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中元节和清明节有什么区别?)

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日),又称七月半、盂兰盆会等,是*传统节日之一。据记载,中元节起源于道教,因为道教有三官信仰。
三官即天官、水官,这三官的生日分别为农历七月十五日、十月十五日和正月十五日。这三天分别为天官节、地官节和水官节。在道教的说法中,中元节是一个普渡众生的节日。中元节为鬼节,为阴间鬼魂们的节日。
中元节也叫七月半、祭祖等。“鬼”这个字其实是由“鬼”和“宵”组成,这两个字合在一起就是“七月半”。这一天也就是农历的七月十五日,正好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古人认为这一天是阴间的鬼魂们休息、准备回家的日子。


一、祭祖

七月半是我国传统的祭祖节日,主要是民间祭祀祖先。祭祀仪式很简单,通常由长子(男丁)在家中祖先牌位前摆好供品,焚香礼拜后,在祖宗牌位前烧纸钱、放鞭炮,接着兄弟姐妹等一大群人到村里的祠堂祭祀。按各地习俗,有的地方在祠堂举行隆重仪式祭祀祖先。祭祖活动主要是对先祖的追思和感恩,表达对祖先的尊敬和怀念之情。有的地方还举行一些文艺演出或体育比赛等娱乐活动。祭祖后,要将祭祖所得供奉在祠堂的神龛上。
各地都有自己的祭祖形式和讲究。
福建人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祭祀祖先,一般为中午时分;而河南、河北等地则在晚上举行祭祖活动。他们把祭祀祖先的活动从中午持续到夜晚才结束。这是因为河南等地信仰泛神,七月十五晚上并不是一天之中的高潮,而到了次日的白天才是。
在这几个地方,除了祭祖外,还要“送祖坟”、“接坟”。所谓“送祖坟”就是在七月十五这天将祖先的灵柩从家中移出或请出安葬到祖坟;而“接坟”则是在七月十五这天晚上接出祖先灵柩并将其送回家中安葬,这是人们对先祖最深切的怀念和尊重。据了解,现在不少人仍保持着七月十五送祖坟的传统。这也是中元节与清明节、重阳节等最大的区别之一。
各地的祭祖习俗大致相同。除了祭奠祖先外,还有祭祀土地神、祖先牌位等活动。按照各地风俗或依民间习俗举行祭奠仪式,或请出祖先灵柩安葬在祖坟中,并举行隆重仪式等;有些地方则不举行祭奠仪式、也不请出祖先灵柩安葬在祖坟中等。
中元节祭祖是以家族为单位进行的;而清明节和重阳节都是以个人为单位进行的;中元节则不同,因为“七月半”是全家族共同祭祀的节日,而清明节和重阳节都是家族中有单独祭祀的节日。因此“中元节”祭祖相比清明节和重阳节更隆重一些、规模更大一些。

二、放河灯

放河灯是中元节的一个习俗,即在河里放灯,放河灯的目的是为亡人祈求光明,并不是真的要把河灯捞起来,而是在水中放一盏或几盏等到水里漂着的灯,让其顺着水流漂到有需要的人手里。放河灯实际上就是向所有亡人传达一种愿望,让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忘记他们,依旧把他们放在心里。
中元节放河灯相传起源于*春秋时期,历史上曾经有这样一个典故:“孟姜女哭长城”。孟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的故事大家应该都有所耳闻吧。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中“孟姜女”便是今山东齐河县一带人。因此中元节放河灯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中元节放河灯是民间一种祈求平安的习俗,更多的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寄托哀思。

三、盂兰盆会

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徒称这一天为盂兰盆会,相传孟兰盆经是释迦牟尼佛应当时比丘的要求,于七月初七日在舍卫国祇园为僧众讲说的一部佛经。《大般涅盘经》云:“佛告舍利弗言:‘七月十五日是盂兰盆节,此日可施饮食给孤魂野鬼。’”佛教认为,*后的生命分成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断气之前,有生之时,第二个阶段是断气之后,第三个阶段则是在生之间。如果生前对他们好一点,给他们一点食物,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往生。佛教中最重要的盂兰盆节,就是在七月十五这一天举行的。《盂兰盆经》中说:“若有众生于此盂兰盆会中,以三事供养十方佛及僧众。”即把供佛的三种供物(馒头、肉、菜),供僧众的三种供物(酥油、鲜花、水果)。
这一天还要做很多善业好事,比如把衣服施舍给孤魂野鬼等。佛经上说,这些都是佛为出家弟子修福的方便。“盂兰盆会”三个字的意思是“用盆盛满食物”,这是对僧众的要求;另外在“盂兰盆会”上施舍食物给孤魂野鬼;最后给“盂兰盆会”施法,比如开示佛法,使僧众开悟入佛的智慧。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9705.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