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龙抬头的风俗有哪些(农村二月初二的风俗习惯)

传说二月初二是龙王抬头的日子,人们借着“龙抬头”的吉兆,祈盼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此外,不少地方还在二月二这一天,有吃“龙子”、吃“龙耳”、吃“龙耳”、“食龙肉”等习俗。吃“龙子”的目的是让孩子们吃了后长得又高又大,因为二月二是孩子们长个子的好时机。这一天要给孩子们做炸油饼和油糕等,让他们吃了后变得像龙一样的高大。要给孩子们做些煮鸡蛋让他们吃了后变得聪明,还要做些豆面面条让他们吃了后变得又多又壮。
这一天人们特别忌讳用镰刀、斧头等物品,因为这些物品会伤到“龙神”的。人们在这一天忌挑水,以防伤了龙神,特别是孩子们,不能用水瓢去挑水。因为在正月里小孩子不能去碰烧水壶的壶嘴,否则会伤到龙神的眼睛。
这一天大人要理发,谓之“剃喜头”,人们用“龙抬头”来保佑孩子们健康成长;大人们也要理发,叫“剃龙头”,讨个吉祥的好兆头;还有的地方用桐油涂抹屋檐,据说这天雨水会从天而降;人们在这一天还要吃面条、汤圆、饺子和糖糕。还有许多关于“龙抬头”的风俗习惯:
1、儿童要剪指甲、梳辫子(谓之为龙耳)
2、妇女要在这天不能洗脸洗头
3、忌动针线
4、忌吃春饼(如:葱头饼)
5、忌吃米饭
6、忌磨面
7、忌做饭(煮食)


1、儿童要剪指甲、梳辫子(谓之为龙耳)

“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是关于二月初二的民谣。这一天要理发,叫“剃喜头”,也叫“剃龙头”,希望孩子像龙子一样有精神、有力气;儿童剪指甲叫“剪龙须”,希望孩子长大后像龙的爪子一样有力;儿童梳辫子,叫“拾龙鳞”,希望孩子长大后像龙的耳朵一样听力好。总之这一天要给孩子理发、剃头、剪指甲、拾龙鳞,目的都是让孩子们的头抬起来,这样能保佑孩子长大后有力气、有精神。另外很多地方在这一天还流行小孩给大人梳辫子。这是因为过去的孩子们都是女孩,而女孩天*美、爱打扮,而理发、剃发又都是女孩子会做的事,所以为了让孩子漂亮起来就要给他们梳辫子。其实这也是寄托了人们对孩子健康成长的一种期望。

2、妇女要在这天不能洗脸洗头

妇女不要洗头,怕伤了“龙目”,若洗头就会惊动了“龙”。同时,妇女还要忌动针线。传说这一天动了针线就会惊动了“龙子”,伤害了“龙”的眼睛。
我国传统的农耕社会,人们对于自然的认识不足,认为只要能吃饱肚子就可以了,其他的自然是次要的,于是把龙当作神灵来供奉。到了清代,人们对“龙”已有了较深的认识。比如乾隆皇帝在《上元龙赋》中说:“东方曰龙,曰神。龙神乃司天之神也。乃司水也。凡此皆水旱之由也……盖此物是而非鱼也。”
二月二吃春饼、面条等面食取“龙耳”、“龙须”之意;吃饺子取“龙耳”;吃米饭取“龙子”、“龙牙”之意;吃馄饨则取其“龙头”、“龙角”之意。

3、忌动针线

二月初二是龙抬头的日子,也是农谚中“惊蛰”的时节,龙抬头的这天,人们要吃煎油饼、煎麻团、炸油糕等带“龙”字的食物。但是这一天,在一些地方,妇女是不能动针线的。在四川农村地区,妇女在这天不能洗脸洗头,因为这天“龙头”抬头;妇女不能动用针线,否则会伤到“龙皮”(眼皮)。
北方一些农村地区有“二月二剃龙头”的说法,民间认为“二月二剃头*舅舅”。理发的习俗据说是起源于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有一个国王爱新觉罗·弘历(即乾隆皇帝)一心想做个好皇帝。有一天,他偶然得到一本书,书上写着:“二月初二龙抬头!”他越看越高兴,心想:“我也得‘龙头’!”于是回到宫中做了个梦:他梦见一条金龙在天空中盘旋飞舞,随后对他说:“二月初二是龙头节,*变成一条龙上天去了!”
第二天清早起来,乾隆照例给宫人理发时发现头上竟戴着一顶龙帽。

4、忌吃春饼(如:葱头饼)

农历二月二是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又称“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春耕社”、“龙头节”等,一般在每年公历3月21日前后。根据我国各地的气候和物候,这一天南北各地均有不同习俗。而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二月二在我国北方是一个传统的节日,在山东一带还有吃春饼的习俗,被称为吃“龙鳞”。把面饼切成丝状或片状,放在锅里炒熟或者蒸熟,称为炒龙鳞。食用时再用凉水一拌,便是十分可口的春饼了。
南方一些地方是把炒熟的龙鳞用刀剁成碎末,和上肉馅或菜馅,做成各种水饺、面条等食品。据说吃了这种食物能够使人健康长寿,尤其是那些老人,更是要多吃这种食物。
在东北地区,人们喜欢把黑豆和豆粉做成煎饼吃。民间还把炒黄豆叫炒米、炒面或炒米糖等,也有的地方在这天吃炒花生。
在江南一带地区,人们把榆钱儿炒熟以后,做成各种面食来吃。据说这种面食有辟邪作用;儿童吃了还会增加饭量;妇女用来当早餐食或点心食。
还有一个特殊的食品叫龙须面,有的地方叫做龙抬头面。其制作方法是:把面粉用水调和成面团状后放入锅中煮熟或蒸熟,然后拿出来再揉匀了做成面剂煮熟就可以了;而有的地方把龙须面做成各种食品的形状来吃。
在华北地区人们把春饼和葱花油饼同食,叫做“咬春”;或者把它与豆腐同烹而食之。在我国的南方地区,有的地方还会在这天吃炒好的黄豆、蚕豆、青豆和豌豆。

5、忌吃米饭

二月初二在南方被称为“春耕节”,在北方则是“春耕节”,农村有句老话:“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这天开始,农民要开始准备农具了,比如犁地用的犁、耙和播种机都有了。妇女们也都开始准备针线活了:给孩子缝荷包、做鞋子……开始了新的一年的忙碌。
*民间普遍认为在二月初二龙抬头这天吃猪头肉,会让龙神保佑自己一年吉祥平安。北方很多地方还有吃饺子的习俗,因为在北方“饺子”谐音“交子”是新旧交替的意思。过去穷人家没有钱买肉,所以吃顿饺子也就等于把肉“供”给龙王了。
吃猪头肉还有个说法是为了祭祀龙神。由于我国古代人对龙的崇拜和敬仰,人们认为在二月二这一天吃猪头肉意味着龙神会保佑自己在新的一年里交好运,保佑全家人身体健康。
这一天还有个习俗就是孩子们不能剪指甲、不能用水洗脸洗头、不能有头屑和头发脱落等不好的寓意。在南方还有讲究就是“二月二剃头挑子一条街”,尤其是小孩子更是被家长们要求剃头挑子一条街。剃完头挑完挑子之后还有个习俗就是吃“豆子”。

6、忌磨面

俗话说:“二月二,龙抬头,大家小户使耕牛。”意思是说,在二月初二这天,人们要给耕牛吃好喝好,让它多多干活,多多工作,以求来年有个好收成。
二月初二为什么要吃面条?民间认为二月二吃面条是“吃龙鳞”。其实不是这样的。《清嘉录》上说:“二月二日新麦上市”。新麦上市与龙抬头有关系吗?这是人们对“龙抬头”的另一种解释。在民间说的都是与农业有关的事,其中“龙角星”指的就是麦穗上的那几颗小穗。
*人吃面条的历史很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了面条的记载。人们最初喜欢用“汤饼”来代替吃面食。唐代《新仪礼·月令》中记载:“春分后食麦饼和菜”。宋朝时吃汤饼和菜已成民俗活动,并一直流传至今。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4160.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