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胜万年历2023黄道吉日(粤菜烹饪中的汁酱的运用)
本文系《粤厨宝典》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
前言
:
唐代褚载《移石》的诗十分令人信服,诗中说一大堆溪石散落在溪边,其境况就好像不会音乐的人在弹琴而没有韵律,以致于溪石生满青苔无人识;这一天,禇载磨开溪石,才看到溪石的真颜,原来貌似生满青苔的溪石是敲之有奇声、价值如真金的宝玉。
褚载感叹地咏道:“
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
”。
笔者曾参加过众多粤菜烹饪的讨论会,听得最多的是老专家们讲解他认为的粤菜面貌。其中就有极力反对汁酱作为新元素成为粤菜烹饪的一分子,理由是以前没有,并且还反对辩驳。
殊不知,时代是不断地发展的,用过去的陈旧套路运用飞快发展的今天,美其言是“保护传统”,但与用弓箭与枪炮竞争没有区别,典型的“拿破仑思维(拿破仑想像不到用铁做的船可以在大海上航行)”。
十年前,粤菜协会常用一句“
一直被仿冒,从未被超越
”吹嘘。
但是,不要说十年前,就是十五年甚至更早,粤菜烹饪已是停滞不前。
所谓不进则退,以至于现在有粤菜不好吃的言论甚嚣尘上。
作为粤菜烹饪从业人员,要时刻铭记,粤菜曾经的辉煌是上一辈的事,等于阿爷曾经威过,但又与子孙何干呢?
廿年前,笔者就撰有《粤厨宝典·候镬篇》明确指出汁酱在粤菜的重要性及未来粤菜发展的地位。
如今看来当时的倡议并不落伍,甚至更符合现代的要求,
就是:
预制酱是预制菜的核心
。
2023年1月26日在头条发了一篇《
调料知识:被国际公认的“汁酱之王”——咖喱的由来
》,有网友是这样回复:
“
以前在印度各个地方呆了十来年,印度咖喱也各种味道不同,各有各的味道。因为是各种香料随性混一起磨成粉而已。啥种香料、多少种香料,用量都是随意随性的!(作者名见评论区)
”
让笔者感叹,作了以下回复:
“这就是思维,没有国际眼光,拿着宝贝也没有用”。
对此,粤菜对待汁酱的运用又何尝不是如此。
另外,也有网友是这样回复:
“
咖喱以姜黄为主,味太苦。在南亚热带地方的啤酒也偏苦味,苦能袪火、清凉。至于在欧洲怎么会流行,个人认为物以稀为贵罢了,以及方便罢了。*人以家族为单位的小伙食,麻辣酸甜为主流,苦,人人恶之而后快。(作者名见评论区)
”
笔者觉得该网友是从技术(味道)的角度考虑事情,未发现“咖喱”可以作为一个名称的意义由自己去拓展。
与此同时,又一网友这样回复给出了真正的答案:
“
以前只是听说(笔者补:咖喱),后来一朋友从日本捎回一袋咖喱粉(原话:天知道日本怎么会有印度这玩意),也没当回事,好长时间突然想起来,做菜时放了一勺,哇塞,真好吃!怪不得阿三那么喜欢!放菜里调味,确实好吃!(作者名见评论区)
”
此答案解答了咖喱苦的问题。
咖喱不是《通胜》,不用“
一本通胜读到老
”。
须知道:咖喱的定义是将各种香辛料混合在一起的调味品,不一定要放呈苦味的香辛料,也就是不仅一种风味。
同时,该网友又给出另一个答案:
香与苦是由自己掌握。
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就给出了咖喱另一种叹为观止的风味。
背地里的答案是,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的再创造,也让他们的国民有了一个难得的谋生事业。
这就是“
不是不堪为器用,都缘良匠未留心
”的本意。
以下是将需要运用到汁酱的情境,抛砖引玉地归纳在一起,祈望良匠留心。
并以国际视野看待汁酱运用及发展。
正文:
汁酱的运用,讲求创新,而创新的前提当然就是“知己知彼”,下面列举几个运用汁酱的烹调手法,以资参考。(本文原载于《粤厨宝典·候镬篇》)
啫啫
啫啫是利用瓦罉(煲)的热力令油与水混合时产生的声音。始创的品种是“啫啫鸡”,当时的配料只是姜、葱、油和酒。
自1980年代后,改用汁酱制作,从而增添丰富的酱香味。
红烧
红烧最早是用于烹制野味的一种手法,由于野味类都为腥臊之物,自佛山“金华楼”率先用柱侯酱来烹菜之后,此风一直盛行不衰。
后有人换用其他汁酱依法烹调,而且也不是独烹野味一味,向多元化发展。
煲仔
利用煲仔盛载食物而烹,主要是利用煲仔的“瓦香”与汁酱的“奇香”产生风味。
另外,还从“美食不如美器”的观点,改变菜肴单一由盘碟盛菜的传统方式,所选的汁酱同样是变化多端。
沙律
西餐凉拌食品中的一种称法,原料既有肉料,又有水果蔬菜,所用汁酱多是醒胃的酸甜口味,且色泽丰富多彩,有白色、*、红色和绿色等。
酱爆
为近年新创,烹法类似红烧,但汁液较少,盛载并不是用瓦罉(煲),而是用盆碟,最早用于此法的汁酱是“帝皇酱(XO酱)”和“马拉盏酱”等。
瓦罉
主要是利用瓦罉(煲)带有的“瓦香”配合汁酱的风味,大多数汁酱都可适用。
铁板
方法源于西餐,主要是利用烧热的铁板盛上用油泡熟的原料,在食客面前攒入浓香的汁酱,使香味四溢,令人胃口大开。
大多数汁酱都可适用。
炭烧
方法源于西餐和日本料理,主要是将食物置在铁架上,下面点燃木炭,边烧边涂上调配好的汁酱,有点像我国北方的烧烤。
锡纸
此法又称“锡纸焗”或“酱焗”。
方法源于东南亚一带,原为用蕉叶等叶面较宽阔的绿叶烹煮,当地人将食物放入蕉叶内,加入调好的汁酱,卷起包好,然后放在炭火或明火之上,利用汁酱和食物本身的水分形成的蒸汽致熟。
现在粤菜改用锡纸代替蕉叶,干净而卫生,每当打开锡纸包则香气四溢,自然令人食指大动,味煞旁人。
详细方法可参考《粤厨宝典·味部篇》。
蘸点
蘸点的历史非常悠久,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则:
第一是增加主菜的风味;
第二是由于主菜不便被另外的香味预先覆盖和改变;
第三是主菜本来已有足够的鲜味,只因个别人的喜好而增设;
第四避免浓咸清淡各人不同而增设。
白切
所谓白切是食物利用清水做传介质烹饪的手法,由于是利用清水做传介质,能尽最大的可能保存食物原有的鲜味。
然而,这种烹饪手法有两大欠缺:
第一是味道不全,必须以“后调味”加以补充;
第二是质感不周,最常碰到的是“”(在《厨房“佩”方》有详细的解释)。
所以在“后调味”时要有适当的技巧加强“滑”的质感,以使食物具有“爽”“脆”“嫩”“滑”“弹”的质感。
卤水
所谓卤水是食物利用具有香料及调味料的液体做传介质烹饪的手法。
这种方法弥补了白切所带来的味道不全的缺失。
但还要“后调味”在两方面给予补充:
第一是补充刺激性,以使食客的胃口大开;
第二是补充滑感,以满足食客感官享受。
白灼
所谓白灼与白切一样,也是利用清水做传介质烹饪,不同的是这种手法的烹饪时间短,目的是尽最大可能保存食物原有的滋味和质感。
然而,尽管如此,味道不全和质感不周是难免的,同样要“后调味”给予补充和加强。
鱼生
所谓鱼生就是生吃鱼片,与日本料理的刺身有异曲同工之处。
这种食物同样要有“后调味”对滋味和质感做出补充和加强。
全文完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963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