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易经的智慧 txt(《易经》到底是什么?)

我们经常说《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这句话有什么意思?
其实“道”是指“规律”,就是所有的规律,宇宙人生的规律。这个规律都在《易经》里面。但是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这个《易经》到底是什么?
《易经》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如果我们把它的内容归纳一下的话就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
六十四卦是卦象和爻象。每一个卦象都有十个爻象和五个爻位,我们把它归纳起来就是易经的内容。
实际上“经”是什么意思?
经就是经典,就是文化,这里面有很多内涵。“经”和“传”不一样,“经”告诉你这里面的道理、规律等等这些东西;“传”有可能把经中的内容做一些改造或者更丰富。
如果把《易经》讲得更加通俗易懂的话,那就是“易传”、“象传”和“经传”三部分。因为《易经》很容易懂,所以这三部分经常被人混淆。
我们讲《易经》的时候都说它是一本哲学书、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可是这些其实都不正确。


一、群经之首

在我看来,“群经之首”是错的,因为《易经》是群经之首,但不是哲学书,也不是大道之源。首先《易经》最主要的功能还是教我们做人的道理,它在生活中能够应用,让我们学《易经》的人知道如何做人。如果非要把《易经》称为“群经之首”,那应该叫“群经之始”。因为只有从伏羲画八卦开始,才有了《易经》;而伏羲画八卦应该叫“群经之始”。按照*传统文化的说法应该叫《十翼》,它包罗万象,包括了自然、社会、哲学、艺术等等很多方面。可是我们一般人接触《易经》基本上都是从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开始的。如果你学了这两个部分你就可以掌握《易经》中的百分之八十的内容,但还有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内容你没有学到。
在这些没有学到的部分里面,有些地方它不适合用“道”去解释;有些地方它不适合用“规律”去解释;有些地方它不适合用“伦理”去解释……这就是《易经》的一个特点。我们讲*传统文化,主要就是从六十四卦开始,所以六十四卦是群经之首。另外还有三百八十四爻,在整个《易经》中是仅次于六十四卦而居于第二位。

二、大道之源

在《易经》这本书里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叫“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易”是变化的意思,所有的变化都在《易经》里,而不是在哲学里。比如说这两天太阳升起来了,这就是一个变化;昨天太阳没出来,今天又升起来了,这也是一个变化。所以*古人讲的“易”实际上就是天地自然之道,也就是天地之间万事万物变化的规律。
现在我们去看《易经》的六十四卦,它完全有规律可循。而这些规律我们用科学来解释就是宇宙万有运动的基本原理。
为什么?因为万事万物都处在一个共同的大系统里。每一个事物都处在与整个大系统相互作用之中。所以每一个事物都受整个大系统制约,也可以说所有事物都受到整个大系统的制约。这种制约也就是规律。
在《易经》里面有两个最重要的概念,叫“同人于野”和“同人于宇”。
我们讲同人于野的时候讲到,我们处于一个社会之中,社会就是“天下”(或叫做“宇宙”)。
一个社会如果能够和谐发展,那它一定是一个“同人于野”(或叫做“天下”)的社会;如果不和谐发展,那它一定是一个“同人于宇”(或叫做“天下”)的社会。这个“同人于野”是说我们都在一个社会里,每个人都受这个集体(天下)的制约;而“同人于宇”讲的就是我们每个人都在宇宙中、在天地间,受到整个宇宙这个系统(宇宙)的制约。
“同人于野”讲的就是:我们在整个地球上所有的人都受这个集体和整个宇宙系统(天下)限制和制约。当我们处于一个和谐发展、团结协作、互相制约的时候,那我们每个人也就可以过得很好、很幸福;如果我们处在一种不和谐发展、不团结协作,那就会很糟糕。

三、易传

现在比较公认的说法是,易传是孔子和弟子们自己讲的。因为孔子周游列国,到处讲学。他收了很多学生,就把他们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然后自己再来讲解。在孔子整理《易经》的时候,也把自己的体会和心得记录下来,然后又对易传做了一些修改。
大家注意到没有?《易经》和《诗经》《道德经》这四部书之间都有联系,只是表述方式不同。《易经》是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以后再传播;《诗经》和《尚书》是把自己的体会记录下来以后再传播;而《论语》和《道德经》就没有这种过程,它就是对经文做一个补充或者修改。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384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