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农历2017年七夕节(关于七夕节的传统习俗)

今天是农历的七月初七,又是一个浪漫的节日。这一天,*民间有很多祭祀牛郎织女的传统习俗。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在天上相会,喜鹊飞到他们身边为他们搭桥。这就是“七夕”的来历。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或乞巧节等。
牛郎织女传说已经流传了千百年,尤其在*南方地区广泛流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间流传下来的关于七夕的故事和传说很多,有:“七夕鹊桥会,牛郎织女会”、“七夕节,少女偷菜”、“七夕雨蒙蒙,牛郎与织女相会”等。另外七夕还有乞巧、拜仙等习俗。
七夕节主要活动有:妇女结彩缕(戴在头上)、穿针乞巧、拜神祭祖及斗巧等活动,其主要节日气氛为男女青年参加。在农村中,许多成年男子也赶去参加活动。此外,七夕之夜妇女们还会准备瓜果、香烛等祭拜织女星。
七夕节起源于汉代,普及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成为专门节日。因拜祭“牛郎”和“织女”时使用的物品与爱情有联系,逐渐演变为*的一个传统节日。在这一天晚上人们还会举办一些活动来纪念这一美好节日。


一、乞巧

乞巧,是七夕节的重要习俗。这一天,妇女们穿针乞巧,象征着穿针引线能够找到好姻缘。当然也有许多人会做“巧饼”来吃,传说吃了这种“巧饼”就会变得心灵手巧。在*,七夕节亦被称作“女节月”或“女节”。*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很久以前,有一个穷书生名叫刘子骥,字山甫,学问非常渊博,但一直找不到知音。后来他到京城考中了状元,当了大官,有人向皇帝推荐他说:“刘山甫是天下奇才,千万不可埋没!”皇上便派人四处寻访刘山甫的踪迹,有一天正好遇到刘山甫在河边钓鱼,皇上便命刘山甫上船和他谈了三天三夜。聊完后,皇上问刘山甫:“你有什么好办法让我找到知音吗?”刘山甫回答道:“臣愿听皇上调遣。”

二、拜织女

拜织女的习俗,在明代《宛署杂记》中有记载:“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成索状,以观牛女相会。”妇女会于庭中,扎纸桥一座,长尺二寸,阔三寸。立于庭中,以待牛女至。”
拜织女是每年七月七日的晚间进行的活动。这天晚上妈妈要为自己的儿女摆上瓜果、饭菜等,摆好之后让儿女们都来拜祭。乞求织女能帮助儿女们织出奇妙的仙衣。
拜织女的仪式进行时,家中有未婚妇女也要一起来参加,因为这样可以求得织女星下凡帮助自己获得爱情。有一种非常美丽的乞巧方式,那就是用针穿入彩线为自己编织饰品。但是这类饰品不能是单数,必须是奇数。据说这样的饰品只要可以在天上找到一只喜鹊作为媒介,就可以和织女“相会”了。
七夕的习俗活动还有很多,最主要的就是“送秋牛”和“拜七姐”两项活动。妇女们在七月七日那天晚上把自制的小坐具放在枕边,等待半夜时分一只喜鹊飞落在你家床头上(俗称“送秋牛”),只要你不把它弄丢(也叫“拾秋牛”)它就会一直在你家屋后等着你去抓它回来送到你家给你。这就是所谓的“拜七姐”了(“拜七姐”也叫“拜织女”)。
除了送秋牛之外,还有送花神、拜祭织女、求仙和演剧乞巧等形式(当然这些都是女子们的活动),但基本上都是属于女子们自己的活动。

三、吃巧果

除了巧果外,七夕节的另一个传统小吃就是巧果,它也叫“乞巧果子”,因为最早的时候这个果子是纯手工制作的。古代有一种传统,那就是女孩子在七夕这天都要吃巧果,并且还会摆上几盆花儿,摆放几双小鞋什么的。而且一般都是手工制作的巧果吃起来很甜很可口。当然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吃到。
一般是在七夕节的早上,女孩子们会将提前做好的巧果放在小碗里,摆成花的样子。然后再把做好的水果和花摆放到桌子上。晚上就可以吃了。但是这时候有些孩子会偷偷地吃掉一些水果和花。这就被认为是偷吃了“甜果”,被认为是偷吃了“巧果”。
到了晚上女孩子们就会将屋子里有灯的地方全都点上蜡烛,然后再在桌子上摆好各种各样的巧果、鲜花、花环等物品,这就可以拜织女星。这时候还要再给房间里摆上蜡烛,让自己房间里变得亮堂堂的。另外还有一些人会在这一天晚上让自己家里的女孩子出门看星星和月亮。他们相信在七夕当天看星星和月亮,那么这个女孩子就会非常聪明。因为只有聪明的女孩子才能够在这一天看到自己想要看得到的星星和月亮呢。

四、穿针乞巧

七夕乞巧的习俗,自古便有。《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为牵牛、织女聚会之夜。”唐李群玉《七夕》诗:“七载重相访,双成会锦衣,牵牛当渡河,织女坐明辉。”明董其昌《画禅室随笔》卷中说:“梁武宣妃初入宫时感牛郎织女故事,以锦作小针,自刺之则变色。武昭仪入见,因解其刺。武昭仪因说武氏曰:‘昔日梁文帝年未中,于田中得一牛,见爱而收之。此与织女新针同,可得来也。’后武氏每岁夕造其家,至七夕必观织女新针之秀者而赠之以锦缕。”又唐李群玉《七夕》诗:“七龄思即飞,可待九重天,铅刀销未尽,犹带玉壶霜。”清袁枚《随园诗话》卷八:“七夕前后,各家结彩楼于庭院中以纸扎牛郎织女、杂以花草树木,名曰‘乞巧楼’。……一夕之巧倍之。”
七夕还有其他一些名称:“乞巧节”、“少女节”、“女儿节”等等。关于七夕节的由来有很多传说: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相传每年七月七日夜或七夕之日晚上,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帝京岁时纪胜》引《岁时杂记》说:“七夕于小爷前乞巧。有三种人最拜灵验:一曰星桥云渡;二曰鹊桥仙;三曰水神不使溺*。”
女子七夕穿针乞巧是一种传统民俗活动。相传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就起源于河南省南阳市、南阳盆地一带。
南阳地处豫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自古有“九朝古都”、“天然历史博物馆”之称。南阳汉画像石中的牛郎织女故事场景表现了汉魏时期劳动人民的生活习俗,体现了古代中原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对研究我国古代的历史、艺术、民俗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作为一种民间信仰与崇拜的形态及活动形式,牛郎织女的故事代代相传至今。

五、放河灯

七夕之夜,人们还喜欢用树枝在河面上支起一个大型的灯架,下面点燃蜡烛或油灯,烛光就成了牛郎织女相会时的“鹊桥”。
七夕这天晚上,人们还喜欢将洗干净的葡萄、*、苹果、柿饼等瓜果,摆放在桌子上,然后将烛火点燃。据说,牛郎织女相会时最喜欢吃的就是瓜果,所以就有人称这一天为“瓜果之节”。有一些地方还有放河灯的习俗。所谓河灯,也叫“荷花灯”,就是将香烛插于水中,再将自己的愿望写在纸条上,用线穿好后放入水中,当河灯漂到自己指定的位置时就说明自己的愿望得以实现。此外,有的地方还习惯在七夕晚上用面粉制作成各种小动物的模样放在锅里蒸熟之后食用。据说这种做法能够让少女变得心灵手巧。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267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