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火把节是哪里的节日(云南泸沽湖彝族传统习俗)

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是彝族的火把节。彝族支系很多,各地有不同的风俗。
一般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举行火把节,这天天气晴朗,人们在田间收割完庄稼,在火堆上烤干粮食,然后把稻谷、玉米、大麦等农作物煮熟后,与米一起放入石臼捣成粉末状,再把磨制好的面粉用水拌匀后撒入火堆上烤熟,并分给各家各户吃。这种以火为祭的风俗称为“火把”。此外,彝族还有在“火把节”上祭牛、祭地的习俗。
彝族人民认为火把节是万物的始生母,火有“生命之源”之称。人们为了保护火,特别是保护庄稼和牲畜不受火灾的侵害,每年都要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同时在这一天,彝族人民还要穿上节日盛装,对着火把跳起各种民族舞蹈。这一天既是彝族人民的节日,也是彝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时机。因此把这一天称为“爱火”、“情歌”节或“火炬”节。


一、祭天节

祭天节在云南泸沽湖地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都要举行祭天活动。在这里,祭天的活动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祭天”;二是“送火”。
“祭天”:祭完了天上的天神,就举行仪式请鬼上身。请鬼上身有两种方式,一是找人替他请鬼上身,二是请鬼上身以后再找人替他请鬼上身。找人替他请鬼上身的方法很简单,只需要在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举行一次,其他时间不能这样做。这个日子就叫做“祭天节”。到了祭天节这天,所有的村民都要去找人来替他们的祖先上香烧纸,同时还要杀一只黑猪和一些鱼、鸡等祭品。
“送火”:送火是用一张长长的芦席(我们叫“芦席把”)把火包围起来,然后就开始用芦席把的“火塘”围成一个圆圈,在圆圈当中摆上一些供品。祭天节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送火仪式。这一天早上,人们就要把芦席捆扎成火把,再用一些纸钱和鞭炮在火把上点燃后烧掉。人们还会穿上节日的盛装到“火塘”旁边去跳“火把舞”,用这样的方式来祈求神灵保佑他们平安、幸福。
除了祭天、送火以外,还有些地方对彝族的其他节日也十分重视。在泸沽湖地区还有一个火把节,这是这个地区最大的一个节日,一般都会有很多人一起去参加庆祝活动。但据有关资料显示,泸沽湖的火把节已越来越少了。

二、祭地神

彝族火把节,是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这一天,举行祭地神仪式的。祭地神的目的,在于祈求谷物丰收,避免火灾,祈求上天保佑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清晨,各家各户的男女青年从四面八方赶到附近的山上,每人拿着一根青竹木杆上山去祭地神。这天晚上,各家都要举行欢送仪式。祭地神的地方叫“树坪”或“火把坪”。树坪里插着一棵用白松做成的火把树。每一个参加祭地活动的人都要唱起由当地的古歌改编而成的《祭地歌》,以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意。祭地活动一般是由村里最德高望重的老人主持。在一块空旷处搭起一座木架,架上摆着供品和香烛。
祭祀活动开始了,人们围着火堆跳起欢快的舞蹈。之后大家互相传递着火把和祭品,同时高喊“阿尼哈”(欢迎)、“阿尼朵”(回家)之类的话语以表示对神灵的敬意和感谢。祭地仪式结束后,人们便在熊熊燃烧着的火把树旁围成一圈坐下来吃烤土豆、喝热米酒、唱歌跳舞,互相交流感情。
火把节期间也是彝族群众传统习俗中“打火把”最热闹的日子。在整个火把节期间,彝族群众都要“打火把”比赛,既是为了锻炼身体,又是一种娱乐活动;同时也是为了增进大家之间的友谊,增强人们团结协作精神。

三、祭牛

“祭牛”,在彝语中称为“麦日”。传说,在远古时期,天上有五个太阳,为了使庄稼不受侵害,彝族祖先把太阳、月亮、水星、金星、火星五个星座叫做“五把”。为了保护庄稼,五个星官便把它们托在手里,顶在头顶上。为了祭拜天神、地神和火神,彝家人用木头刻出牛头和牛身子的形状,把牛头涂上红颜色作为祭奉天神的祭品,把牛身涂成黑色作为祭奉地神的祭品。
火把节当天早上8点左右人们就会开始准备祭品了。在彝语里,牛被称为“斯古”(意为父亲),而彝族人则被称为“阿么”(意为儿子)。在祭祀活动开始之前,彝族人会先到自己家的牛圈里把牛牵出来,然后进行杀牛仪式。杀牛时要唱《阿么勒乌》曲子(彝语称为“乌俄阿”)、唱《阿么勒乌》、吹唢呐等。杀牛后还要把牛放在火上烤一会,让它的肉烤得更加香酥。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865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