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天2020时间表(冬至之后,白天便会一天天变长)
农历“三九”节气期间,是全年最冷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长的“冷天”。这一时节,人们为了御寒保暖,需要进行饮食进补,民间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的说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人在冬至前后体内阳气渐长、阴气渐消,故传统观念认为:到了“三九”天气应多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以补益身体。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即为“三九天”,民间有“冬至吃了饺子不冻人”的说法。那什么时候是三九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1、冬至
冬至是24节气之一,为每年的阳历12月21或22日,“至”为极限,即最寒冷的时段。冬至节气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冬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270°,日照时间最短,太阳高度最低。自冬至起开始“数九”(从冬至这天起数到第十一天),“九九消寒图”便成了一种应时应景的文化形式。冬至之后,白天便会一天天变长。从这一天起,进入“数九”寒天了。这一天是数九寒天的开始。数九期间,民间流行吃饺子和汤圆两种习俗。
吃饺子是为了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留下的佳话。相传东汉时,南阳人张仲景为官清正廉明,但因仕途坎坷,一直不得志。于是他辞官回乡隐居在南阳城西的西湖桥上开办了“医圣堂”行医为生。当时,张仲景的家乡闹饥荒,许多乡亲一贫如洗。张仲景见很多乡亲受饿受冻,心里非常难过,就带领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
他熬呀熬啊,熬出了一锅的“祛寒娇耳汤”。为救治冻坏耳朵的穷人,张仲景让弟子在医棚门口支起大锅,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材放在锅里熬煮。煮好后捞出来切成块喂给冻坏的耳朵人吃。人们吃了祛寒娇耳汤后浑身暖和起来,两耳发热。不久,患者的耳朵都治好了。人们为了纪念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大医精诚精神和“立冬为冬、除夕为春”的奉献精神,便在每年的冬至和除夕两个节日煮“祛寒娇耳汤”吃饺子。
2、三九天
三九天是指从冬至到来年的一九这一段时间,而这个阶段正好是“三九”的前后。“三九天”,又叫“数九寒天”。从冬至开始计算,在这“三九天”内,地面吸收的热量最少,散发的热量最多,所以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人们也把这一段时间叫做“数九”。
所谓“三九天”是指从冬至到次年的正月初九,总共有九个星期。从冬至开始到正月初九这九个星期里,平均气温在0℃以下,日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的天数占了很大比重。当这几天气温较低时,人体适应寒冷环境的能力就会降低。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容易造*体阳气不足、抵抗力下降、精神疲乏。
三九是从冬至开始计算。冬至后的第三个九天为九九之首,也称“一九”、“数九寒天”。*古代把冬至称为“一气”(或“天气”)或“一阳生”,即自然界所有的生物都是靠太阳的光照才得以生存。
《易传》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黄帝内经》认为:天有三气,人也有三气: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人食人以五味。冬藏之时是指从冬至起至立春前这段时间。中医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体的阴阳变化和自然气候变化有密切关系。冬至日阳气生而阴气消,所以在冬季阳气最弱而阴气最盛。《黄帝内经》中指出:“冬三月,此谓闭藏”“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生而勿杀,与人于无害者,可以无悔;若可无于祸者,则勿为也”。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就会对春天和夏天的到来有所期待:如果冬天过得好的话,春天来的时候就会特别好;如果冬天过得不好的话,秋天来的时候就会特别差。这是因为冬天过后是春天到来之前还有一个“春生”;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7497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