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拮据是什么意思(“穷困困境”中的“三夹不义”是什么意思?)

拮据(kē),原指经济困顿,现指因经济困难而导致生活上不能自给。出自《周易·系辞下》:“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吕氏春秋·古乐》:“昔仲尼居,三夹不义,为天下大穷;居三年不言,发愤以学。”《后汉书·仲长统传》:“穷则变矣,‘穷则变矣’之语,吾不知其几时矣。”《资治通鉴》卷一百八十六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夏四月丁亥,于“天禧元年”后、至“天禧三年”前之段为穷。“穷”与“窘”原无此意。《后汉书·仲长统传》:“然穷非久计之道,乃圣人所以贵常存者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而余游京师已三年,于世道之苦,无甚深觉。近又遇事周穷,乃知《周易·系辞下》‘穷则变’之语,实出于圣人之言也。”《宋书·谢灵运传》:“夫圣化所加,风俗已远,然犹有穷穷者……然以见圣化之深,则不敢不穷也。”《宋史·王谠传》:“陛下每与臣论政事,臣所陈之策,无不与之心合。陛下每事与臣言……然又多穷其事,所陈固非一事。”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孟生》:“吾本穷儒也。


1、穷困

穷,出自《汉书·王嘉传》:“今陛下诚能改元,之日,各送一马,令吏卒乘之,送其所需,以供其事。使贫乏之人如有一马在前,如所望焉。”
《后汉书·孔融传》:“今陛下诚能改元,之日,送一马于穷庐之内,使贫乏之人如有一马在前,如所望焉。”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穷庐结寒雨,荒径锁穷庐。”
清黄六鸿《福惠全书·钱谷·捐输》:“钱谷之法,先取贫民而放贫官。”
吴梅《赠兄中丞》诗:“身随黄鹤入穷庐,梦伴神龟听夜雷。”
清邵长蘅《与人书》:“然贫乏之人,虽身在穷庐之中而心犹不穷;贫乏之马,虽出于千里之外而志亦不穷。”
《儒林外史》第三回:“他虽是一个举人出身的秀才,到了这班时都已经是一个一穷二白的穷秀才了。”
清·吴伟业《谒孔文举庙》诗:“岂知穷巷少人迹,却有门庭多故人。”
《红楼梦》第五二回:“这是‘一入侯门深似海’。如今大家都穷了!
二爷虽有几个钱儿也不敢支使出来。这是我们的穷酸气!只怕二爷忘了咱们的穷,常说咱们穷到连饭也吃不上了。”
清·孙枝蔚《感春》诗:“贫病逢人不可问,有钱买酒醉一场。”

2、困窘

语出:《后汉书·张衡传》:“吾昔有言,三军尽哀,其势不还,吾虽*之日,不能怀此仇也。是以吾自困,不得与张衡共语耳。”
郭沫若《高君宇先生》第三幕:“他(高君宇)自青年时代起就同李淑一、袁复礼等同志为革命而奔走,而且对于张衡是绝对不能忘记的。但在他的内心里,他究竟是如何对待张衡的呢?这个问题是很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我还记得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他和他的一些同志到长沙去旅行。大家都是因为公务而出去的,所以都没有带行李,大家就都在一辆车子里坐着。那些旅客在车子里都很快活地谈笑着。当他们谈到那些和他们一同出去旅行的人是如何的出色时,他们又是那样地赞美他们,说什么也不肯坐下来,可是这时候汽车忽然停住了。
一个旅客就问他们为什么要停住车?大家说:因为这一车人是因为公务而出去旅行的。其中有一个人说:‘我看没有什么公务可办,为什么我们不把行李拿下来呢?’他这一句话倒是很值得注意的。因为这个人还不知道‘公务’为何物,所以他所说的‘公务’是什么意思呢?这大概是因为他的处境困窘而故尔。”

3、拮据

【出处】《后汉书·仲长统传》:“仲长统谓太守朱伯谦曰:‘君家本世学,博极群书,而不能为人主,虽勤礼,犹性有所不足;更进之于儒者,乃知学以进德,非以穷理也。故虽勤礼,犹有不逮;穷理而无所不至者,不亦远乎!’”
【示例】1.为了生计和儿女的成长,我很难维持他目前的生活。
2.这人是个可怜的老人。
3.有一次我到他家里去玩。
4.他那条裤子还没补好呢。
5.我们一家人都很拮据。
【语译】仲长统(约429-512年)字长卿,京兆(今陕西西安)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早年因家贫而读过很多书。
公元414年(景初二年)入太学,拜名儒郑玄为师,研习《左氏春秋》。公元417年(永和四年)任侍中兼国史令,次年除左中郎将兼左中郎将、大鸿胪。公元474年(景初三年)拜尚书令兼司徒,时年六十一岁。公元477年(永和六年)退居洛阳金谷园,以著述终老。
仲长统博学多才,才思敏捷,曾提出过许多深刻的见解。但由于性格孤傲不与人交往,到了晚年反而更被人们所忽视了。
他生活节俭简朴,虽然俸禄十分丰厚,却从不用来充门面或满足自己的私欲;他重视教育和子女的教育问题,但从不在外人面前谈论自己的家世出身和求学经历;他主张节俭生活、勤俭节约、不追求奢华享受、不迷恋世俗功名利禄;他重视道德修养的学习与提升;他一生为人正直、待人诚恳、作风正派、敢于坚持真理、坚决反对伪诈之徒

4、窘迫

但在此文中“三夹”即“三年”之意并非明确的表示时间长短,而是表示了一个过程中的时间长短;而且文中所云的“发愤以学”又是指学习什么事情呢?由此看来,在《宋史·王谠传》中的这句话应该是将“三夹不义”、“三年发愤”与“发愤以学”二者进行对比而得出的。王谠认为:当一个人面临困境时,就应发愤而学;若当一个人处于困境时却又不肯发愤学习,那么就会成为社会所不齿的那种人。此句话中的“三夹”与《宋史·王谠传》中的“三夹不义”之“三夹”即是一个意思,也就是指因经济困难而导致生活上不能自给。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28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