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上下联左右顺序(五言律诗的格律要求)

《现代汉语》中的上下联是指“律诗”中的律句和绝句中的仄韵(字)。即律诗的前两联(律句)为上联,后两联为下联。上下联各有七个字,组成八个句子,故又称“对子”。
一般以五言律诗为标准:五言绝句可以八句,其中每两句为一联。所以五言律诗应该是“上下联”相对,“上上联”“下下联”相对,或“上上联”“下下联”相对。
上下联中的首字(一、二)和末字(三、四)之间要求是对仗。首尾必须对称,其中一个字不能出现在句子中的同一位置上。上下联首字的字义相近、平仄相协,也可以使句子读起来和谐悦耳。
上下联首字(一、二)之间的关系要紧密。上下联的第二句和第三句之间要保持平衡对称,不能出现偏倚现象。
上下联中“下”与“上”应是平声的关系,“上”与“下”应是仄声的关系。例如:
上联:半壁见海日,平林见*云。——杜甫《绝句》
下联:一川收尽溢清寒,明月照我还孤影。——苏轼《定风波》


一、格律要求

律诗的格律有“三律”和“五律”,三律是平水韵中的平声韵,五律是仄声韵。如果是一首五言律诗,首尾两联必须押韵,即每句的第一个字要押同一平声韵部的字。首句可押仄声(律句的第一个字可押平声韵),第二句可押仄声(律句的第一个字可押平声韵);尾联也必须押韵,即每句的最后一个字要押同一平声韵部的字。
如果是绝句,要求首句和尾句的平仄必须相同(即对出)。如“寒云漠漠锁苍苔”(孟浩然),第二句:“雨过一溪天”(杜甫)。在第二个字上必须是仄(平声)尾,如:“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另外,绝句和律诗的对仗方式是不同的:绝句必须严格按照律诗的要求对仗;而律诗则可以根据实际需要任意对仗。
所谓“出律”和“出格”,就是指律诗在格律方面是否严格按照平仄要求出韵或入韵。如:

二、平仄要求

如果上下联的平仄不符合要求,也会影响对仗的质量,甚至出现诗体“硬伤”。比如上联“半壁见海日”(平平仄仄),下联“平林见*云”(仄仄平平)。如果对句“半壁见海日”(仄仄平平),那么“海”字就会显得不够平;如果对句“平林见*云”(仄仄平平),那么“*”字就会显得不够平。
还有一些比较特殊的情况:上联的平仄与下联的平仄相反,这样就会出现一句半格、二句半格或一句全格;而对联中的仄声与平声也不是绝对相同,即两个平声字可以互相用其一,也可以互相用另一个平声字。例如:
上联:倚天照海花无数。
下联:入地会天鸟无踪。
【注】这里指的是第一联和第二联。这里的“天鸟”、“无踪”也是对仗。

三、押韵要求

要求每句首字押韵,而且必须和全句的韵脚相同。但是,在押韵上也有一些特别的要求。如果上句的首字或末字与下句的首字或末字相押,那么上句和下句的首字尾,就必须与上句韵脚相同。否则,就有失押韵之嫌。
例如:“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这两句诗,如果首字“江”和“天”都是韵脚“冬”,就有失韵。但是如果首字“月”和末字“轮”也是韵脚“月”,那就与上面所说的相同了。
以上我们谈到了汉语律诗的平仄结构、句法和押韵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并不难。但是要想熟练地掌握这些知识,我们还需要反复多读、多练。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和运用这些知识。

四、韵脚要求

对仄声(韵),如“一川”“清寒”等词,在声调上应押入声韵,在韵脚上应押平声。
平声押入声韵的,通常称为仄声(韵脚)押韵。例如:
“半壁”指前两联中的“一”;“平林”指后两联中的“川”;“清寒”指后两联中的“清”。在古代汉语中,一个字只能押入声字(平声字)、一个字只能押入声字(仄声字)字(平声字)。现代汉语普通话中,除平声外的所有字音都可以押韵。
在一首律诗中,每句的平仄必须保持一致。比如“半壁”与“平林”之间就是仄声;“明月照我还孤影”与“一川收尽溢清寒”之间也是仄声。

五、对仗要求

“对仗”就是在字数相同的情况下,语意相同的字要相对。所谓相对,就是出句与对句在字数和词性上都要相同或相近;所谓对仗,就是出句与对句在语音和语义上都有联系。对仗是一种特殊的句式。
在一句话中,同一个字或同一个词性只能出现一次。所谓同是同音,不是同一个意思就叫做对仗;所谓同是近义,不是同一个意思就叫做对仗。
例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和“落花人*,微雨燕*”,都可以说成对仗;“青山隐隐水迢迢”和“流水汤汤江拍岸”也都可以说成对仗。
在一句话中,只有一个词属于同义词、反义词或词性不同的词时,才叫对仗。例如:“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和“落花人*,微雨燕*”也都可以说成对仗。但不能把不同词性的词当作对句,例如把“山”和“人”当作对句去使用。
如:“江山如此多娇”和“天若有情天亦老”也都属于对仗。

六、词语的排列顺序

“词语的排列顺序”是指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位置。“词语的排列顺序”与“词组的排列顺序”有本质的区别。词组是一个字、一个词,但句子中有许多并列连词和语气助词,词语在句中往往不能*存在,必须借助语序才能构成句子。因此,对句子中的词语在语序上进行一定的调整,便构成了词语的排列顺序。
对于上下联,由于前后两个句子不是并列关系,它们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连接,故也要按照词语在句子中的排列顺序,把它们先分成两组或多组并列词语(即词组)。如果分出来后发现其中有一组(或几组)不是并列关系,应先调整一下前后句子的语序。有时还需要把并列句中的动词或形容词按一定方式加以排列。

七、句读要求

句读是指句子的韵律或节奏,即句子中音节的高低起伏。句读的要求,概括起来说就是:句读必须符合诗的基本规律;句读要有一定的节奏;句读要抑扬顿挫,富有表现力。
(一)、“三个四”是指一组三个音节。例如:
例如:
1.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白居易《咏柳》
2.一丝杨柳千条线,半缕轻*薄雾中。——黄庭坚《满庭芳》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692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