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本月上坟黄道吉日(为什么八月十五扫祖墓?)

来源:三明日报

●陈占银

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在清明节扫墓,但大田人八月祭扫祖墓,专指有些年代的、在清朝末年或民国初年已经形成相对固定祭扫制度的祖墓。除此之外,普通私墓(家墓)依俗每年立冬到冬至期间祭扫。

扫 墓

扫墓,大田人称作祭墓,又称拜山。

祖墓有些年代,后裔散居各地,因此定于八月祭扫祖墓。每个祖墓祭扫日期是固定的,如初一、初二……直到十五。每个祖墓的供品规格大同小异,米粿鞭炮香纸烛必不可少,外加三荤三素,如饼干、花生糖、米酒(今以白酒啤酒替代)、茶叶、熏鸭、猪肉等,其中三荤又称三牲最高规格是全羊全猪。祭墓牲礼中用鸭不用鸡,原因是鸡喜欢到处扒食,会耙坏墓头。祭扫祖墓人员不嫌多,出门在外的后裔子孙尽量赶回来参与,不然老祖墓前人丁零落,有愧祖宗。

祭扫祖墓不只是寄托孝思,更重要的是祭祀坟墓所在地的土地龙神,俗称拜山。

扫墓这天,大家荷锄携刀(劈刀)、挑着箩屉(盛装供品)上山,劈除菅草灌木,锄去杂草,清沟培土。墓头插旗幡墓尾压墓纸,所谓墓旗,即用火纸剪出连环“山”字图案或环环相扣的铁镣形,寓意子孙兴旺。墓埕摆出供品,点烛上香燃放鞭炮祭奠祖宗,比较庄重的还要请礼生宣读祭文。祭毕焚烧火纸,即告扫墓结束,所有扫墓人员就地分食供品。祖墓周边如有村民在劳作,也会招呼他们一起吃墓粿,墓粿吃了据说可以保佑平安。没吃完的祭品带回家,饼干之类分给小孩吃,猪肉、鸭肉等食材带回。每个家族每年都会安排几人做头(俗称祭墓头),主持当年的祭扫祖墓活动,当晚还筹划族人聚餐,叫“吃祭墓酒”。

“祭墓酒”有奢有俭,费用有多有少。其费用清代、民国年间以宗族祭田的收益解决,改革开放后恢复旧例之初,多按丁口均摊,后来逐步改由祭墓头承担。多数人一辈子只能轮到一次做头。因此,轮到做头的人大多重视这个难得的机会,力求酒席丰盛些,最起码也要跟往年相当。

由 来

那么,为何选择八月十五前拜山扫祖墓呢?其中的由来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田属丘陵,历史以来均实行土葬,依山凿孔构筑坟墓。这里雨水充沛气候适宜,草木丰盛,每年清明到中秋,正是草木生长旺盛期,漫山遍野多是传说曾启发鲁班发明锯子的菅草,一年不除即可遮天蔽日。清明节清理墓园太早,用不了多久,坟墓又一派荒芜;立冬到冬至扫墓又太迟,春回大地草木萌生后,墓园很快又一片荒芜,且荒芜期几达一年。八月扫墓合乎天时,草木生长期已过,此时除草正当其时,可以保证公历九月下旬到来年三月下旬大半年墓园洁净。农事有极强季节性,每年农历八月初一至十五,即八月前15天,正是农民较为清闲时期,此时祭扫祖墓,并借此机会与宗亲联络感情,再恰当不过。

另一方面,八月中秋团圆节前祭扫祖墓,是对祖宗的一种感恩与缅怀,同时让在世后人与本已阴阳两隔的先人心灵交汇,梦幻团圆,此谓合情。

变 迁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9878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