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清明节的节日意义(古代寒食节的由来)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起源于春秋时期的介子推。相传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割股啖君”。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明君。但介子推始终难忘公子重耳的恩情,即使自己全身而退,也决意追随重耳流亡。重耳到了楚国,晋文公重耳因忘恩负义被楚王所杀。介子推的母亲为了保护重耳而*在火中。


1、祭扫新坟

扫墓是*人自古以来就有的习俗,人们在清明节前后纷纷去扫墓、祭祀祖先,并将祭祀祖先的食物和水果等拿出来,分发给家族中的成员。由于我国各地风俗不同,扫墓的日期也不相同。大部分地方规定在清明前一日或两日,少数地方在清明前三日或四日。*北方大部分地区是在清明前一周左右举行扫墓活动。有些地方甚至规定在清明节当天不能扫墓,只能在当地扫墓,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种习俗源于一个传说。
传说在古代,有一个叫介子推的人,他为了不让晋文公记恨自己,于是他就背着老母躲进深山里。后来晋文公听说了介子推的事情,就放火烧山,想*介子推出山。但是,没想到把山烧出了一个大洞!晋文公见状知道已经来不及了,就赶紧派人去找介子推,没想到找到的时候发现他已经*了!晋文公非常悲伤!于是就在第二年的清明节那天来给介子推扫墓。

2、踏青寻春

清明节习俗十分丰富,大部分都与祭祀祖先有关,因清明临近清明节,所以我们可以从各地的清明习俗中,看到和祖先有关的内容。清明节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公历三月的下旬,这时已经是暮春时节了。古人把清明节叫寒食节。这一天,人们禁火冷食,扫墓祭祀。
寒食节形成于春秋时期。晋文公把寒食与清明并为一日,是为了纪念介子推的。他隐居绵山之时,晋文公曾向山中一块石上坐了三天三夜。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这一天全国禁火,吃冷食。这便是寒食节的由来。
寒食节在春季,所以又叫踏青节。清明节的习俗有很多,主要有扫墓、踏青、放风筝、荡秋千、蹴鞠、拔河等。
清明节是汉族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旅游节日之一!清明节的起源,相传起于上古时代的清明节气:因时至清明,天清气朗,因此自古民间有清明节气吃“寒食粥”“寒食节吃冷食”等习俗。
其实踏青节的来源还有另一个说法:汉代之前扫墓时未见人们带食物;西汉时才开始有“清明扫墓”之说。

3、插柳戴柳图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因此是一个传统的民族民俗文化节日。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每当这个节日来临时,人们都会非常地怀念逝去的亲人。“折柳枝”和“戴柳”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人马武。“清明插柳”是为了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而“戴柳”则是为了避免瘟疫传染。其实清明节戴柳、插柳还有一段历史故事呢!相传,古代有一位叫柳毅的书生,他对生活要求很高,做事情很认真细致。他有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叫龙阳。两人关系很好,情同兄弟。有一年清明节,龙阳为柳毅送奠,柳毅非常感动。便决定把自己家门前那棵柳树作为他们夫妻二人终生不移的爱情信物。从此他们两个人就成了最要好的朋友。后来龙阳被皇帝招为驸马后又将柳毅夫妇接到宫中生活了三年之久。

4、放风筝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放风筝的好时光,故民间便脱胎出清明放风筝这一习俗。古人相信若能在春天多放风筝,则可以让自己的愿望变成现实,所以每到清明时节,就有好多人开始放风筝。据记载,春秋时期就有了放风筝的活动。相传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而形成的。后来,放风筝被人们称作“纸鸢”、“风筝节”。
人们在清明节前后放风筝是因为那时天气变暖,空气湿润,所以适合放风筝。古代还有一种说法:“寒食节”禁火食冷食,所以在寒食节要进行放风筒子(即风筝)运动以求风调和适合点火。不过今天人们已经没有什么仪式感了,不过是几个老人在那里聊聊天而已。如果你也有兴趣不妨去看一看。清明时节是去郊外踏青的好时机,在这个季节里不妨带上自己的家人去郊外游玩一番,好好的放松一下自己吧!

5、荡秋千

荡秋千是我国民间的一种传统民俗娱乐活动,据说这是源于古代的寒食节。古时,寒食节是在清明节前一二日,寒食节的主要习俗是禁火、插柳、荡秋千、放风筝等。其中,荡秋千是最为流行的。
相传这个活动是由春秋时期的大将军韩昭侯为了鼓励士兵们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而首创的,后来传到民间。宋代以后,不但成为了寒食节的习俗,而且逐渐发展成为了一种竞赛活动。秋千以其活泼自然、轻松愉快的特点深受百姓欢迎。唐代诗人张九龄还专门写过一首《秋千词》:“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过山头月上时,便惊飞了宿鸟雀。”
秋千以其特有的魅力广泛流传于民间,一直流传至今。春时秋千,既能锻炼身体,又可培养勇敢精神;秋时秋千,还具有开发智力、增进身体健康和防止老化之功效。古代还有“春姑娘”之称。
据史料记载:“秋千之戏始于汉,汉有秋千架,唐以后有秋千挂。”在隋唐时已相当普遍,并出现了专业的秋千队伍,而且逐渐成了民间节日习俗活动。

6、蹴鞠

蹴鞠是*古代的一种足球运动,也叫塞球、打鞠、蹴鞠,相传始于黄帝,当时蹴鞠是作为军事训练使用的,后来演变成一种娱乐活动。唐代将其作为清明节习俗。
相传汉武帝时,上官桀为汉昭帝的师傅,他不愿在师傅面前献媚拍马,便自己想了一个办法:他叫人做了一个足球,并藏在怀里带到宫中。汉昭帝上朝时,他便拿出来向皇上表演。汉昭帝看得入迷,连鞋都忘了穿,不知如何是好。这时上官桀灵机一动,赶忙捧起球来放在皇上面前说:“这是一只新做的足球!”汉昭帝大喜。
上官桀趁机献媚讨好;汉昭帝赏赐他许多金钱和珍贵礼物。上官桀也因此由一名大臣升为大将军。后来,因他屡立战功,汉武帝念在他曾为汉昭帝师的分上,就没有治他的罪。
“蹴鞠”也因此成了清明节的一个习俗。据《宋书》记载:“清明日幸南园蹴鞠”(就是到南园里踢球)。蹴鞠之戏始于东汉。唐代更盛于宋代。
古代寒食节有禁火的习俗,为了不影响一年的农事活动,人们在清明节这一天“吃寒食”的同时,也有踢足球、打马球等娱乐活动。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0641.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