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十一月立碑吉日(西水公墓碑文)

深受儒家文化影响,国人历来注重名声,生时注重修为,希望受人称许,*后希望留名于世,让人缅怀。树碑立传便是一个人留名于世的重要方式和载体。历史上,普通百姓,如果有人事迹足以为世人楷模,可得官府荐举立碑建坊旌表,并可写进地方志,而一般的人去世之后,其子孙后代为感念先人,不忘祖德,激励后世,会为其刻石立碑立碑,有的还将生平事迹写入家乘(族谱),以垂后世。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特殊时期特殊情况,很多地方姓氏纸质族谱被烧毁,所立石碑也大都用作修桥铺路,或垒砌墙体,或为堤造堰等各类建筑的石料,几乎毁坏殆尽。

宁阳县东北约60里,彩山东麓有一座高约10米的石砌拦水坝。底部为石砌坝底,下宽上窄,梯次递缩,中间为七孔桥洞。上部为石砌水渠。这坝上水渠跟别处水渠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主体部分全用墓碑作石板建成。本头条号前面发过图文《
宁阳磁窑发现特别的水渠:长约40米,由二十多块墓碑垒砌而成
》(可点阅),对集中留存下来的这一石碑群做过介绍,并结合其中“清处士乡诔诚毅秀嶺刘公暨德配乡诔慎庄辛孺人之墓”石碑碑文,撰写了《
看不懂碑文?从民国年间一块墓碑看碑文的撰写体例及传统文化因素
》(可点阅),介绍了碑文的撰写体例及解读方法。

近日再次考察这个石碑群,仔细研读了所能看到的碑文,结果有了更新、更多的发现。

从可见的石碑看,渠帮和渠底几乎全是完整的碑身,只有少许砸成半截的石块,共有石碑大约30块。从可见的碑文看,年代最早的石碑为道光元年(1821)所立,最晚的为*民国年间所立,时间跨越一百二十余年。

这些石碑,如果不是因为在此建坝用作石料而得以集中留存下来,其命运或许会跟无数石碑一样,早已不知去向。

更让人感到惊奇的是,其中有五块石碑为某地刘姓家族一支祖孙五代多个人的墓碑。从碑文记述中可以理清一个家族祖孙五代多个人的生平事迹及世系关系。这是本次考察的最新、最大的发现。

先看石碑。


一、刘西水碑

碑文:



皇清故處士西水劉公之墓


公行一,配高氏,初從其太翁寄籍閣老院,後復遷居枕河荘本村,……


邑庠生胡□頓首拜題


道光元年十一月吉日立石

(注:太翁,即曾祖父。道光元年,即公元1821年。碑文文字较多,部分暂略。)


二、刘自德(西水公长子)碑

西水公长子碑因砌于水渠底,全碑不可见,唯有石碑右侧“公諱自德,字政本,西水公之长子也,自阁老院迁吾

枕河庄

以来,迨公三世……”一行字十分清晰。由此可见,这块碑为刘西水长子自德的墓碑,祖上原住阁老院,后迁居

枕河庄


三、刘自义(西水公次子)碑

碑文:



清故處士諱自義字文和行二劉公之墓


公諱



自義



,字文和,



西水公之仲子也



,配秦氏,子二人,长



介遠



,次



介楝



。辛丑冬,公侄曾孫光□与公元孫會□等聚族而議,为公樹石墓侧,倂率其族衆索余作墓表,余以公生卒日月既以代遠失考,其芳踨懿躅登厥家乘者,又遭兵燹而泯没弗傳,初颇難之。然積善餘慶易著文言,迄今去公約百餘年,其後葉或耿介等榮或和平名世,其業儒者莊而雅,務農者俭而禮,里黨諸父老駐觀稱羡,以爲公之家風未堕,則公之芳踨懿躅弗傳而仍傳也。余何赘焉,余何難焉。


邑庠生員世晚生徐增華拜撰暨弟郡庠生員春華頓書


閤族姪曾、元孫會□、光□等仝修


光緖贰拾柒年嵗在辛丑陽月中旬吉立

从碑文来看,此碑为刘自义的墓碑。刘自义,字文和,西水公次子。他有两个儿子,长子介遠(远),次子介楝。此碑由自义公的侄曾孙光与元孙会等聚族而立,时间为光绪二十七年(1901)农历十月,与其父西水公墓碑的立碑时间(1821年)相隔80年整。


四、刘介公(自德公之三子)碑



清故處士諱介公之墓


公諱介公,字生明,自德公之三子也。……配黄氏子四人,……長嗣明,仲嗣元,三嗣坤,四嗣春……


儒學生員世晚生徐增華頓撰倂書


光緖贰拾柒年嵗在辛丑十月中旬榖旦閤族公立

(此碑碑文大多字迹模糊,暂不详细解读)

西水公碑立于道光元年(1821),其次子自义碑立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长子应为自德。自德生子四人。刘介公,字生明,为自德公之三子。


五、刘光法碑

这一块碑为刘光法的墓碑。刘光法,字度亭,行二,嗣恕公之子,介遠公之孙。

由此可见,刘光法之父为嗣恕,嗣恕之父为介遠,介遠之父为自义,自义(義)之父为西水。

至此,刘氏家族一支,从西水公往下,五代人,通过五块石碑碑文记载,其父子关系、祖孙关系愈发明朗。

西水——子二:长子自德、次子自義(义)。

自德——……三子介公。介公——子四:长嗣明,次嗣元,三嗣坤,四嗣春

自義——子二:长介遠,次介楝。

介遠——子嗣恕

嗣恕——子光法

很多家族族谱于特殊年代被毁,后人往往苦于没有家谱而不知祖上生平事迹,通过这五块墓碑,可以考证刘氏家族一支自西水公而下,祖孙五代多人的世系关系,不仅对其家族后人续修族谱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而且对于地方乡土文化的研究,也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

(说明: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由作者实地拍摄。撰文旨在考证文物古迹,发掘、整理地方文化资源,属学术类研究,或有不当之处,则待继续考证。)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954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