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辛弃疾简介及生平事迹(辛弃疾的一生)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豪放派词人,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晚年退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自号“稼轩居士”。其词题材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继承了前人而又不为其所囿,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美芹十论》《九议》等。其词作品被誉为辛派、豪派词宗。


一、出身仕宦

辛弃疾出生在一个世代仕宦的家庭,祖父辛赞,是北宋末年的抗金将领,曾任绍兴府兵马节度使。辛弃疾的父亲辛赞,在金军占领山东时投效了金军,随宗泽参加了著名的“德顺战役”和“德兴大捷”,因功被封为承信郎、楚州(今江苏淮安)军事判官。南宋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宋孝宗即位,辛赞被召回朝中任职。但不久又被孝宗起用,历任兵部郎官、礼部员外郎等职。
淳熙五年(1178年)八月二十八日,孝宗病逝,南宋朝廷以光绪帝名义下诏,请宋宁宗即位。宋宁宗随即召集群臣讨论国事,权相史浩首先进言说:“先帝在日,尝以光绪帝为己子(指光绪帝)。”宋宁宗遂命史浩起草即位诏书的“遗诏”(指遗诏),史称“绍熙故事”。遗诏颁布后不久,史浩却以宰相身份公开反对这一做法,并在朝廷上与同僚发生激烈争吵。宋宁宗即以史浩为相。史浩的反对者趁机提出了另一个“遗诏”草案:“金主亮杀我主亮及廷臣二十余人。”史浩的反对者认为“二十余人”包括“臣与十数人之姓名”不应加在金朝人身上,于是史浩被免相,他的反对者也受到处分。
由于史浩与主和派官僚的矛盾日益尖锐起来,加上朝廷内外又有很多人主张投降、妥协政策与主张坚决抵抗的人在政治上互相对立(或明或暗)的情况。加之史浩被罢官后回家闲居多年;朝廷为了压制主战派,又开始不断地增加主和派官员的官位和俸禄(史称“提举崇福宫”)。到淳熙六年(1189年)十一月,史浩的反对者已多达数十人:“臣与十数人之姓名”是指朝中所能找到的反对史浩的人;“君与十余人之姓名”是指朝廷所能找到的反对史浩的人;而“臣与十数人之姓名”则指朝廷所能找到的反对史浩的人。这些“臣子与十数人之姓名”都是史浩反对他、打击他和他政见不合的人。

二、少年时代

淳熙十三年(1186年),辛弃疾出生于金国南侵前夕,曾祖父辛赞在金国做过官,从小在金国的环境中长大,少年时代即对金朝统治者怀有强烈的不满,立志要收复中原。
淳熙十五年(1188年),辛弃疾一家随父亲辛赞一起投奔南宋朝廷,他在这一年中目睹了金、宋两个*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对于南宋统治者“偏安江左”、“以谈待敌”的做法深感失望。
淳熙十五年(1188年)他参加进士考试,名列第一(廷试第一),任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济南)主簿。从此开始了他的仕宦生涯。
淳熙十四年(1187年)济南被金兵围困后,辛弃疾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他立即着手组织抗金武装队伍,积极备战。后来山东形势好转,辛弃疾率部南下归宋。
淳熙十五年(1188年),南宋朝廷又以张浚为统帅,再次组织北伐。辛弃疾奉命与张浚共同组织北伐的军队。由于内部出现了意见分歧和摩擦*,加上前线将领之间的矛盾激化,北伐军失败。这使辛弃疾非常失望和痛苦:“所至屠割,*邪纵横。”
淳熙十六年(1189年)春末的一天,辛弃疾在齐州临淄城内一个湖边小亭里小憩。这时他听见一阵金戈铁马的声音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传过来。

三、初入仕途

淳熙二年(1175年),辛弃疾二十一岁时,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江西铅山(今属江西)任主簿,后升为信州(今江西上饶)知州。这一时期,他是主战的,他希望能恢复中原,恢复山河。在主战的同时,他也主张“行乐”以排解烦闷。这时的辛弃疾“尚能用世”,“胸中韬略,有万夫不当之勇”。但他后来却不得不去见南宋皇帝赵构,因为这位皇帝是个只知道享乐、不懂政治的昏君,这对他后来的政治生涯起了很坏的作用。
淳熙四年(1177年)三月十九日晚,辛弃疾在宴会上被金国派来的使者抓获。赵构曾想和金国议和,于是对这位使者说:“你们金国提出的条件,我不能接受。”使者不*心,又说:“我们皇帝也不愿意向你这样一个人才低头。”赵构无奈之下只好答应了这位使者要求议和的请求。于是这位使者就把辛弃疾押到了临安(杭州),交给了当时南宋的当权者张浚处理。张浚很欣赏他的文才,亲自向赵构推荐他为承务郎、绍兴知府兼浙东安抚使。

四、中年时期

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罢官,闲居江西上饶带湖。淳熙十年(1183年),辛弃疾因弹劾权臣韩侂胄,遭主和派排斥,出知建康。他积极响应韩侂胄起用主战派人士的号召,但当韩侂胄要他与秦桧和解时,他却持不同意见。淳熙十四年(1187年),辛弃疾在上饶带湖修筑房屋,后迁住铅山。他过着闲居生活。
淳熙十六年(1189年),辛弃疾五十五岁时,曾作《六州歌头》以抒壮志未酬之情:
万里归来颜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淳熙十六年(1187年)二月九日,辛弃疾在铅山六甲庄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七月十一日,葬于上饶铅山县城东北隅(今三清山南麓)。
辛弃疾的一生为南宋朝廷主和派和主战派之间的矛盾所左右。他所作的词绝大部分是反对投降、坚持抗战的爱国主义作品。

五、晚年退居上饶带湖

淳熙十四年(1187年),辛弃疾因为弹劾权相韩侂胄,被免官后闲居带湖,以六十三岁的高龄在家乡带湖自筑小楼,读书自娱。从此过着“杖履日兴,临湖种竹,种菊酿酒、读书、养花、听琴、弈棋、饮酒”的生活。他的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又十分惬意。晚年常与老友谢枋得等朋友一起宴饮赋诗。有时还和门人学作诗词,“以自娱”。《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一词,是其晚年代表作之一。
淳熙十五年(1188年),辛弃疾在上饶带湖自筑小楼的同时,作《贺新郎·用前韵再和陈同甫》以明心志: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次年秋又被起复为绍兴知府、江东安抚使。
淳熙十八年(1181年)春夏之交病逝于带湖家中。享年七十七岁,追赠少师兼国公,谥号“忠敏”。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1283.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