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端午的由来20字(*历史上的十大习俗)

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重五节、五月节、午日节、五日节等,节期在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起源于*,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龙神的节日。因相传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而*,故其称岁;又因春秋时期楚国有大诗人屈原,别号“爱国”,因而端午也称“屈原端午”。端午节是流行于*以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端午节由原来的祭祀龙图腾活动演变而来。


1.屈原

屈原(约前341年-前279年),名平,字原,战国末期楚国丹阳(今湖北秭归)人。他是*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也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在《离骚》中体现了强烈的爱国精神和崇高的政治抱负,因此被誉为“*诗祖”。
屈原受到楚怀王信任,先后担任左徒、三闾大夫,主要从事政治改革。屈原遭到怀王疏远和多次放逐,最后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仍然关心*大事,写了很多忧国忧民的诗篇。公元前278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纳币,献“九鼎”于秦。屈原悲愤难熬,在写给楚国国君的《怀沙》这篇文章中,提出了“怀石投江”和“抱石赴江”的主张。

2.伍子胥

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伍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伍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吴王阖闾*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伍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的小人挑拨二人的关系,夫差听信谗言杀了伍子胥。伍子胥*后六年果然灭吴。吴亡后子胥生前所投之尸还未找到。
端午祭屈原的说法最早出自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楚王问于屈原曰:‘我将以国事重令名于天下矣。’屈原曰:‘在楚不可以为人;在吴则可以为人。’于是王不听屈原有心恢复中原之言而怒且杀之。后二十年楚灭越立有大功而遭谗处*。或云先已怀王时屈原自沉于汨罗江;或云屈原投汨罗江后浮尸于楚国边境。未知确否?”

3.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佳话。后来,每到这一天,人们就划着龙舟到江边祭奠,并把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另有一说是为了纪念曹娥能救起自己的父亲。另有一说是曹娥是在五月初五那天投江的,民间认为曹娥是天降的孝女、孝孙。
端午起源说法颇多,以上三种说法是最普遍的;至于纪念屈原说,虽然资料最多,但是屈原投江的具体日期一直有争议,而且屈原被后人所供奉也近2000年了,以屈原投江日期为五月初五的说法更广泛。
对于屈原投江原因历来说法不一。多数人认为他是为楚国忠臣屈平而*;也有认为他是为了楚国人民免受小人迫害而*;还有认为他是为国而*等等。不管屈原投江原因为何,他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江*显然是有原因的。

4.龙船

关于龙船的起源,在*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五日也叫“端阳”、“重午”;五月五日也是赛龙舟的日子。相传战国时期爱国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自尽,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去咬屈尸,就把粽子扔到江里喂鱼虾。从此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就被定为屈原的忌日,以纪念屈原。端午节最重要的活动是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相传古代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5.端午节的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和菖蒲,喝雄黄酒,绑五色线,佩香囊。

8.端午节习俗:赛龙舟。
9.端午节习俗:挂艾叶、菖蒲。传说是为了驱病、辟邪,其实是古人在端午节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做成各种奇形怪状的佩饰,美丽芬芳,既可点缀节日气氛,又可调节人体内分泌的平衡。
10.端午节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挂香包,喝雄黄酒,挂菖蒲和艾条等悬挂在门上,或在小孩额头画上“王”字以避邪驱瘟。
用香囊盛香粉,戴在胸前、腰间和头顶。据说可以避邪。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400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