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重阳节手抄报资料(重阳节的由来)

重阳在历史上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古代的帝王在春秋两季都要举行“上巳节”,民间也有“三月三,九月九,酒可以不喝,登高的习俗”的说法。到了明清时期,重阳已经成为了一个全国性的节日。自唐代以来,重阳节便有了”登高”、”赏菊”、”吃重阳糕”、”插茱萸”等风俗,流传至今。
*人历来把“九”看做是个吉利数字,有长长久久的意思。因此,人们在重阳节这一天或赏菊以寄情于山水之间。因为“九九”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所以重阳节又有“老人节”之称。
重阳节时,民间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佩插茱萸、拜神祭祖及饮宴求寿等习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


一、登高祈福

重阳节最早起源于古人的祭天活动。古代,帝王的祭日活动在9月3日,即农历九月初九;较大的帝王祭日活动在9月9日。民间习惯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尊老、敬老、爱老。据史料记载,汉代就有了重阳节的习俗。汉代《西京杂记》中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登高祈福、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习俗。
重阳与除夕、清明、中元并称为*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近年来,传统民俗活动重阳节被赋予新的含义。2014年11月12日,**公布将农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
*历来就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因此重阳登高也被称为“登高节”、“女儿节”。重阳节这一天常常是人们登山的日子,来自各地的登山爱好者们相聚于山上,进行登山比赛等活动。
重阳节登高习俗源于此。登高在古代也是一项军事训练。东汉末年名将吕布于(公元190年)以骑兵擅长于长行(行军在外),因善于骑马被称为“飞将”。
三国时期孙吴名将陆逊在《吴录》中曾记载:“九月九日,孙权将从山中采*至小城,值此重阳佳节,乃命童子备马……乃登高会于山中……”
北宋时期的大诗人苏舜钦在《重九》一诗中写道:“今日江亭登高会,美人携酒送君归。醉翁莫忘带樽酒,能与何人共醉秋?”诗人苏轼在这里把自己和爱妾苏舜钦一起带到山上饮酒作乐享受美景和快乐的情景描写了出来。

二、佩插茱萸

重阳节登高赏菊并佩戴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茱萸,又名“辟邪翁”或“香木”,因为其香可避秽,古人认为它是“神木”,佩戴后可以镇邪去灾。民间认为九月初九也是逢凶之日,多灾多难,所以在重阳节人们喜欢佩带茱萸以辟邪求吉。茱萸因此还被人们称为“辟邪翁”。重阳节佩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除了佩挂于臂,人们还喜欢把茱萸放在衣兜里或戴在手上来代替。重阳日,无论你是身处异地他乡的游子,还是久居故乡的亲人,都会受到九月初九“重阳佳节”的节日氛围感染。于是人们就把茱萸作为礼品相互间赠送。
由于茱萸香气浓烈,能驱风邪、驱虫毒于一体而广受欢迎。《荆楚岁时记》中就有“九月九日四阳并至……佩戴茱萸以辟邪去灾”的记载。

三、拜神祭祖

重阳节在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因此,重阳节一直有着“最大节日”之称。重阳节这一天,人们会通过祭祀祖宗和拜神来实现对祖先的怀念和崇拜。尤其是一些家族在这一天会举行盛大的祭祖活动。祭祖仪式的具体流程一般要经历三个步骤:“开祭”、“拜祭”和“送神”。其中,开祭就是在祠堂举行开祭的仪式,拜祭仪式一般都在上午举行,之后家人一起参加祭祖活动。
而在祭祀时,人们往往会向祖宗赠送礼品,这一习俗到了明代时已十分盛行。据记载,当时参加祭祖活动的有王公贵族、士大夫和平民百姓等各方人士数千人。而到了清代,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就更加热闹了,已经发展成为了全国性的大节日,并且这一天还被定为老人节。
而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结构的变迁,重阳节与春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一样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322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