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10月求医黄道吉日(89岁老人住院15天得出院)

资料图

近日,一位89岁老人的离世广受关注。这位老人因严重中风入院,但在最后40多天的日子里,被迫辗转四家医院求治。

89岁高龄,中风,加之肺炎并发症,还要一次次被抬上担架,辗转于各医院诊室。老人究竟遭受了多少痛楚,现已无从感知。但逝者亲人在惶恐不安中既煎熬又无奈,他们不得不一次次托关系求人情才使老人得以入院收治,而又无时无刻不担心再度面临“劝逐”的困境,则让不少人感同身受。


老人一次次转院,不是因为*之需,亦非因为付不起医*费,而仅仅因为撞上医疗界的一道红线——“住院15天得出院”!

说这是红线似乎有点不妥。对患者来说,这实在是件说不清道不明的事。若求证医院或监管部门,则会遭到断然否认!“哪有这种事?绝对没有这样的规定。”

可是许多患者却一再验证着这样的现实。不独广州,在其他不少城市也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媒体也多有报道。患者入院十来天,不等痊愈,医生便开始劝其出院,说是医保局的规定,病人只能住院15天,否则医保将无法报销。但若去问医保局,回答则是——决无此事!


遍查现今的红头文件,确实没有“病人只能住15天院”的出处,但无情“劝逐”的场景却屡屡在现实中上演。

正如这位89岁的老人,住院时出现肺炎并发症,病情尚未稳定,医院便要求其出院。以致于下家医院明确告之,若出现病情反复,该院将无能力救治!不幸的是,此后发生的情况恰如其言。


“15天出院”如今已成无法求证的怪圈,成为横亘于医患间一道神秘的潜规则。

这道怪圈或潜规则让患者徒增无端的求医之累之苦。让人痛心的是,怪圈形成的苦果这次落到了89岁高龄的老人身上。将心比心,实在让人难以释怀。

这究竟是谁之过?

89岁的耄耋老人,难道就不能在一家医院度过最后的时光,享受最后一片安宁?

平心而论,在这次*中,一味地怪责某一方,似乎都有欠公允。优质医疗资源的稀缺,让各大三甲医院门庭若市。病床周转率、医保控费,以及严格的绩效考核等,让医院与医生都变为“精算师”。医生不仅要救*扶伤,还要考虑患者的“经济价值”。监管亦有其难处,如医保报销需兼顾各方利益平衡以及支付的可持续性,严格监管与考核都不可避免。

是的,规章有规章的合理性,执行有执行的苦衷。监管与执行都站在自身立场谋求着诉求与利益最大化。但或许我们恰恰忘记了最核心的问题,那就是“人”,如何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如何让患者减少折腾,最大程度享受社会保障的福祉。

89岁老人离世前奔波于四家医院求医的事,难免会勾起不少人难堪的回忆,一定程度上,它甚至会成为人们质疑现行医保和医疗改革的痛点。

对“15天出院”这个未见成文,但现实中却司空见惯的怪象不能再视而不见了,其背后的诱因及形成机制也须从制度层面加以检讨与阻遏。

(来源:羊城晚报)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9837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