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踌躇的近义词是什么?(踌躇是什么意思)

踌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 chō ng chú,是指在思考和行动之前踌躇着、犹豫不决的样子。它的近义词有踌躇、游移、迟疑等。
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犹疑”的词,比如“该不该去?”“可不可以这样做?”“能不能这样做?”等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踌躇”这个词,看看它的近义词有哪些。


1、踌躇

踌躇是一种心理状态。表示犹豫不决地行走或坐下。出自《楚辞·九歌·山鬼》:“魂消魄散,徘徊无已。”
在英语中,我们也会用到这个词,表达犹豫、徘徊、不决定等意思。
例如: The faces in the top of the night walks together inreturn.(这个时候,灯光一暗,人们都在四处张望,迟迟不走。)
这个句子中的“徘徊”就是迟疑、犹豫不决的意思,我们可以说:“I’ma faces in the top of the night walks together inreturn.(我很犹豫地在房间里走来走去。)”
再看一个例句:
他踌躇着给我们发了一封邮件。(他犹豫不决地给我们发邮件)他好像在说:“我该怎么做?*不要跟他们一起去?”(犹豫,还没有下定决心。)

2、游移

游移指没有明确的目标,一会儿走这一条路,一会儿又走那一条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类词。
有这样一位同学,她想要报考公务员,但在报考的时候犹豫了很久,一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最后她想了一下,觉得公务员的福利待遇比教师好很多,就决定报考公务员。可是她又反复考虑了好几天,总觉得公务员考试很难,考不上怎么办呢?所以一直都没能下定决心。
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看这个问题:
(1)从主观原因上分析,她可能是担心自己考不上后的生活得不到保障。因为虽然自己现在很犹豫要不要报考公务员,但是等到以后考上了再说也不迟。如果等到考上了再后悔自己当初没有报考公务员,那就太迟了。
(2)从客观原因上分析,她可能是害怕考试不过怎么办。因为在现在这个社会中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只靠自己的能力考上公务员的吧?如果她没有考上的话只能说自己的能力不行。
所以她一直在犹豫到底是该考还是不考呢?可能有一部分原因是她内心比较矛盾吧:一方面怕考试没考上以后生活没有保障;另一方面又担心万一考不上以后日子会不好过。
从这两方面来看,你觉得这个同学该不该去报考公务员呢?
所以我们在备考之前一定要多思考、多对比;不要因为自己一时的犹豫而影响自己的复习。

3、迟疑

迟疑的近义词有:迟疑、迟缓、犹豫。
迟疑,形容走路、做事等犹豫不决的样子;也形容说话、做事拖泥带水。
踌躇:也作“徘徊”。犹踌躇:犹豫,不行动。是一个多义词,表示一种心理状态,属于中性词。
徘徊:脚步犹豫;在路上走着突然停止,回头看,好像在找什么东西;犹豫:犹疑不定;犹豫:考虑的时间很长;徘徊不定:思想矛盾。
《说文解字》(下)中说:“踌躇,徘徊也。”《广雅·释诂》中说:“踌躇,欲行而不敢也;有欲而有辞也。”意思是说犹疑、徘徊不定、不敢向前走的样子;也指说话、做事的态度和方法模棱两可。
“踌躇”在文言文中就是“犹豫”的意思,但在现代汉语中,这个词主要用来表示“时间比较长,考虑的时间比较久”。
在一句话中,我们往往会使用“踌躇”和“迟疑”这两个词,它们的意思相同但用法不同。
它们都有犹豫、徘徊、考虑、思考的意思。
但它们也有区别:
1.迟疑是在思考之后做出决定;踌躇是还没有决定。
2.踌躇后再决定。

4、犹豫

踌躇不决:形容心中考虑问题时拿不定主意。用于比喻句。
《后汉书·桓荣传》:“时朝政未定,故常以举棋不定为意。”
《新唐书·崔林传》:“夫言有所待,动有所虑,苟疑其义,则不可以为得也。犹思冀以定祸乱而得君臣之正。”
《旧唐书·魏征传》:“臣恐朝廷不能以理断事,故每事多取论议而后行之。凡所奏请,并不得全,皆若所欲行者,或不能为得也。臣常恐朝廷遇事踌躇而不决,则何以行之哉?”
《明史·吴继学传》:“夫是之谓反复疑虑,有所犹疑之意。反复乃知之为意。盖疑多则虑乱,则犹豫则无所定而无所断;无断而未有所定也。此盖知之为意之最关重要者也。”
《明史·张四维传》:“自是,朝廷遇事踌躇而不决,常为忧惧。”
《旧唐书·裴度传》:“其临事多畏慎犹豫,常因事与国公谋议然后行。”
《明史·李景亮传》:“景亮以诸将不能当其才也;又以事多不决为忧;又以国事多患为忧;而无决断。……每事必徘徊踌躇。其所为不敢行者,虽欲行之而终未敢也。此皆知难而畏难也。”
《明史·李景亮传》:“景亮以朝政未修,国事多患,每遇事谋及于人而犹豫未决。”
《明史·薛王镇墓志铭》:“世多以犹豫为患。王镇犹以其为虑也。”
《明史·姚文田传》:“人皆谓王镇之立谋不周也,每遇大事乃疑于人;又谓其身自有定见而不能决也。然其人之所谓犹豫者,则知难而畏难也。故明帝称其才远志大、当世之选矣……”
《明史·李景亮传》:“景亮每有大议,辄仿顾阿桂故事以持两端;又尝以朝廷之事为计,与人共为之谋;又常因事与国公等言之而后行。……此其人犹知机而畏难也矣!”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352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