《礼记》中就有记载:“夏曰长至,秋曰大至。侯仲夏节以木属火也;仲秋节以火属金也。”
5、立秋的民俗:
一是“贴秋膘”。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以悬秤称人,将体重与立夏时对比来检验肥瘦,体重减轻叫“苦夏”。
二是饮桂花酒、吃桂花糖藕、赏桂花等习俗。

四、秋季养生有什么注意事项?

1、饮食上:宜多食新鲜蔬菜、瓜果,少食油腻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2、起居上:要注意早睡早起,适当增加午休。晚上9点左右入睡,早上6点左右起床最适宜。起床后不要急于穿衣服,可先在地上洒些水,或用冷水洗把脸、手等。这样可使大脑清醒、全身舒适。
3、运动上:要选择轻松平缓、活动量不大的项目进行锻炼,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宜在清晨或傍晚较凉爽时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4、精神上:要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适应秋天的肃杀之气。秋季养生应做到:早卧早起与太阴之气同升于天;收敛神气与肺气相通;收敛神气与心阳相通。
5、心理上:要使情绪安宁,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情绪。应少愁善感,悲观失望,以使肺气清净、通调。

五、秋季如何食补?

立秋时节,人们应当注意预防“秋燥”,在饮食上要少吃辛辣食品,多吃一些新鲜水果和蔬菜。
秋季饮食养生原则应以“收敛”为主。秋季要防秋燥,要多吃一些滋阴润燥的食物,如梨、葡萄、*等水果以及百合、银耳、芝麻、红枣等食物。而一些寒性食物少吃,如西瓜、黄瓜、西红柿等。还要少食葱姜蒜等辛辣食物。平时可以吃一些芝麻、核桃和牛奶等食物。
另外,多吃一些具有清热降燥功效的食品如:梨、*、荸荠、萝卜、莲藕以及瘦肉、鸡、鸭、鱼等肉类;少食羊肉。
平时也要注意多饮水,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秋燥,及时补充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并可排除毒素。在秋季如果能注意饮食与生活习惯,对健康是有益的。

六、中医对秋后有何养生建议?

1.防秋燥:多喝水,吃润燥食物。立秋后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开始逐渐降低,人们容易出现口鼻干燥、干咳少痰、皮肤干燥等秋燥现象,常喝水能保持呼吸道粘膜的湿润,使痰液稀释,容易排出,避免呼吸道感染。多吃水果蔬菜,少吃辛辣食物,多喝粥,如银耳粥、百合粥等。
2.防秋冻:早睡早起,适当锻炼。“春捂秋冻”的目的在于通过自然气温的变化来锻炼耐寒能力。立秋之后要逐渐地增加穿衣量,不要再像夏天一样赤膊*了。天气变凉时,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可以增强身体的抗病能力。
3.防秋郁:调神养性,心情舒畅。立秋后天气转凉,但秋意渐浓,人易产生悲忧情绪。因此应做到心胸开阔、乐观开朗、精神饱满、不怒自威。

七、立秋后,这3种水果尽量少吃,不然会伤身!

1、柿子
立秋后,大部分水果都进入了成熟期,所以柿子是最后成熟的水果了。但很多人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少吃柿子,因为柿子吃多了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尤其是很多人喜欢把柿子和牛奶一起吃,会对胃造成一定的伤害,容易引起不适。所以,秋冬季节还是少吃或者不吃为好。
2、大枣
立秋后很多人都会出现秋燥的现象,所以很多人会选择红枣来补气养血。但如果大枣吃得过多的话,很容易导致腹胀腹痛的现象出现,并且大枣的糖分比较高,很容易引起发胖。
3、杨梅
立秋后很常见的一种水果就是杨梅了,但由于它属于酸性水果,如果过多地食用的话会引起胃酸增多,并且杨梅还含有大量的果酸和糖分等物质。因此对于胃不好或者是经常胃酸过多的人来说是不适合食用的。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980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