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中考满分是多少(2020年中考语文、数学、物理、听说考试题型和分值)

2020年,中考试卷分为A卷和B卷两份试卷,共6套试卷。
A卷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和化学的原始分;B卷是语文和化学的等级分制,其中历史和道德与法治的等级分是A+;B卷是体育成绩满分,其中满分为40分,包括10分的动作技能和10分的身体素质。
各地区考试院的录取分数线一般在中考分数上增加20-50分(具体看中考分数)。考生一旦被录取,就不能参加高中阶段学校录取,也就是说,要想上高中只能参加本地学校的自主招生。
由于各个地区的招生政策不一样,考生成绩也会有差异。比如北京市是将A+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再根据中考成绩进行录取;上海市是将A+等级作为高中阶段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
各地政策不一样,招生分数也不一样。所以考生需要以当地招生政策为准,才能知道自己考上了哪里的高中。
北京教育考试院表示,2021年中考分数与2021年相比基本保持稳定。


1、数学

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延续了以往的试卷结构,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大部分,每部分试题分值都是100分。其中填空题和解答题各60分,占全卷总分的60%。
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填空题共10小道,每小题5分,共60分;解答题共20小题,每小问10分,共100分。
从这份试卷不难看出,试卷内容仍然是以课本为依托和素材进行考查。例如第3和6小问中有一道应用题导数相关知识的考查;第5小问中有一道选择题导数相关知识的考查;第7小问中也有一道选择题导数相关知识的考查。
从2020年中考数学试卷来看,今年的中考数学试题整体难度较去年有所下降。选择题目方面比往年难度有所降低,以填空题目为主;填空题难度略有上升,主要体现在填空题2、3和5上;解答题难度适中。其中第8小问和第14小问对学生的解题思维方式、解题方法有所考查;第18小问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今年中考数学试题还有一个特点是部分试题创新题型。例如在第13和14小问中采用了“图形变式”这一新题型。在第15小问中采用了“向量的几何应用”这一新题型,并将其与三角函数的联系体现出来。

2、英语

英语满分为120分,其中听力40分,笔试60分。英语听说考试是听、说、读、写四个部分,每个部分满分都为15分。
英语笔试部分有听力和笔试两个部分,其中听力部分有6个题,每题1分,共计6分;笔试部分有3个题,每题2分,共计3分。笔试成绩不计入总分,但笔试成绩占英语听说考试的60%。
2022年中考英语听说考试安排在5月25-27日进行。
英语听说考试题型和分值如下:
听力考查形式为播放录音3遍,考试时长为60分钟。听力测试内容为初中英语必修教材中的课文、对话及短文朗读;每个学生需听前、听后2遍录音且必须完全理解和模仿录音中的语音语调及材料内容。考生听到的录音材料若有错误或遗漏之处,可立即举手要求重复听一次;若在考试过程中没有人提出异议,则继续听第二次;如果仍然有考生提出异议的,则视为放弃本次测试。每题3分,共12分。
笔试部分分值为32分(满分70分):其中包括26分的阅读理解正确率不低于85%)、20分的书面表达(内容不少于600字);13分的听力理解(播放录音3遍)。

3、物理

物理试卷满分为120分。试卷的难度系数为0.67,考查的知识点和重点是学生对初中物理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和应用。题目紧密联系学生身边生活、生产实际,在真实情境中灵活考查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等的理解和应用,体现了课程标准提出的“关注社会实际问题,强调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基本技能的形成”的理念。
试题设计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的特点,整体上考查了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内容及方法的掌握情况。试题难易程度适中,有利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发挥自己的水平,有利于发挥考试指挥棒作用。试卷中部分题目也反映了新课程理念下对科学探究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等方面培养目标的要求。
试卷整体体现了物理学科课程标准中提出的“探究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物理情境与问题”等核心素养,考查内容与形式紧扣学生学习实际,有利于在教学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例如:第17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探究一个实际问题;第20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填写出实验数据;第22题要求学生在阅读材料后设计一个实验方案;第23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和现象分析出原因;第25题要求学生根据已有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

4、历史

历史科目分值:满分150。其中,选择题25题,每题1分,共25分;非选择题15题,每题2分,共15分。
其中“材料解析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考生需要在分析材料、把握材料中心的基础上,联系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剖析。比如:在阅读完材料后,考生可以分析材料的中心思想和内在逻辑关系(如:论述“两个文明”对人类发展的作用)。再比如:在阅读完材料后,考生可以将与所学知识相关的史实与所学知识相结合,对史实进行解释分析(如:分析“两个文明”的相互交融对人类发展的影响)。再比如:在阅读完材料后,考生可以对相关历史史实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形成自己的观点(如:对“两个文明”相互交融的原因及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历史与社会”是一道探究性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通过阅读历史资料等途径,以自己的观点来表达对历史现象和社会问题的看法(如:“简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及启示)。此外,学生还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历史*或现象进行分析评价(如:从“资本主义在我国的发展”出发评价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又比如:在阅读完“新*成立后”部分内容后,考生可以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的意义(如:从我国面临的国际形势出发分析抗美援朝战争对我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总的来说,历史科目是初中阶段所有学科中分值最高的一个学科。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69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