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闰二月为什么不吉利(为什么农历中有两个闰月?)

闰月是什么意思?
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为朔日,十五日为朔,初二日为望,初三日为应。初一到初三为朔,初初四到初五为望,初五日到初十为朔,十一到十五为望。
闰年有闰月吗?
有闰月。但这闰月的设置方法与其他年份不同。农历闰年是以二月和七月各逢一次(两个闰四月),每个农历月份都有两个月亮同时出现,所以会有两个月亮同时出现的闰年。
什么是四分历?
四分历是以历法的划分来确定二十四节气。在黄历历法中,二月属于子月(正月);七月属于丑月(腊月);十月属于寅月(正月);十一月属于卯月(正月);十二月属于辰月(腊月)。由于每个农历月份都有两个月亮同时出现,因此在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中不存在四分历。
为什么闰二月不好?
闰二月是农历四年才有一次的一个月份,是在每四年当中都会出现的一个月份,因此在农历历法中必须要用到闰月,以应对大自然的变化。
而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并没有闰月的设置方法,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年份来设置闰年。但由于农历历法采用四分历来确定二十四节气,所以闰二月就会与农历年同步出现。


1、闰二月不利于农业生产

闰二月的“闰”,在古代有“月”字旁,代表着月之缺,也就是说月亮是圆的,在这个月中没有月亮。古人认为没有月亮的月,就不是完美的月,所以要补上这个“月”字旁。就像古代人认为月亮是圆的一样。其实,我们现在发现的月球是以太阳为中心围绕地球运动的。这样说也有道理,月球绕地球转一周要近八个月才能完成一次完整的圆周运动。要把这个月补上才能得到完美的月。
在我国古代历法中并没有“闰二月”这一说法,只有“闰年”、“闰月”的说法。在我国古代历法中有两个闰年和闰月,分别是农历的二月份和三月份。
二月份是正月初一到初六(农历新年),七月份是正月初九到七月二十九(农历七月三十到二十九)。因此闰二月就是二月初一到初三和七月份也就是七、八两个月同时出现。所谓“闰年”,就是说闰年里的二月和七、八两个月同时出现。如果说二、七、八三个月同时出现,也可以称为“闰二月份”;但是在闰二月份中只有一次,那就不能称为“闰年”。由于闰二月与农历年同步出现,所以古代历法中才把它叫做“闰月年”或“闰四月”、“闰二月”等,也就是在农历年和农历月中都不会有这样一个闰月年和四月。
从现代科学上来说,一个月份中只有一个月亮也是没有问题的。只要是正常的农历每个月都有两个月亮同时出现的情况下,在公历中的不同年份或不同月份就会出现两次满月或缺月。但是这两次满月或缺月并不会同时出现在同一个月亮上。所以农历年中会出现两次以上的满、缺、双圆等现象。这种现象就被称作“闰月年”或“闰月天干地支”(古人认为月份是地支而不是天干)。在农历中由于只有一个月亮存在,因此就必须用闰月年和闰四月来弥补这个不足之处,才能使一年中有十二个月都符合农历中十二个月份的规定,保证全年都符合二十四节气的变化规律。
虽然“闰月年”和“闰月天干地支”出现次数较多,但是这两个术语并不是对应着同一月名或同一月份,它们代表的是一种不同顺序的出现或者交替现象。
一个周期包括了两个或者三个满月或缺月,而两个满月或缺月又同时出现在一个月份中;一个周期中只有一个月份出现过一个满月、二个月、三个月甚至四个月的现象。但是在公历中却并没有“闰二月”、“闰月年”和“闰月天干地支”等概念。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公历中每三年会出现一次满月或缺月的情况称为“闰年”或“闰四月”,把每六年会出现一次满月或缺月的情况称为“闰六月”或“闰十一月”。公历中一次最多出现五个满月和三个缺月份;而农历则不存在这样的情况,因为农历中一年总共只会有两次满月、三次缺月份。

2、闰二月影响*的历法

我们常说,“三年一小上,五年一大上”,也就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来划分季节。由于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和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分别相差了627天和126天,这就使两个月与全年的差距显得很大,也就是有一年多时间(12个月)没有太阳的影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世界各国都进行过不少的尝试和调整。如,我国古代历法中就采用了“十二年一闰月”的方法,每隔一年增加一个闰月。清朝末年,改“十二年一闰月”为“五年一闰月”。新*成立后又采取了“百年一闰月”的方法。经过这几种不同的闰月调整,到改革开放时才使得我国公历中几乎每个农历月份都有两个月为闰月。所以,农历的闰月是随着农历年而产生并存在的。
实际上在我国历法中并没有所谓的“四分历”,也没有所谓的“闰月历”一说。所谓的四分历,就是将十二个月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划分问题;而闰二月则是在农历年*现了两个闰二月。
*古代历法中没有所谓的“四分历”,而是采用“夏历”、“农历”等历法来计算四季和二十四节气。这种历法实际上是按照月相周期变化来制定每月周期和确定节日时节。据《汉书·律历志》记载:
春秋为正,各有正、闰之分;
正岁之数六十一周天,正夏之数六十周天,正冬之数六十八周天;
正四时之数十二个月;正四时之数十二月;正五行之数十二个月。
“夏为大至,商为小至,周为中极焉。”
所谓“大至”就是指阴历十月作为全年的完满结束月份;所谓“小至”就是指阴历十一月作为全年的开始月份。夏历和殷历分别以月亮和太阳作为一年的起始和终结。夏历十二月为孟冬、季冬之月,分别为正月、二月和九月。这就是“大凡”中所说的“三年一闰月”的来源。由于这种历法以月亮、太阳作为一年的起始和终结,而月亮和太阳每年绕地球公转轨道都不一样(公转周期约为365.2422日),这就产生了一年*现两个月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采取了“百年一闰月”的办法来调整这种历法。因为每个农历月份都有两个月才有一次,所以在农历中就设置了两个闰月以补充其中缺漏之处;同时闰月又必须与公历年份保持协调一致(即每个农历月份中必须要有两个月亮同时出现)。这样在农历中就形成了“闰月”这一概念,并一直沿用至今。

3、闰二月不利于男女婚恋

古人认为:“闰月”是一种不祥之事,因为按照古代人的观念,“闰月”就代表着“有缘无分”的意思,这是因为古人认为二月是一个阴气比较重的月份,而七月则是一个阳气比较重的月份。当阴阳两种不同的能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时,才会出现一些吉祥之事,否则就会出现一些不祥之事。而如果这个月是闰二月的话,那么就会导致阴阳失去平衡,这就很容易导致一些事情发生。所以在民间,很多人认为“闰二月”不适合结婚和恋爱。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3039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