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北岳恒山在什么省(*历史上的地藏王菩萨)

恒山,古称北岳、平陆之岳、大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并称为五岳。“恒山如行”,*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四大神山之一,为道教所尊奉的“天下第九洞天”。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即有南巡到恒山脚下的念头。其目的是为了祭奠佛骨舍利和求取吉祥平安。于是孝文帝就在当时的平城(今大同市)南修筑了著名的“恒山宫”,并下令兴建北岳庙(今大同市北岳庙)。
*古代的帝王都认为自己是“真命天子”,而且根据“真命天子”的崇拜,*古代皇帝的陵墓一般都在阴间,也就是所谓的“阴山”。而北方地区更是帝王多葬于此处。因此北岳恒山在古代也就成为了帝王的象征,同时也是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标志。
而作为*历史上最古老的皇家庙宇之一,北岳恒山宫也受到了历代帝王、宗教人士和广大民众的敬仰,历代以来祭祀北岳庙的活动一直没有间断过。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关于北岳恒山在*历史上都有哪些著名的故事。
恒山(又名太岳、并州恒山),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境内,因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与泰山、衡山、华山、嵩山并称为五岳,为*五岳之一。有“天下名山第一”之美誉,是*道教圣地之一。


1.北岳第一洞天

北岳恒山主峰天峰岭海拔2016.1米,它虽然不是四大名山之首,但却是*名山第一。北岳恒山自古以来就有“天下第一洞天”之称,有“北来第一山”、“天下第九洞天”之誉。历史上著名的道士杨道长就出生于恒山天峰岭下的清虚观。
杨道长早年师从著名道士魏华存,后来在清虚观里为人治病,结识了道教祖师张道陵及其弟子张鲁公,并被其收为门下。杨道长后来还曾云游天下,收了许多弟子,其中包括后来成为*道教的著名人物丘处机、张道陵、葛玄。
公元323年,杨道长在清虚观内创办了天峰岭下清虚观,并在此传教。天峰岭下的清虚观在历史上一直很有名气,而且后来也出过不少的道教名人。如宋代道士郭知易、元代道士范清、清代道士朱思本等都曾在此修炼或居住过。再如明朝名臣张居正,也曾到清虚观里拜谒过杨道长,并得到了杨道长的真传。
杨道长不仅在道教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道教人物。他一生游历四方,对*古代社会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在他看来,道教不仅是一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承形式,而且也是一种集政治、哲学、伦理道德为一体的综合思想体系。而这正是*古代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道教认为宇宙万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和运行规律,而人的生老病*也是这样。杨道长曾说:“人生虽有长短,但都要顺应自然规律而生活,这样才能得到长寿和安宁。如果违背自然发展规律而生活,则会导致寿命短促。”杨道长认为要想长生久视最重要的是要“顺应天道”和“与道相合”(即与自然和谐)。所以他常说:“人在天地间,最重要的就是要顺天应地”、“人法地,地法天(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杨道长还认为道教在*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从隋代开始起*就设置了专门管理道教事务的机构——太常寺和太宗宫。而随着道教的兴起和兴盛,朝廷也逐渐认识到了道教对社会生活、政治秩序和伦理道德等方面的重大影响与作用。于是在杨道长之前的很长一段时期内陆续出现了众多的宫观、道院和道观遗址等道教建筑活动场所,可以说道教在*历史上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在清虚观里除了有著名的杨道长之外还居住着一位著名的道士——张全一先生(他是*历史上著名的道教人物)。张全一先生是明朝嘉靖年间著名道士(1433—1566),曾先后在北京白云观、山西太乙灵应宫和北京白云观等地出家为道士。他还著有《全真》一书,这本书在当时就已经被列为禁书了。而这本书实际上也是对杨道长思想的进一步延伸与发展。
张全一先生在明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在北岳恒山修道炼丹的经历。而且在明朝时期他还曾为王士性等著名历史人物治病采*。由此可见杨道长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是非常大的。而张全一先生也一直都是以自己高超的医术水平而闻名天下。同时他也是一个非常注重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法的人,而且他认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并不是一句空话,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存在着各种健康问题,比如失眠、脱发、高血压、高血糖等疾病就是最为常见和突出的问题。而通过学习和修炼这些养生之术则可以有效地防治这些疾病,让自己拥有健康完美的人生和身体状态。
如今杨道长也已经作古了。而我们也只能通过他留下的这些典籍中来感受到他对道教文化所做出所带来的巨大贡献了。

2.北岳最早庙宇

北岳庙坐落在浑源县城西6公里处,始建于北魏宣武帝太和十九年(495年),是*现存最早的皇家庙宇之一,也是全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庙宇,被誉为“*第一庙”。
北岳恒山古称太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内西南面。北岳恒山在历史上是四大名山之一,在南北朝时期曾经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合称“四大名山”。*古代神话中的“四大部洲”即东、西、南、北,东为“东海”,西为“西海”,南为“南海”,北为“北海”。
北岳恒山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名山、道教圣地。相传在很久以前,恒山的山顶上有一座古寺。寺内有一座石头的塔。塔的形状像一根木桩。这就是佛塔。佛塔里住着一位得道高僧——地藏王菩萨。
地藏王菩萨为了普度众生,经常云游天下,到各处去讲经说法。他在讲经的时候总要到恒山来坐禅参拜,所以人们就把地藏王菩萨称为地藏菩萨。地藏王菩萨非常灵验,每到一个地方讲经参拜后,他的身体就会出现许多奇异的现象——他会现出本尊身像;或是有人站在他的面前向他求教;或是有许多人围着他求法……
后来,恒山脚下发生了一场大旱灾。
一位年轻的和尚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这里。这个和尚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化身。当和尚来到这里以后,他用法力降住了山上的恶魔。
这时天突然降下大雨。由于雨量过大,山下很多地方都被大水淹没了。洪水退去以后,山上又出现了一座新塔——就是现在的北岳庙。
于是,地藏王菩萨用自己的法力变出一件袈裟给这个年轻和尚披上,然后又把自己变成一位老和尚模样的人陪在他的身边保护他。这就是地藏王菩萨与这个和尚之间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一直被后人所传诵着:“久旱逢甘露”“佛光普照”“龙王降雨”等等传说,都与恒山和北岳庙有关。

3.北魏最大佛像

北魏时期的恒山大佛,高16.1米,胸围4.45米,头高4米。按照《营造法式》,该佛像的主尊高为16米,而这座大佛的高度已经接近20米。因此,有人认为这座佛像应该是北魏时期最大的佛像。而事实上这尊佛像并不大,仅仅为17.5米。
北魏时期的恒山大佛是依照《营造法式》建造的,但是也有人认为《营造法式》是北魏孝文帝所颁布的。这座巨大的佛像虽然看上去有些庞大,但是它实际上并不高,与同时期的释迦牟尼佛像相比并不算大。
北魏时期的恒山大佛已经有了明显的损坏迹象。从该大佛头部破损的程度来看,就可以推断出该佛像应该是在后来修复过的,而且修复比较成功。
在北魏时期修建此佛龛时应该是下了很大功夫的。在北魏孝文帝时期建造此佛像时采用了“减地造佛”工艺——用石块之间缝隙较小的地方来造佛,这样能够更好地保护佛像,减少对佛像造成伤害。
从北魏到隋朝再到唐朝,这座巨大的佛像都没有遭到太大损坏,应该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099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