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十五夜望月古诗意思(李白《十五夜望》中的“月”是什么意思?)

《十五夜望月》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诗名《十五夜望月》,创作于唐开元十三年(725年)。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满月的诗。前四句写中秋之夜望月,时间在夜晚,地点在东楼,景物在室内。
一句“海上生明月”点明地点,“人月两团圆”是全诗的主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红楼梦》第十九回)这两句描写了一个寂寞、哀怨、悲愁的凄清故事:美丽的女子在赏月时思念远方的恋人,痴情的人却在月光下望穿秋水。本诗语言清丽,意境凄清,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性格。
前四句写望月所见之景,后四句写望月所思之人。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四句为实写,后四句为虚写。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这一句写明月从海上升起,普照四方。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景象,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可是,它却引起了诗人无限的遐想。它似乎把人们带进了遥远的过去,让人们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亲人、朋友。当人们看到海上明月,一定会联想到天上的明月,想到中秋佳节亲人团聚,想到远在天涯的朋友此刻也在仰望星空,同看明月,同想故乡。
这句诗中的“月”是一个虚写词,它并不是实体,而是一个抽象形象的象征。古代诗人常常把月亮看作是一位多情温柔、可爱可人的少女,因而常以月来比拟感情。在《诗·小雅·常棣》中写道:“常棣之华,鄂不极兮;常棣之华,鄂不盈兮。”常棣即槐花,是一种植物,花呈白色或者*,花期通常为3~5月份。《诗经·郑风·风雨》中写道:“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说的就是风雨之夜因见不到太阳而引起的怀念之情。

2、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这句描写月光的皎洁明亮。“何”,指什么,这两句一问一答,实际上是一问三答,这里只写了第一个问题。“何皎皎”,用的是拟人手法。明月仿佛是一个美丽的少女,她那洁白无瑕的肌肤映衬着皎洁明亮的月亮,令人感到十分清爽。“照我”两个字紧扣题目,一语双关,既写月光照在自己身上的明亮洁净之感,也暗示了自己在月光下思念亲人之情。“罗床帏”是比喻男女情事的。古代把床帏称为罗帐、罗床。这句中使用了“罗”字,表示月光如水般洒在女子的罗帐之上。这是用“月华”来比喻女子的容貌,也用“月光”来比喻情思。明月皎洁明亮,自然令人感到清爽明净、纯洁无垢;月光洒在女子的罗帐之上,又反衬出她姣好的面容。

3、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落月摇情满江树是这首诗的意境,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落月”与“摇情”,既有联系,也有区别。“摇情”是诗人因自己的一片真情而感动了明月,照人的真情让诗人感受到了无限的喜悦和欣喜。这是一种不自觉的流露,它不是作者刻意而为之的。而“落月摇情满江树”却是一种自觉的感情流露,它出自诗人内心最深处,有一种情不自禁之感。写这句诗时,李白因与友人分别而感到无限地悲伤。这时他坐在东楼上观赏那轮明月,正被皎洁的月光笼罩着,而他自己却不得不离开东楼去寻他的友人。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望月生情、触景生情了:他望着那轮明月出神、伤感;望着那轮明月想到了自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他要永别了!于是他情不自禁地用手去摇那一轮明月。就这样,一颗晶莹透亮的眼泪从诗人眼中流了下来。“摇情满江树”也就是“落月摇情满江树”。“摇情满江树”与诗人从月光中受到启发而想到自己即将告别这个世界有联系,它不是被动的接受月光洒在自己身上的感情,而是主动地去接受。

4、皎皎空中孤月轮,江陵一夜生秋霜。

这两句写月上,写得很生动,似乎不是虚写,而是实有其事。诗的开头四句,一个“明”字就点明了时间、地点。“皎皎”二字用得极好,它不仅写出了月光的皎洁,也写出了月光的明亮;它还是一种动态的描写。“月上”是个具象词,用在这里,非常贴切。由于有了“明”字做衬托,月轮的形象也就显得更美了。
后面四句是虚写。月光照到江陵,“秋霜”就出现了。江陵是长江中游一个重要的城市。从时间上看,这句是说从江陵到这里,一夜之间就出现了秋霜;但从空间上看,这句又是在大月亮之下的一个小角落里出现的。诗人用极淡极轻的笔调写出了这种效果:这只是一个小角落里出现的小月亮而已。那不只是一个小月亮,它代表着更多的人呢!它虽小,但却具有“举头望明月”的意味;它虽低,但也可以映照出更多人的身影。而那被照到的人中,就包括了诗人自己!这两句也就奠定了全诗的基调:月下团圆、月下寄望、月下赏乐、月下饮酒。这种意境是多么地美好!
从整体上看,这首诗的结构比较松散;从局部上看,则具有一种跳跃式、散文化的特点。前四句从整体上写月、写人、写景;后四句则从局部上写月(思念)、写人(思妇)、写景(赏月)。这种结构方式在诗歌中并不少见。例如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就是这种结构方式: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前半篇写景;后半篇抒情。

5、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这两句是从“可怜”两个字来写中秋节之夜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叹和对人的生命短促、人生短暂的感叹。诗人所描写的是“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美好和谐、富有诗意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诗的后两句“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是从另一角度来写中秋之夜。诗人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来描述中秋之夜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等景物。“雪乱舞”写出了深秋深夜时空中飞舞着雪花;“半梅花”和“柳絮”说明这是下大雪时。通过描写不同景象来烘托出中秋夜宁静、祥和、温馨的气氛,也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它以清新、自然、含蓄、优美而又富有情趣和韵味的语言,塑造出一个美妙动人的中秋月夜景象;全诗融写景、抒情和议论为一体,想象奇特,意境优美。

6、不知乘月几人归?

1、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3、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4、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乡音无改鬓毛衰(xī)。
6、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7、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静夜思》)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蜀道难》)1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735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