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2月24日是什么日子(腊八节的习俗)

2月24日是农历戊午年正月二十四,是阳历新年的2月24日,在这一天中,人们一般都会放鞭炮来庆祝节日。
传说这一天是诸神为纪念尧的儿子丹朱成了帝王而设的节日。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
按*民间传说,在这天里,天上会有神仙下凡到凡间,为人消灾解厄,所以也称“接神”、“接驾”。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将鸡、鱼等肉食供奉给神灵品尝,以求新年风调雨顺、人畜平安、大吉大利。
“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九,杀鸡做馍面拜年”……在过去的很多地方,人们都有一个传统的习俗――过了腊八就是年。


1、吃腊八粥

腊八粥是用多种食材熬制而成,主要有糯米、黑米、芡实、山*、莲子等。在河北的一些地方,腊八粥又称为“七宝五味粥”,意为用各种杂粮熬制而成的粥,所以又叫“杂粮粥”。在河南,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但并不是所有的杂粮都可以放进去熬粥。
河南农村有一种习俗,腊八节这一天,要用糯米、红豆、红枣、桂圆、栗子、花生等一起熬煮一锅香甜软糯的腊八粥。不过各地的情况不一样,有些地方是用小米煮腊八粥;有些地方是用大米和小米熬成的;还有些地方是用糯米和黑米熬成的。
在安徽一带,腊八粥却不一样。合肥人的习俗是要在前一天晚上把各种米、豆类泡好。
第二天早上起来就开始煮了。如果家里有豆子的话,再放些葡萄干、红枣、莲子等,一碗香喷喷的腊八粥就做好了。
山西一带有在腊八这天吃小米粥的习俗,而且还要用新收的小米加水煮成“粘小米”,再将豆粒煮熟。过去在山西长治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生小米做稀粥,熟小米做稠饭。”
当然不是所有人都吃得起小米的,不过只要是过年过节或者有亲朋好友来做客的话,小米绝对是上上选。现在市场上各种牌子的小米都有卖,价钱也差不多。
腊八粥吃完后过几天就是除夕了。在腊八节这一天人们会在晚饭后把一些米、豆、干果等放在锅里熬煮成粥并加入冰糖等调味。此时便是吃腊八饭的时候了。
有些地方还会在腊八节这天用五谷杂粮煮粥并在粥上撒些“五色粉”和白糖,同时还会将熬好的腊八粥分送给邻居和亲友一起品尝。这种习俗是为了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之日。
而到了现代一些地区则不会在腊八当天煮腊八粥了。而是将五种谷物放在锅里一起熬煮成一锅粥,称为“八宝粥”或“八宝饭”。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山西的“太原八宝饭”了。
现在我国很多地区都有在过年时喝腊八粥的习惯了,尤其是北方地区过年喝腊八粥节的习俗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但其实这种习俗在古代就有了,古时候人们将红枣、莲子、核桃、栗子、花生等食材放在一起熬煮成粥后,再将这几样食材混合起来做出来的粥品就叫做“腊八豆”了,不过这种习俗直到现在已经不常见了。而我们现在吃到的八宝粥也是后来加进去的成分比较多而已。

2、贴门神

我国民间过春节,普遍在门上贴门神或年画,以驱凶辟邪,增添喜庆。民间把画门神的图画称为“神荼”、“郁垒”,把他们当作抵御邪恶的神来供奉。神荼、郁垒是传说中的山神,人们相信他们能将各种动物关在家里,使其不伤害人类。在民间,人们喜欢用红纸包上元宝和钥匙,贴在门上以求驱灾辟邪。
门神是民间名气很大的神,而最早记录他的是汉代时的人。据《后汉书》记载: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年),宫*现瘟疫,明帝令画工画了一位全身白衣、手拿长竿的神人(即门神)来消灭疫疠。从此,门神有了另外的称呼。到了唐代以后,开始有人画门神。据《开元礼》记载:“以朱衣为之神而画其像。”到了宋代以后,才开始有画门神的风俗。到了明代以后,门神才被神像所取代。
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位老和尚叫神荼和郁垒(传说中主管婚姻的神)。他们不仅能保护人不受恶兽伤害而成为人们所崇拜的英雄,还能消灭“万恶”而成为人们所爱戴的神灵:两个神人手中拿着一种叫“鞭”的武器。每到过年时便把他们的形象贴在门上,人们把这种方法叫做“迎神法”、“贴神法”。到了唐代以后门神画已十分流行了。
五代时李煜有诗道:“君王不早朝”。为什么不早朝呢?原来他每天清晨都要出宫到华清池去赴宴游玩。他怕大臣们议论国事或别的事而耽误了他的玩耍时间,所以总是早早地就朝回宫了。这首诗便是一个大臣不早朝的典故来源。
据《酉阳杂俎》记载:唐代有个人叫崔宗之,因为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大臣、宰相,所以人们都称他为“崔崔公”、“崔宰相”或者“崔太师”等等,大家都很尊敬他。但是有一天晚上他外出散步时却遭到了一个小偷的行窃。小偷趁崔宗之上厕所时溜了进去,偷了他的两个金银首饰后就离开了家。当时崔宰相正在家里接待客人,等客人们走后才发现首饰丢了。于是他只好自己和妻子到处去寻找丢失的首饰,一直找不到。
因为丢失了贵重的东西总是让人心疼,所以大家都想找出小偷来把崔太师治一治他小偷的罪。因此在这一年除夕这天晚上家家都把大门上的红纸剪成牛羊马等动物,在贴在门上做门神。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名叫温公的人做得一手好画,村里家家户户都请他画门神、门贴、墙贴等装饰自己的家门和窗户。后来因为温公在这方面非常出名了,大家便争相请他来画画儿。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之后在民间便传开了温公画福字、门神、对联等风俗习惯的事了。
再后来有的人干脆就直接画上一幅画,写上一首诗或者贴一张纸让人去贴于门上做门神了!不过这些说法都是跟咱们*传统文化有关的了!
今天过年了你知道贴门神、贴对联有什么寓意吗?
俗话说:“门对千里,福对万家”每到过年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家大门上贴门神和对联来驱邪避鬼、招福迎祥!它是*民间特有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化现象,同时也是华人们过年时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它既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也寄托着人们对幸福、平安、富贵的追求和渴望!

3、贴春联

春联,又叫“门对”、“春贴”、“对联”,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如今春联已成为*民间最广泛流传的年俗活动之一。
春联是由古代的“桃符”演变而来的。《岁时广记》载:“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即是说:在古代文字改革出现之前,人们都用桃木刻成神像挂在门上,以避邪除灾。后来桃符由桃木板改为木版刻成的长方形板,内容多为驱邪祈福的文字。到了宋代,出现了用红纸写成的春联。以后春联逐渐增多,一直到了明代才基本完善起来。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32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