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夫人多妩媚白玉钩(*古代的玉器)

白玉,质地温润,颜色纯白,为玉中之上品。而与之相对的是翡翠,颜色缤纷艳丽,多呈绿色、紫色等。它们都是玉中之上品,在我国古代也是非常受欢迎的珠宝品种。在玉器的分类中,有一种叫“佩玉”的东西,在*古代称之为“佩玉”。
佩玉之说始于《周礼》《礼记》等文献之中。据《周礼·玉府》记载:“古者人之有宝也,必有佩玉。佩玉者,所以自珍也。”这里的“玉”就是指“佩玉”,认为佩玉之风自古流行于贵族阶层之间。这一时期的佩饰多为玉质兽形佩和玉质链形佩两类。
其中玉质兽形佩的形制很多,有圆形、方形、长条形等多种形状,表面都雕琢成圆雕或浮雕的形状,在兽面的顶部装饰有精美图案。如唐代《宣和博古图》中的“白玉马”图:白玉兽面上有一对圆雕的双角,角尖向外弯曲拱起;一只羊正在啃吃着一块胡萝卜;另一只羊则翘着前爪吃草;还有一只羊正伸出长长的脖颈往前望……
而玉质链形佩则是由兽首和链身组成。它一般有两个作用:一个是佩戴在腰间;另一个作用是挂在胸前。这种佩戴方式多见于汉代或魏晋时期。在玉质链形佩的底部和背部还往往有刻制纹饰和款识,纹饰有人物、动物等形象,以象征主人的身份地位和喜好。


一、战国玉璧

璧是古代礼玉之器。战国时期,玉璧多为素面,没有任何纹饰简单,但其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成为战国玉璧的显著特点。玉璧在战国时期的数量很多,据《*玉石志》记载,有二十余种之多。其中以圆环玉和素面玉最为常见。
1.圆环玉:即以圆为主形的玉璧。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继续流行。这类玉璧主要流行于战国中晚期,直到汉代仍是主流。
2.素面玉:素面即没有纹饰的玉璧,大多是一整块或数块玉石琢磨而成的,表面没有纹饰简单。这种玉璧往往是用来作为祭祀的礼器、随葬用品及祭祀时用的祭器等。汉代以后这种玉璧逐渐被淘汰了,现在市面上见到的玉璧主要是汉代以后生产的。

二、西汉玉龙佩

玉佩上常雕有各种形状的动物,其中龙佩最引人注目。早在战国时期,龙佩就成为贵族阶层的佩饰。由于古人把龙视为一种能飞天上树、腾云驾雾的神物,所以把它作为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汉代玉佩上一般都雕刻有龙和人物形象。特别是汉代玉质链形佩,常雕刻*形,以象征主人的身份。
根据文献记载,汉代玉佩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兽面、兽首形佩饰;另一类是人物佩饰。东汉蔡邕《独断》记载:“(汉)帝好黄、白、青、黑五色,好玉,常佩玉者多。”这里的“玉”就是指玉佩,而“黄”、“黑”则分别是指玉器的颜色和质地。汉代人认为,玉有五色,就像五方不同颜色一样,以象征五行之说;汉代人还认为人*后魂魄会升天成为仙人,所以会佩带各种玉器以使其升天。因此就把玉器称为“鬼谷之术”了。

三、西汉玉猪

西汉玉猪,高7.5厘米,长6.5厘米。它是一件典型的西汉玉猪,表面略有阴线刻纹。造型是用一块完整的白璧玉琢成,制作得非常精美。白璧玉是古代制作玉器所用的材料,通常选用质地细腻、洁白无瑕的优质玉料来琢成。此玉猪外形肥胖敦实,形态饱满,线条流畅,雕刻手法以圆雕为主,并用阴线刻出了各部分的轮廓,与其他玉器相比很是特别。
从其雕琢技法和所采用的纹饰来看,汉代玉器已经非常成熟。从汉代以后,人们对玉的认识有了一个飞跃。它不再是单纯的装饰物,而是具备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等多方面的联系。汉代的玉猪以其形象生动活泼、工艺精湛而成为后世所推崇和学习的对象。

四、汉代玉雕兽面佩

汉代玉器以素面为多,虽然有许多玉佩表面的纹饰十分华丽,但是它们都是只作一个图案的浮雕。但兽面纹饰和制作却十分精细,而且图案也更具有艺术观赏性。
汉代玉雕兽面佩的雕饰,最明显的就是在兽面的顶部浮雕有各种造型优美的云纹、日月星辰等图案。而且有的兽面上还有两个向上拱起的角。
汉代玉雕兽面佩多采用圆雕或浮雕的技法,雕琢技艺很高。如湖北江陵望山出土的汉代白玉虎面佩,就是典型的汉代玉雕兽面佩。它由两块雕饰相同图案、同样厚度的玉块组成,但大小相差很大,厚玉雕成上凸下凹,看上去颇具立体感。
与兽面佩相配使用的链形佩也是由两块玉片组成。
一块较大如玉圆柱形,另一块较小如玉质链身。两块玉片都是用浮雕技法雕琢成兽面形,而且在兽面顶部都装饰有图案和铭文。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玉器以温润晶莹,线条流畅,造型优美见长。这一时期的玉器造型主要有玉璧、玉管等。
玉屏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流行的一种玉器。它由屏风两边的对称龙首形装饰和中间镂空的屏风组成,有的屏风上还有精美的纹饰,屏风上的纹饰主要有双龙戏珠纹、蟠螭纹等,雕刻十分精细,花纹也很灵活。这些图案既象征着主人富贵吉祥,又表达了主人的高雅志趣。这些玉器也是十分精美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玉器还出现了一些新形式,如玉器*现了许多带钩。带钩多为圆雕或浮雕纹饰,有的还带一些镂空花纹和人物形象,并多为素面无纹饰。这种带钩是专为贵族妇女所用,在魏晋时期非常流行。

六、隋唐时期的玉器

隋代玉器出现了与唐代玉器同样多的玉质佩饰,这一时期的玉纹饰趋于简化。隋代以前,装饰题材和装饰手法较丰富,如龙纹、兽面纹、变形蟠龙纹、三彩纹、水鸟纹等等。而隋代玉料大多来源于*和田,因此在纹饰上有很多新的发现。如江苏徐州北郊出土的隋代白玉马,此件白玉马通高14.4厘米,长25厘米,宽13.7厘米。马呈圆雕状,两蹄呈弯曲状,头部造型生动*真,造型简约又不失奢华。马的周边装饰有火焰纹、弦纹带和变形云纹等纹饰。而玉质马头上的圆形孔洞内有圆雕形带卷云纹,它可能是起固定作用的装饰品。
唐代玉器的装饰风格明显地受到了隋、唐时期中原玉器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在镂空、透雕方面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此时对玉料的要求更高了,尤其是对白玉和青玉要求更为严格。因此在制作时往往是先将玉镂空或用阴线刻出造型轮廓后再进行雕刻装饰。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395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