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前什么后什么的成语(前言不搭后语:前恭后倨)

*的成语历史悠久,传承至今,我们都知道很多成语都是由古代的一个故事演变而来,因此成语的意思也变得丰富起来,有些是褒义的,有些是贬义的。但是你知道前什么的成语有哪些吗?
前言不搭后语:前后不一致;说话前后矛盾。
指前后的话彼此没有关联;说话前后不一致。
现多用于指说话时思路不清晰;想说又说不清楚。
我们现在一起来看看吧!
1、前言不搭后语:后半句和前半句没有联系。


一、前怕狼,后怕虎

战国时期,楚国有个大臣叫宋玉,是楚王的一个爱臣,也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宋玉曾经作过楚怀王的老师,但他最后还是被楚国的人所害。楚怀王去世后,宋玉被贬为庶人。因为他在政治上没什么大作为,所以很多人都瞧不起他。有一天,一个叫李少君的人来拜访宋玉。宋玉听说他是楚国人后就很高兴,可是见到李少君之后,他却非常生气。因为李少君长得很难看,而且还说出了那句成语“前怕狼后怕虎”。这句成语是比喻一个人如果有两种以上的敌人,那么就会没有安全感,处处提心吊胆的。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为遇到比自己强大的敌人时可以先逃跑,然后再想办法和它对抗;而当自己没有了敌人时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和它对抗了。

二、前恭后倨

前恭后倨:形容态度傲慢,行为放荡。
战国时,齐国有个叫孟尝君的人,他手下有个门客叫冯谖(xuān),长得很帅。有一次,孟尝君要出使秦国,孟尝君和冯谖到秦地去。路上,冯谖买了一张虎皮做的虎皮披在身上,乘着马车先去了。到了秦国后,秦王对孟尝君的随从说:“听说齐王派我来找你们孟尝君了吗?”随从回答说:“听说过。”秦王又说:“齐王派他的相来找你们吗?”回答也是一样。秦王生气地对冯谖说:“你是齐王派来的吗?连我都不知道?”冯谖回答说:“那是我花重金买来的。”秦王更生气了,说:“我在这儿等了三天三夜,就是为了这张虎皮。你一个小小的齐国之人也敢坐在我的马车上出使秦国!”冯谖毫不畏惧地回答说:“这不是我坐的马车,这是大王您坐的。”秦王听了哈哈大笑,从此,冯谖便以前恭后倨来形容态度傲慢无礼。

三、前嫌尽释

【出处】《史记·魏公子列传》:“信知臣不?臣请辞之。赵胜曰:‘王与公子同门为诸侯,信知公子,必不辞也。’”
【释义】释:解除;前嫌:过去的怨仇。解除前嫌,放下怨恨。
【成语故事】战国时,魏国有一位名叫信陵君的人,他很会养士,门下的门客有千余人。当时,信陵君不愿意当魏王的相国,就离开了魏国去投靠秦国去了。后来信陵君逃到赵国后,赵王任命他为相国,结果魏国的人都离开他而去投奔信陵君,魏王非常后悔。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93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