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惊蛰节气的风俗(惊蛰吃梨的起源)

惊蛰节气是春季的第三个节气,惊蛰一到,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因而它也是让人们感受到了春天的来临。惊蛰在古人的生活中有着一定的意义,“蛰”就是隐藏、隐蔽,也有冬眠之意。*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就有“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的说法。
惊蛰吃梨起源于什么时候?
在古人看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东南,维为除虫,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民间关于“惊蛰”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说。据说龙王抬头显灵也是由于蛰伏了一冬的蛇虫苏醒所致。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蛇虫鼠蚁等各种“虫”的传说故事。


一、惊蛰吃梨

惊蛰吃梨最早见于《齐民要术》,意为梨可生食、熟食、榨蜜、酿酒等,是一种很好的水果。从营养学角度来说,梨有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梨中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维生素E,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而且,梨具有润燥消风,清心降火的功效,非常适合春季食用。同时,梨还有辅助*春季多发疾病的作用。
民间素有“惊蛰吃个梨”的说法。但事实上在现代社会,梨子这种水果并不怎么受欢迎了。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大家都喜欢吃一些比较营养丰富的水果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惊蛰节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万物复苏的日子,此时气候比较干燥,所以人们经常会觉得口干舌燥、皮肤干痒、咽喉肿痛等*,而梨味甘微酸、性凉无毒,具有润肺清热、消痰降火、止咳化痰、养血生肌等功效。所以很多人会在这个时候吃些梨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营养。
另外在我国很多地方都有惊蛰吃梨的习俗,主要是因为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比如在山西一带民间就有“惊蛰吃梨”的说法,而且一般是将梨制作成梨膏。这样吃梨可以有效缓解咳嗽*。
除了食用外,惊蛰节气前后还有些关于“惊蛰吃枣”的民间传说。据说以前有个叫枣太子的人因为被误投毒而*,他的鬼魂一直在人间作祟祸害百姓。后来被一位大神得知了他的冤屈之后出手搭救了他并将其收服;后来为了纪念这位大神,人们将惊蛰节定为“吃枣日”以示纪念;再后来就演变成了现在所说的吃梨。

二、惊蛰春雷响,农时也未到

“雨水”二字最早见于《诗经》:“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惊蛰时节,大地开始解冻,春雷初响,惊醒了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各种昆虫,据说有300多种,因此民间有“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的说法,同时也是为了避免昆虫和动物在惊蛰这一天因为受惊而发出叫化的声音。
“春雷响、万物长”。这正是说明了在*古代就有关于“惊蛰”的习俗,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惊蛰已不仅仅是为了让农作物得到更好的生长而产生的节气了。它还是提醒人们要注意天气变化的信号之一。
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就认识了雷。《吕氏春秋》中说:“雷者阳之声。”《史记》说:“春雷始鸣,万物生长”。
到了周朝时期,《诗经》中已经有了对雷的描述:“三月其庚,雷乃发声”(意思是说:过了惊蛰后响起的雷声是在四月初发出来的)。东汉蔡邕《月令广义》中说:“惊蛰节……春雷始鸣,蛰虫惊而出走。”
宋代范成大《春日杂咏》诗中也有:“夜来春雷绕户鸣,今日却忆江南晴。”这正是由于春雷多而密所引起的反映;宋代陆游《观潮》诗中也有:“雷起惊春蛰,阳和启蛰飞。”
由于惊蛰前后各地气候差异较大,即使同一地区的人在不同天气状况下对气候也有不同的反应。因此民间曾流传“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之说;如广东一带有“惊蛰吃梨能止咳”之谚语;江苏一带则有“惊蛰吃了梨能得咳嗽气得消”之说;湖北也有“惊蛰吃了梨能得咳”之说法;还有“惊蛰不吃梨,要感冒”之说法。山东各地在惊蛰日也都有喝梨膏糖的习惯(一般是喝冰糖雪梨)。
总之,在我国民间至今仍有惊蛰喝了梨能得咳的说法。其实这是一种误区。那为什么人们要在这天喝梨膏糖呢?这与当地气候有着直接关系!

三、惊蛰雷打鼓,百虫动

惊蛰节气在*的不少地区一直都有祭祀雷神的习俗,俗称“打雷公”。“雷公”是一种形似猫耳的野兽,发出的声音跟雷声一样。每年惊蛰那天就会从天上降落下来。民间说,惊蛰这天“春雷响,万物长”,春雷乍动、万物复苏,这正是春耕开始的时节。
春主木,而惊蛰正好是木旺之时,所以惊蛰这天刚好也是树木发芽之日。春天万物复苏,也就意味着一些树木会慢慢苏醒,所以惊蛰这天就会有很多人去祭拜它们。
在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如果不能在惊蛰这天吃梨的话,这一年就会出现各种疾病。这个说法很迷信但又很真实。很多人都会因为不能吃梨而在惊蛰这天去祭拜它们。
古人认为梨是“离”的谐音,所以需要在惊蛰这天祭社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同时也希望借此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健康、顺利。
除祭拜社神外,在一些地区还会有一些其他的风俗。
旧时天津地区还有个习俗:惊蛰日要到井场去“打灰”(即打井)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这个习俗已不复存在了,但打灰的习俗却被保留下来了。即在惊蛰当天要到井边打水以供一家人饮用。这个习俗源于以前人们会在这天到井边打水以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现在这种习俗也逐渐消失了,不过现在的人们仍旧会在惊蛰这天到井边打水饮用。
《北京民俗》中记载:“惊蛰日取天清地明之象,以开化堂上祭祀的意思。开字与*亡有关。”惊蛰日正是春光明媚、万物复苏的“做出”季节,古人认为这个时节天地阳气萌生、阴气渐重、万物“做”出、开始“做”出新一年的景象

四、惊蛰祭龙神

惊蛰时节,*北方大部分地区开始下第一场春雨。民谚云:“惊蛰刮大风,从头要扫雪。”北方在惊蛰前后开始出现较明显的冷空气,天气开始转暖。不过,气温回升较快,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20℃以上。南方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一般在15℃左右。“一年之计在于春”,农民在这个时候就要开始准备春耕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节气。惊蛰节气后,蛰伏在泥土中冬眠的昆虫会纷纷被惊醒,因为天气转暖,再加上“春雷乍动、冻散蛰伏”,许多昆虫都会被冻*。这时*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2062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