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关猪吉日怎么选(你知道哪些有趣的年俗?)

不知不觉

已经大年初四啦

在过去的三天里

大家是不是都在不同的地方

感受着不同的年俗风情呢?

俗话说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

实际上一方水土也生成一方文化

要知道

云南各地都有着

独特的地理区域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这些因素决定了它们独特的地域文化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从保山等地州了解了解民间这些有趣的年俗吧!

过年是*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而滇西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造就其异彩纷呈的年节习俗。

云南昌宁更戛境内山高谷深,群山延绵,较为闭塞的区域位置使得年节习俗得以完整保留。

过年期间吃年猪、舂粑粑、插年松、祭祀祖先亡灵等一系列年节习俗体现了当地的传统文化特征。


迎年年俗

云南昌宁县更戛乡。更戛,古称“耿嘎”,傣语意为盛产龙舌兰的地方。更戛是云南昌宁最南端的一个乡镇,距县城78公里。

更戛人的眼中过年不是一两天的事,

每年冬月末腊月初,从杀年猪开始,年就一天天*近了,人们也就开始忙碌起来,为年节的到来逐渐准备各项工作。


杀年猪

在更戛,可以说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每年所杀年猪在年初时就需选定,选定之后还要择吉日将其与其它的猪(主要用于*)分开圈养,称之为“关年猪”。进入冬季,天气逐渐转冷,就可以选择吉日杀年猪了。吉日选定之后,就要给远亲近戚、朋友伙伴、隔壁邻舍捎信,约定届时来吃年猪饭。


扫 尘

扫房子,即“扫尘”,也就是年终大扫除。一般从腊月二十四开始就可以打扫房屋,但各家需要挑选不是家人属相的日子进行打扫,打扫时,需要准备几棵带叶子的金竹用于掸拂尘垢蛛网,女人们还要将家里的所有衣物清洗干净,并擦桌椅橱柜,洗净各种器具,洒扫庭院。因“尘”与“陈”谐音,年节前进行扫尘有“除陈布新”寓意,其用意也就是要把一切的“晦气”、“霉气”统统打扫出家门。


舂粑粑

舂粑粑与杀年猪、腌腊肉、做豆腐等一样,都是为过年做准备的重要内容。舂粑粑是一件费时费力,但却尤能体现年味的一项活计。清晨起来,就要将需要的原料大米或糯米用水浸泡待用。


大年三十年俗


插年松

大年三十那天,男人们吃过早饭,到山上挑选一棵碗口般粗细的松树,抬回来栽在庭院的中间,称之为“插年松”。过年插年松,象征着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年松树枝杈的造型很有讲究,必须从上到下分为三台,象征天地人三才,最下面一台应当长有五根树杈,代表金木水火土阴阳五行。还要在树杈间搭上一片小木片,用以摆放粑粑、糖果之类的贡品。


放贡品

除了插年松之外,在堂屋的供桌上靠左边一方还要放上一些贡品。两块糖,表示日子过得甜甜蜜蜜;一包盐,表示做买卖有盈利,用钱有盈余;一壶油,表示家中家中所需物资样样有;还要通宵达旦地点上一盏香油灯,表示昼夜常明,人寿长安。


供献天地、敬献亡人

太阳快下山时,把准备好的整鸡和肉放在托盘上,鸡的摆放有一定的规矩,必须呈卧立状,鸡头上昂,并用两只筷子加以固定,还要在鸡头和鸡身上散上一点盐。

天地供献完毕后,到吃晚饭前,又要开始敬献亡人,亡人分内亡和外亡,内亡是指在家中堂屋内断气的祖先亡灵,外亡是指*在外面,没有在家中断气的祖先亡灵。供献祖先亡人的祭品包括一杯茶、一杯酒、三碗饭、三碗肉和菜。


初一年俗


抢头水

大年初一是较为热闹和消闲的一天。鸡还没叫,男人们就要到井边抢“头水”,如果谁抢到“头水”,首先要在井边插上一炷香,接着放一挂鞭炮,表示已有人抢到“头水”了,也预示着这家人勤劳聪明,新的一年日子将会越过越红火。


叫财门

初一还有“叫财门”的习俗。天还没亮,小孩们就会三五成群的邀约着到别人家叫财门。他们到了某户人家的大门口就会边敲边叫道“主人家,开财门,财门大大开,金子银子滚进来,只滚进,不滚出”,一直重复叫到主人家开门为止。为了图吉利,主人家都会乐呵呵地来开门,并给每个小孩一点零钱和几个花花绿绿的米花团,表示感谢孩子们送来的祝福。


忌扫地、动刀、食荤

在年初一,当地还有许多禁忌。例如,忌扫地,认为扫地会扫去财气、福气,更不能倒垃圾,如果倒垃圾就预示着家财外流;忌动刀,初一这一天要吃的食物事先已准备;忌荤食,认为年初一吃了荤食不吉利。


初二年俗


祭祀山神

大年初二,每家每户都要去庙房里献庙,就是去山神庙里祭祀山神,请山神保佑庄稼不要被鸟兽吃害,牲畜不被贼偷,不被豺狼伤害,保佑人丁兴旺,幸福安康。祭品是一只公鸡、一块肉、一杯茶、一杯酒、一碗圆饭。


打牙祭

初二这一天,做木匠、做石匠的人要“打牙祭”,祭祀自己的祖师爷。时间不限,上午下午均可。


拜干爹

在保山昌宁当地有一风俗,有的小孩多灾多难,家人就要为他(她)找个干爹,希望干爹保佑他(她)平安成长。大年初二这一天,父母就会带着他(她)去干爹家拜年。


初三年俗


祭祀路神

大年初三,要举行出行仪式,即祭祀路神,保佑出行之人招财进宝、逢凶化吉。祭祀一般在下午进行。祭品包括一只整鸡、一碗圆饭、一杯酒、一杯茶。把这些祭品规整地摆在道路边,请路神享用,然后浇奠酒茶、磕头跪拜、焚烧纸钱。祭祀完毕在回家的路边捡一块石头,这块石头代表着财宝,到家后,还要用称来称一称,看看到底有几斤几两。通过举行祭祀活动,意味着出行之人将会得到路神保佑,能够出行平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熄灯早睡

*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了鼠辈(也有人说入夜提早熄灯是为了让老鼠看不见,无法娶亲,以减少其繁殖的速度),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获娅歪”

大年初三,广南县董堡乡各族群众欢聚一堂,举办一年一度的“牡露侬人谷·获娅歪”系列民俗活动。“娅”壮语指雌性、女性,“歪”是水牛,“娅歪”意为牛王圣母,“获娅歪”意为歌唱牛王圣母。活动以“获娅歪”为主题,弘扬爱母、敬母传统,用原生态的壮族民间舞蹈,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扩塔”

大年初三,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的“扩塔”拜大年民俗活动开始了,6个乡镇的拜年团和联欢团、800余人组成民族方阵巡游展演。让当地群众和游客感受到浓浓的民族风情。“扩塔”是拉祜族的节日,时间与传统春节相近。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澜沧县结合各民族的文化特点,形成了大年初三各乡镇到县城拜年和联欢的民俗,增进了各乡镇和各民族间的了解和感情。


禁食米饭

*民间以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初四年俗


迎灶神

正月初四,又称为羊日,是*民间迎神的日子。在老皇历中占羊,故常说的“三羊(阳)开泰”乃是吉祥的象征,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间的日子。


吃折箩

大年初四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箩。所谓折箩,就是把几天剩下的饭菜合在一起的大杂烩。


吃*包子

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请大小伙计,分发红包。过去北京有句老话:“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说官话。”宴会有酒有菜,酒后惯例是吃包子。掌柜这时举杯祝贺,向大家道“辛苦”,这就叫“官话”。官话讲完后包子端上来,掌柜的亲自夹包子,包子放谁碗中,谁就被暗示已被解雇,被辞退之人饭后自动收拾行李告辞,所以这顿便宴俗名叫“吃*包子”。


初五年俗


迎财神

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花,向财神表示欢迎。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送穷还有许多别称,诸如“送五穷”“赶五穷”“送穷土”“送穷衣”。民俗认为,元旦至破五不倒垃圾,能够聚财,否则就倒了“福气”。然而,垃圾堆多了,毕竟影响卫生,所以到初五要倒出去,又有了讲究,叫“送穷”。

以上这些是小编发现的有意思的年俗

其他地方有趣的年俗肯定不少

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告诉小编

让小编涨涨知识!

——END——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9835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