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小孩第一次去外婆家吉日(阜阳的春节习俗有哪些?)

随着鼠年春节越来越近,阜阳城乡年味渐浓,市民在置办各式年货的同时,自然忘不了延续多年的过年习俗。地处我国南北交汇处的阜阳,在年俗上兼具南北特征,尤其在明朝初年大量外来人口融入颍州后,各地的过年习俗也被带到阜阳,经过数百年的融合发展,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从腊八到祭灶再到除夕,农历春节在不断铺垫中达到第一个高潮;正月初一开门炮,正月十五大似年,春节在接近尾声时迎来第二波高潮。阜阳的过年习俗有哪些可圈可点的地方,记者带您一起来盘点。


春节序曲腊八节

和很多地方一样,阜阳的春节序曲是从腊八开始的。过腊八节就要喝腊八粥,这是继冬至日喝羊肉汤、吃饺子后,又一个与吃食有关的节日。

市民武杰民对阜阳的过年习俗有一定研究,他老家在颍泉区周棚办事处殷溜社区饶庄,“办年”的习惯和城区相似,基本代表了老阜阳人的春节习俗。

据武杰民回忆,上世纪60年代,不少农村家庭经济困难,腊八粥就是咸米汤,充其量里面再放些粉丝、海带、豆腐条、萝卜条、辣椒面或干菜、青菜之类。美其名曰:“二尾(yǐ)子腊米饭”。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全家人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腊米饭,就非常满足了。

在周棚农村,有两句与腊八有关的顺口溜:“腊月八,腊米饭,大人、小孩都喜欢;腊月八,腊清水,大人、小孩都噘嘴”。所以,一般家庭宁愿平时节俭些,也要让一家老小在腊八这一天吃上一碗腊米饭。


古老仪式办年货

过了腊八,接下来就是办年了:置办年货,买米、买面、割肉、打油、添置锅碗瓢盆……一系列准备活动一直持续到春节前。

阜阳以北的居民以面食为主,从腊八到祭灶有半个月时间。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忙着磨面。“以前吃面全靠磨,过年的时候,人们把磨面的多少,蒸馒头和炸馓子、炸圆子的多少作为家庭生活富裕的象征。”武杰民说,当时,每人每年可以从生产队分得几十斤小麦,平时大多吃粗粮,这几十斤细粮除了来客或家有病人食用外,平时是不舍得吃的。到80年代后,打面机逐渐取代了石磨,市场上开始销售袋装或散称的面粉。渐渐的,人们可以直接从市场上购买馒头、馓子等年货。

除了吃食外,大人通常还要为孩子添一套新衣服,或是买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以增添节日欢乐气氛。在我市农村地区,至今还流传着一首儿歌:祭了灶,年来到,闺女要花儿要炮,老头要个帽缨子,老婆要个纂撑子。


春节前奏是祭灶

阜阳的祭灶有两个时间,分别是腊月二十三和腊月二十四。对此,民间有两种说法:一说“君祭三、民祭四”,又说是“农祭三、商祭四”。这主要是因为封建社会的农民大多生活困难,希望提前结束一年之苦。

祭灶这天是灶王回天堂向玉皇大帝回报民间家事的日子。各家都把厨房、锅灶打扫干净,晚上在灶前焚香化纸,燃放鞭炮,同时把撕下的旧灶爷像烧掉,送老灶爷上天,口念“老灶爷上天,好话多说,歹话少学,保俺全家平安”。

祭灶过后一个星期就是除夕和春节了,家家户户都要蒸馒头、炸馓子、炸圆子、炸鱼,有的家庭还要杀年猪。对于春节前办喜事的人来说,腊月二十、二十二、二十四、二十六都是好日子,一来可以接新媳妇到家过大年,二来也节省了一部分过年开支。

现在城里人办年,一般也会蒸炸各类食品,但已不再把蒸炸多少作为衡量穷富的标谁了。一些家庭主妇会蒸年馍、炸圆子、炸酥肉,但量都不大。“油炸已不是局限于炸馓子、圆子等食物,而是炸鱼、炸鸡、炸肉乃至筹办一些现代流行的高档食品。”武杰民说,现在的人讲究健康,喜欢吃新鲜食物,油炸的食物耐保存,但是含有一定的亚硝酸盐,不宜多吃。


春节记忆红对联

大年三十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贴对联,对于阜阳市民朱亚蒙来说,家里卖对联的记忆至今还历历在目。她出生在阜南县黄岗镇西刘村的书香世家,祖父辈和父辈都写得一手好字。童年的记忆里,每年春节前最冷的那段时间,她每天都要给爷爷揭红纸,然后再把写好的对联放在一边晾干。

“那时候,我们家每到腊月天都要卖对联,到腊月二十以后,每天都要找几个人帮忙。”据朱亚蒙介绍说,爷爷每年冬天都要从阜南批发几十刀红纸、绿纸,按照一定尺寸裁开,平整排放在书案上。

临近春节,爷爷几乎每天都要写字,她则负责把写好的对联拿到一边。这种活计被家人说成是“拉对子纸”,一干就是半天,手脚冻得生痛。后来,一些银行、通讯*、房地产商流行为客户送对联,写对联的家庭越来越少,印刷的对联越来越多,卖手写对联的生意也慢慢淡下去了。

“春联可以用机器印刷的,但是年夜饭一定要亲手做,饺子也要亲手包。”朱亚蒙说,吃完年夜饭,家中的长辈还要给晚辈包压岁钱,也叫压(腰)钱,晚辈要给长辈磕头才能把压岁钱接过来。


春节拜年讲规矩

过了除夕就是初一,家家户户都要拜年。在阜阳,拜年走亲戚有严格的顺序:正月初二一般是给外祖父、外祖母拜年。如外祖父、外祖母均已去世的,外甥则要于年初二给舅父拜年。

年初四或初六一般是走老岳家,即女婿给岳父母拜年。其余时间按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依次“拜”下去。但拜年的截止日期不能超过正月十五,一般正月初十左右就要拜完。拜年时间或早晨或上午,下午和晚上一般是不拜年的。

每到过年,最高兴的当数孩子们,市场上可以买到点蜡烛的小灯笼。到了晚上,几个小伙伴提着灯笼挨家挨户去串门。在淮河岸边的农村,至今还流传着“打灯笼接舅母”的顺口溜。

本报记者 尚原野/文 穆可亮/摄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9508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