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农历7月29号是什么日子(小暑时节如何养生?)

今天是7月29号,是小暑节气,此时全国大部分地区已是盛夏。
小暑节气与立秋节气的时间相同,都在公历的7月22-24日之间,与立秋节气相比,小暑节气的平均气温更高,降雨也更多,在这种天气情况下,人们不仅要注意防暑降温、防止中暑,还要注意预防“秋老虎”的出现。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暑”是炎热、燥热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六月中……热于六月。”夏至日过后进入最炎热的时期,也就是我们说的“三伏天”: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到了。
“大暑”天气炎热,高温高湿多雨,有时还会有强台风袭击沿海地区,造成狂风暴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等特点。
从气候方面来讲,在小暑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雨水较多,易出现暴雨、大暴雨等强降水天气;同时夏季也是多台风形成和活动的季节。
“大暑”节气后半个月即为小暑至处暑。在小暑与处暑之间,太阳辐射减弱、气温回升、雨量增多,作物生长逐渐进入旺季。但此时北方地区仍很炎热;南方地区则一般是阴雨天气多;加上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等特点。这就对农作物生长带来一定的影响,对大田作物的灌浆成熟也有不利影响。
小暑时节要注意饮食养生:


1、饮食清淡

小暑时节,天气炎热,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需要。多吃清淡食物。饮食上,宜增苦减甜,补气益精。应少吃油腻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以免助热。另外,还应适当补充牛奶和鸡蛋等优质蛋白质。
小暑节时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辛香浓烈的食物。多吃蔬菜、瓜果等碱性食品,可以中和体内过多的酸性代谢产物。
少吃肥甘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是小暑养生的原则之一。人们常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一夏无病三分虚”。夏季最适合吃一些具有清热作用的食物来养护脾胃。小暑节气中人们出汗多、消耗大,常感乏力倦怠、气短胸闷、失眠多梦等,因此在饮食调养方面应以补充蛋白质和增强体质为重点。此外,夏季由于肠胃功能减弱,人们往往觉得没胃口,不想吃东西,其实这正是身体发出的“营养警告”了。因此小暑时节饮食应以补气养血、健脾利湿为主。
在这里提醒大家的是:小暑节气应多吃一些“苦”类食物来清热、消暑和泻下功效。苦瓜是夏季的时令蔬菜,味苦性辛、健脾开胃,清热消暑;丝瓜是人们夏季常吃的蔬菜之一,丝瓜中富含蛋白质、钙、磷等营养成分和多种维生素;黄瓜具有补水保湿、清热解毒的功效;莲藕中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成分。
小暑节气饮食养生一定要做到饮食有节、饮食有规律。不可因贪图一时凉快而过度贪食冷饮或冰镇食品以及大量饮用冰镇饮料等。

2、及时补充水分

在炎热的夏季,水分蒸发量是平时的三倍。由于人体对高温的适应性差,当温度高于32℃时,体内热量难以用热辐射的形式散发,从而出现热平衡紊乱,产生不适*,即人们常说的“中暑”。而人体一旦失去正常的水分补充,就会出现“脱水”状态。因此要注意多喝水,使体温保持正常。但要注意少喝点饮料。
夏季出汗多,除可饮用含钾、镁等矿物质的饮料外,还可饮用新鲜果汁。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钾、镁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等成分。
此外,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少吃辛辣刺激食品及煎炸类食品,如辣椒、葱、姜、蒜、炸鸡翅等。避免吃过冷的食物或“寒凉性”水果等。夏季可以适当吃一些西瓜等利尿食物,但不可贪食过量。
很多人认为夏天吃冷饮会降低肠胃功能,所以会有夏天吃冷饮不好的想法;其实多喝些温开水是更好的选择,可以加速身体的新陈代谢,对健康有好处。

3、清淡饮食

小暑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人体出汗较多,消耗也大,要适当多吃一些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动物的内脏、鱼虾、鸡蛋黄等都是不错的选择。但要注意,少吃脂肪类食物,因为脂肪会加重胃肠的负担。多吃蔬菜和水果,蔬菜中有较多的钾、镁等矿物质,水果中有大量的维生素,可以起到清热、养血和解酒作用。
小暑大暑季节,暑气未消,天气闷热潮湿。由于人们在运动锻炼时大量出汗,容易导致水分的丢失及电解质代谢紊乱。所以在运动锻炼过程中和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是非常重要的。及时补充水分的同时还应适当吃些糖盐水以补充机体所消耗掉的热能。
小暑节气天气炎热潮湿,细菌繁殖速度较快,容易引起胃肠疾病;天热出汗多、消耗大,易疲劳。因此小暑时节饮食上要注意“以平为期”。尽量避免大量摄入生冷食物、饮料等。
在饮食上要多吃苦味食物来祛湿清热。因为苦味食物能泄除心中烦热;又因“苦能泄火”,故也能消食醒脾、健脾止泻等作用。
在饮食上要少吃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油腻食物不易消化会导致脾胃功能下降;而且油腻食物摄入过多还会产生脂肪堆积而肥胖。

4、多食新鲜水果和蔬菜

多吃新鲜水果和蔬菜,对健康有利。新鲜的蔬菜瓜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物质。多吃瓜果蔬菜,可以补充人体需要的大量水分。
小暑节气天气闷热,易导致食欲不振,因此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卫生,少吃生冷食物,注意防寒保暖。
小暑时节温度高、湿度大、气压低、空气中悬浮颗粒多,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高温容易引起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从而发生中暑。
暑热天气里人们喜欢喝冷饮,不但会破坏人体正常的温度平衡,还会使胃肠功能发生紊乱。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而多雨,这种情况下要特别注意补充水分。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夏天出汗多、排尿也多等因素容易导致人体缺水,而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容易出现脱水现象。
所以每天要喝足量的水或者运动饮料以满足人体需要。夏天出汗较多且不喜欢喝白开水或茶水时可以喝一些淡盐水或蜂蜜水来补充因出汗而损失的盐分和其他矿物质以及养气补血之功效。
夏天出汗较多,容易导致水分和盐分大量流失,这时可以通过合理的饮食来补充水分和盐分。如:每天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及豆类食品如:西红柿、西瓜、桃子等;多喝水或含电解质的饮料,如:绿豆汤、菊花茶等;保证每天饮用2000~3000毫升的水。喝水时可适量加点盐或蜂蜜。
小暑时节由于气温高,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快,体内大量汗液排出时会带走许多盐分和维生素B族等营养物质;同时汗液增多会使体内维生素C、叶酸等含量明显下降。因此需要适时补充。

5、不宜过食冷饮

小暑时节,天气酷热,人们喜欢用冷饮消暑降温,但过多食用冷饮对身体有害无益。中医认为,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对于体质虚寒的人来说,喝过多的冷饮会让身体的寒气滞留体内,不仅容易造成腹痛腹泻、腰腿冷痛等不适,还会影响消化功能并造成营养不良。此外,如果人体摄入过多的冷刺激食物,会导致大脑皮质功能紊乱而使人出现情绪烦躁、记忆力下降等情况。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人们要注意饮食清淡、多吃瓜果蔬菜、多喝开水、避免剧烈运动和出汗过多等。要做到起居有规律,避免熬夜。
“大暑”期间日照时间长、紫外线强度高、炎热潮湿的天气容易诱发皮肤病特别是湿疹等的复发。所以,平时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对于湿疹患者来说,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一些外用*如达克宁、莫匹罗星软膏等*。在饮食上要注意不要食用太多辛辣生冷食物和油腻煎炸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含钾的蔬菜水果,如番茄、土豆等;适量喝些绿豆汤等清热解暑的饮品。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2284.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