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如是我闻佛教网(净空法师:*亡并不可怕)

佛法是一种知识,又是一种人生智慧。今天,我们不应把佛法仅仅局限于知识领域,而应该上升到智慧的高度,作为人生的一种重要指导。
就佛教而言,它是对人生的一种终极关怀,同时又是对生命本质的一种探索。所谓终极关怀,就是要通过对生命本质、意义及其存在方式的思考与认识,来改变我们所处的现状。佛教把人生所经历的一切看成是短暂而又无明、痛苦与烦恼的存在状态和生活过程。从佛教的角度来看,人生是由一个不停循环、往复的过程构成。每个人在出生之前都有一个先天无明、后天无明及后天有明三个阶段;每个人也都在出生之后会经历三种苦:生老病*。
第一种苦是人生痛苦最大的来源。生*有命,富贵在天,人生本来就是痛苦不堪、生不由己的。
第二种苦就是众生无尽的烦恼。这是因为每个人都有无始以来的业力所致。
第三种苦就是没有正确认识自我与宇宙人生的关系,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导致贪爱不止、放逸无度,导致痛苦和烦恼无穷。其实每一个人都有一个佛性,只是被无明遮蔽了。
人生有三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认识人生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一、从无始以来的轮回中觉悟

佛教认为,人生是有来有去的,但始终会回到无始以来的轮回中,也就是从无明、烦恼中解脱出来,进入无我所的境界。
既然生命是由无始以来的轮回而来,那么如何才能解脱呢?只有当生命处于“无常”的状态时,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解脱。我们常常把“无常”理解为是没有固定不变的东西,其实它指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
其实宇宙间有很多现象是处于变化之中的,比如太阳黑子、月亮盈亏、四季交替、昼夜交替等等。这些现象并不是我们可以随意支配和控制的,它们本身并没有固定不变的规律可言,但我们却可以从这种变化中寻找到其中固有的规律。
所以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生也像太阳黑子一样难以把握。但是我们却可以通过对宇宙中种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思考和探索,从而获得对人生本质和意义的认识。只要我们找到了人生背后隐藏着的规律和根源,并积极运用这些规律去指导自己、帮助他人和服务社会,那么就一定可以获得生命真正意义上的解脱。
当然对于一般人来说,这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当我们有了正确认识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自己对宇宙人生已经不再能够作出选择了。当生命*现烦恼时,就不能再把一切痛苦归罪于他人和社会了。这种认识本身就是一种觉悟。

二、从*亡中解脱

生老病*是人生的一个基本现象,人有生必有*。*古代儒家哲学把生老病*看成是人的自然属性,认为人生就是一种自然过程,所以要顺生、惜生。而佛教则把它看成是一个生命现象。人的自然属性就是以六根六识为代表的感觉和知觉,包括色尘、触尘和想尘等,这些感觉和知觉都是生命现象。而佛教所说的众生之生*轮回,就是以色尘为代表的色身生灭变化而导致的业力之流转。如果说生命是一种自然现象,那么*就是一种现象。
从自然现象来看,生与*都是必然的,但从生命本质来看,*亡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任何一个生命体都要经历三个阶段:出生、成长、*亡。当生命结束之时,一切又归于零。虽然这个过程有些痛苦,但同时也能得到解脱。*后解脱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躯体的解脱;二是意识的解脱;三是灵魂的解脱。
身体*亡之后,人就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我们将永远失去身体。如果说生命有一个起点的话,那么生命之结束就意味着起点即终点。但不管在哪个层面上而言,人都是永恒的存在,只是作为不同维度上存在着而已。所以说人生就像一场梦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我们只能珍惜当下所拥有的一切。
*亡来临时,人们总以为自己已到了人生的终点而痛哭流涕地为生命画上了句号,其实*亡并没有那么可怕。这是因为我们对*亡有着错误地认识与恐惧心理而引起的误区,比如认为人*了以后就变成鬼了,这样就没有人和我争夺遗产或财产了;或者认为人*以后什么也不记得了等等。事实上*亡只是我们生命过程中一个自然环节而已。只要我们正确地面对*亡,就并不可怕。

三、从无常中体验到真理

从无常中体验到真理,是人生智慧的最高境界。佛教认为,事物的本质是无常,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中,没有永恒的存在,一切都是刹那的现象。
一切存在物都会受到时间、空间及条件等因素的限制。这些限制并非客观现实所能改变的。因此,佛教提倡“四谛”和“八正道”。
四谛:苦集灭道,苦集就是生*;灭道是灭掉一切烦恼,而道却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八正道: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通过学习佛法,我们就能了知宇宙人生的真相;通过修行佛法,我们就能消除内心的烦恼和障碍;通过学习佛法,我们就能获得自在解脱。
所谓无常即是空,空即是无常。无始以来的一切存在物都会经历生老病*;无始以来所生之烦恼也都会因业报而增长;无始以来所生之财富也都会被漏失……因此无常就是空。同时无常又是一切事物所共有的,是万法自然之本质,人要想证悟真理就必须超越我执和法执。如果我们不能超越我执和法执,就无法证悟真理;如果不能超越我执和法执,就无法证悟真理。

四、从贪求中得到解脱

人们对人生的贪与求,是因为没有正确地认识它。对生命的贪求,是以对宇宙人生的认知为前提的。因为只有清楚地知道自己来自何处,才能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每个人都有佛性,而能否觉醒,关键就在于能否正确地认识自己与宇宙人生的关系,从而放下自我,超越自我。
在我们周围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有的人追求金钱、权力和名誉;有的人追求爱情、家庭、事业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东西很重要,很需要,因此拼命地追求它们,甚至为此不惜去违法犯罪。这是因为他不明白:一个人首先要懂得满足,才能真正地快乐;如果一味地追求它们而忽视了生活中的其他事物的话,就会越来越痛苦。
相反,如果一个人懂得满足,就会越来越快乐;如果一个人懂得放下自我去关注宇宙人生的话,就会越来越快乐。因此每个人都要懂得满足和放下自我的关系。

五、从烦恼中得到解脱

烦恼就是执念,就是贪、嗔、痴。我们可以从《金刚经》中得到启示:“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一切事物都是由因缘聚合而成的,是空无自性的,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就是指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所生、因缘而灭,都没有恒常不变的自性。这就告诉我们,人生其实就像一个大梦,不管你愿意还是不愿意醒过来,它都会结束。我们只有从烦恼中解脱出来,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因此,我们要认识人生的本质和意义所在,放下对自己及他人的执著和成见、偏见和抱怨,这就是解脱之道。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081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