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11月13日是黄道吉日吗(文丽女史汪曾祺)

原创 卢文丽

本文刊载于《作家文摘》第2603期7版

1992年深秋,我刚进报社当记者,头儿交给我一个任务,“三联书店”杭州分店有个活动,请了不少外地作家,听到王安忆的名字,我很兴奋。在复旦大学中文系读作家班时,陈思和、梁永安老师常提起她,贾植芳先生还曾邀请她的母亲茹志鹃,与我们作家班同学座谈。

11月13日上午,天灰蒙蒙的,我骑着自行车来到南山路某画廊。门口摆着花篮,门内宾客云集,“丁聪画展”开幕式正举办,我在看画展的人里,发现王安忆,颀长的身材,穿一件米*风衣,透着书卷气。王安忆身边,还有位老先生,很面善,褐色棉外套,敞着,里面穿一件黑色圆领粗毛线衣。我当时年轻,虽是个记者,但性格内向,心里揣着任务,只好硬着头皮说明来意,王安忆欣然同意,老先生笑着点点头,走开了。

采访进展顺利。我看到诗友、《联谊报》记者金毅背着相机,便请金毅给王安忆拍个照,报纸上用。采访结束后,我们簇拥着王安忆走到天井,看到刚才那位老先生在,也在天井抽*,天顶乍泻的光线照在他的棉外套上,跟他指尖袅袅上升的香*融为一体。听到有人叫他汪老头、老汪头,我才知他就是著名作家汪曾祺。

作者卢文丽与汪曾祺

王安忆站在一丛天竺葵前,绿莹莹的背景,很有画面感。一旁的汪老闲不住,像个资深导演,一会儿让王安忆脸朝左,别背着光。一会儿让王安忆脸朝右,角度更好。一会儿劝她把风衣下摆拉拉齐整,王安忆呢,悉听摆布,一一答允,对着镜头靥然一笑,快门“咔嚓”,大功告成。

接着,去了六公园的“三联书店”杭州分店。走过树影婆娑的小径,出现一座西式小洋楼,三十年前的三联书店是杭州文化地标。书店里,许多读者早已恭候,汪老和王安忆现场签售,汪老签的是一本散文集《蒲桥集》,王安忆签的是《小鲍庄》《神圣祭坛》两部小说集。那时,汪老正大红大紫,自选集《受戒》正风靡,围着他的人不少。我在书店呆了一会,走到外边透气,天仍阴着,太阳不知去了哪里,不远处的湖面,深秋凌波的杨柳透着一种萧瑟。不知何时,汪老出来抽*,站在一棵歪脖子樟树下,我陪汪老聊了会儿。我问汪老来过杭州么,他说年轻时来过。我记得告诉汪老我写诗,刚出了本诗集。汪老手指头夹着*,笑眯眯地说,原来是个诗人。我说,当记者了,没时间写。汪老说,不着急。我记得汪老对我吐槽,某出版社毫无审美意识,把他自选集的封面,弄得又黄又紫,“奇丑”,汪老打趣,“我们老家有句俗语,‘黄配紫,臭狗屎’,把我弄成臭狗屎了”。汪老接着打哈哈,“不过,这跟人走俏了一样,人人说他又红又紫,一不小心也成 ‘臭狗屎’了。”汪老给人的感觉,简单、淳朴、率真。

我返回书店,买了一本《蒲桥集》,请汪老签名,他从口袋摸出一支黑壳钢笔,打开书,凝神思忖起来。当我接过签好字的书,看到扉页上,汪老用天蓝色墨水留下几个竖写字: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文丽女史 汪曾祺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汪曾祺的签名书

汪曾祺的签名书

汪老告诉我,这是杜甫《春日忆李白》中的诗句,还念了一遍,念到“江东日暮云”时,还抬手指了指我们面前那片灰蒙蒙的天。行文至此,我犹记当时场景:江南深秋的午后,林木散淡,山水恍惚,湖面暮霭沉沉,仿佛含着一种淡淡的愁。

之前我与友人通信,被称“女士”,尚可理解。这回成了“女史”,也是平生第一次。我便向汪老打听“女史”之意,汪老说,女史是个好词,是旧时对知识女性的美称呀。我一听才放了心。汪老脸上的皱纹也像湖水一般漾开,像一位慈祥的给小朋友分糖果吃的老爷爷。

签书活动后,转场来到联谊俱乐部,参加“文学感想”座谈会。与会者围绕“文学和社会的关系”展开讨论,叶芳主持。王安忆、吴亮、张炜、李庆西、李杭育、陈平原均做了发言,汪老负责插科打诨。

座谈结束后,李庆西带大家去灵隐路九里松的茶人之家喝茶。已近黄昏,斜阳照射,光线上佳,中式庭院,清雅美好,大家纷纷拍照留念。我和汪老也合了影,站在一棵硕大翠绿的芭蕉树下,边上有一把紫砂大茶壶,汪老手插衣兜,我挎着汪老的胳膊,大家都说像爷孙俩。

补充一个小插曲:次日,汪老又被拉到文艺大厦参加活动。活动上,他拒绝了给某某某某领导写字的要求,事后却为一位普通文友写了一幅书法,那位文友说,这老头真有意思!

是的,这就是率真的汪老!不矫饰,不装腔,不阿谀,不功利,有着文人的傲然风骨,像一朵凌霜的菊,骨骼清奇,自成意趣。

汪曾祺会做菜也爱买菜。新华社记者杨飞摄

庚子年秋分,我在浙江美术馆看《岭上多白云——纪念汪曾祺诞辰百年书画展》,流连在绘画、诗词和书法间,如见汪老音容。这颗有趣的老灵魂,笔下的花鸟虫鱼,花卉蔬果,似秋日桂子,馨香灼然。即便苦难亦春风化雨,作为滋养人心的甘霖,源源地给“人间送小温”。画展后,我亦仿作五律一首:

公也才无敌,萧然亦不群。冬心门下客,白石府中君。花鸟鱼虫动,诗书草木氲。高山流水曲,化作岭头云。

我猜想汪老定然是喜欢云的,他就像一朵祥云,恬淡高洁,闲庭信步。步步莲花,照拂人间。云无所住,而又无处不在。

作者简介

卢文丽,浙江杭州人,诗人、作家、记者。*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创作一级。曾进修于复旦大学中文系作家班,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系,1992年起供职于杭州日报至今。

在《人民文学》《诗刊》《上海文学》《十月》《作家》《收获》《*诗词》等海内外文学杂志发表诗歌、小说、散文、古体诗词上千首(篇)。著有《无与伦比的美景》《我对美看得太久——西湖印象诗100》《沙漏的舞蹈》《外婆史诗》等诗歌、散文和长篇小说集12部,获奖数次,并以日、英、韩、法等语种入选海内外多种文学选本。现为杭州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副秘书长、杭州市作家协会副*。现居杭州。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045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