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2017端午节放假安排时间表(端午节的由来和传说)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午节、龙舟节、龙日节、正阳节、浴兰节等,是集祭祀、表演、游玩等活动于一体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乾卦》第五爻的爻辞曰:“飞龙在天”。端午是*传统节日中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节日之一,也是习俗最多的一个节日,如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
端午节是我国人民极为重视的传统节日之一。在端午时节,人们都会自己动手包粽子。这一习俗古已有之,《荆楚岁时记》中就有“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避邪。”随着时间的推移,端午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更加广泛而深入地流传开来。随着社会变迁和时代的变迁,端午节在继承传统文化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基础上已经成为一个综合性节日,具有极其丰富的内容和内涵。


1.端午节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因“端”字有“始”的意思,所以端阳也称端午。端午节起源于上古先民择“龙升天”吉日祭祀龙祖。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楚国的爱国诗人,出生于湖北汨罗县(今汨罗市)。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王身边做官。由于他主张积极应对*的危亡,而受到保守派的嫉恨。当公元前278年秦国进攻楚国时,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
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谁喝了这些*,谁就会身体健康。”后来人们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
便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喂鱼虾
慢慢地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俗;而赛龙舟也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现在每逢端午佳节之际仍有赛龙舟、吃粽子等风俗。这也是*民间的传统习俗,由来已久。

2.端午的习俗

包粽子:端午包粽子,是我国人民的一项传统习俗,粽子的形状有三角形、瓦形、锥形等。端午节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用糯米蒸成,但也有用粳米或糯米与大枣、花生、赤豆等一同蒸制的,其口味有甜、咸两种。端午节那天早上家家都要把粽子放在锅里煮上一天一夜,煮粽子时还要放上一点水,以便粽子煮熟后再继续煮一段时间。粽子煮熟后,剥开粽叶,扑鼻的粽香味让人馋涎欲滴。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挂菖蒲、艾叶:菖蒲和艾叶是一种香草植物,它们不仅可以供人观赏而且还有*用价值,古人认为其气味芬芳而清香四溢,可以驱虫解灾、辟邪驱毒。菖蒲和艾叶通常用于悬挂在门窗四周的地方,具有驱虫、防蚊、避瘟、驱邪之功效。此外还有挂在孩子脖子上的“长命缕”(儿童带在脖子上的装饰品)和戴在手臂上的“续命缕”等做法。
画额:在端午节当天小孩要用彩色的纸画出各种图案然后贴在额头上。主要有老虎和龙头两种图案,也有用五色纸做成的老虎、鸟兽、人物等图案。
悬艾叶菖蒲:端午节家家户户都要在门上悬挂菖蒲和艾叶等植物。因为它不仅具有杀菌消毒、除虫防病的作用还可散发出一种特殊香气。
系五彩绳:每年五月初五日传说是为了纪念投江*的爱国诗人屈原而流传下来的习俗,“五彩绳”也成为端午节特有习俗之一。
插艾草:端午前后正是艾草生长旺盛时期,人们将艾草割回家插在门上,以之避邪和防病健身。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都有端午节插艾叶的习俗;而北方一些地区则没有这一习俗。其实插艾叶与赛龙舟是一样的寓意。
点雄黄:端午节那天要用雄黄给儿童额头点上一个“王”字来避邪,据说这样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并保证儿童不受蛇虫鼠蚁之害。

3.节日风俗

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
在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端午节的习俗和传说。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开始有赛龙舟活动,后流传至大陆各地。
包粽子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主要有:在端午节当天包粽子,将包好的粽子投入江中供鱼吃,这样就不会伤害屈原的身体;家家户户都要插艾草;有的地方用五色丝线缠成一个五彩粽子挂在儿童的胸前;人们还会在这一天戴上香包;有的地方也会用雄黄酒喝;在端午节这天人们还会挂菖蒲、艾草;还有就是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这些都是端午节的习俗。
端午在民间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等;端午习俗主要有:祭龙、饮菖蒲酒、挂菖蒲艾叶、佩香囊、放纸鸢等。

4.节日传说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1789.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