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歌全文(*古代的春分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全文:立春春分分日夜,雨水接春分,清明至谷雨。
立夏小满过了五天,夏至节气到了头。小暑大暑连立秋,处暑未到秋分里。
芒种夏至不放松,小暑有雨大暑干。立秋处暑都过了,白露秋风接白露。
秋分二分天渐寒,白露秋风夜正寒。寒露秋分夜最长,一年好景在此时。
重阳秋分气渐凉,霜降小雪要记牢。小雪大雪通冬至,小寒大寒连大暑。
寒露霜降是秋季的终了。大雪小雪接大雪,三候水泽始凝要解冻。
冬至一阳生,天地二气交融合。春分一阳生万物苏,惊蛰春雷响第一声;惊蛰雷声响过三声后,到了春分一阳生;春分雷声响过三声后,到了清明一阳生;清明一阳生过了三声后,到了谷雨一阳生。谷雨一阳生后五十日了:春阳正当二月半,惊蛰一阳来复始;惊蛰一阳来复后五十日了:春阳正当三月半;春分一阳来复后五十日了:春分一阳来复后五十日了:春分一阳来复后五十日:清明一阳来复后五十日了:清明一阳来复后五十日:谷雨一阴来复后五十日了
一、立春
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于每年公历2月3~5日交节。“立”是“开始”的意思,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节,立,建始也,立夏秋冬同。”这一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春天已经不远了,但仍要注意防寒保暖和春季养生。
立春是在每年阳历2月3日或4日前后。从气候特点上看,这时气温回升较快,但地区差异较大;自南北半球的分布看,南半球的各地在此时都是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春天景象;而在北半球各地却是寒潮退却、冰雪消融、天气转暖的早春时节。从时间上看,立春一般为1天到2天左右。这一节气期间气温回升较快,但由于南北地域和各地气候差异很大,所以“南北不同时”。
立春期间天气变化不定,忽冷忽热,气温波动幅度较大,但一年之中总有那么几天气温会比较稳定的。据记载“立春之日东风解冻”、“雨水节气前半月多阴寒”、“惊蛰至春分阴气渐减”等等。这时气温回升较快,但北方冷空气仍不时入侵抢位。立春前后北方地区往往有一次大风降温天气过程。“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是播种的季节,对农民来说更是不能大意。立春后气温回升较快、雨量增多、空气比较湿润、阳光充足时就开始有一定的收获条件了。
“春种一粒粟”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但春季也有阴雨低温天气出现,不利于春耕春种。
一般在南方地区,春季出现阴雨低温天气持续4~5天为多见。另外有些年份在立春时有北方地区春汛出现、江河水位低涨、江河冰凌封冻等情况。所以对于南方地区来说立春后雨水增多,是有利于春耕的气候条件。
二、春分
春分有三候,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春分过后,东风送暖,大地开始解冻。蛰居的小虫慢慢在洞中苏醒,并爬出洞*到附近的树林中感受春风的吹拂。鱼因为已经很温暖了,就在水面上停留不动了;如果水面上有冰,鱼就会潜到水底下。
二候候燕子来;春天温暖的气息刚刚到来的时候,燕子就从南方飞来了。
三候王瓜生;春天的时候也是一种瓜类蔬菜开始生长的季节。
春分节气也是个最容易出现倒春寒天气的时候,此时人们需要注意保暖了。
春分以后气温逐渐回暖,各种果树都开始发芽抽新芽。春分时节是个很重要的节气,人们要及时给果树做好防晒措施,不然到了夏天会发生一些不良后果的。
三、小暑
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05°时,即为小暑。
斗指戊为小暑,日热与小暑同,故名。
小暑时节的天气特点是:气温偏高、雨量充沛。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麦类等农作物的灌浆乳熟阶段。但这时天气还不太热,只是阳光比较强烈。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化为鸠。”
温风,指热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引郑玄注:“六月节……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化为鸠”,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感觉到炎热的气候了。
三候“鹰化为鸠”,是说老鹰开始捕捉小鸠;
“三候鹰化为鸠”后五天,老鹰便不再捕捉小鸠了,而变成为鸟雀;
“四候麦秋至”后第五天是小暑时节的最后一天,四天后麦子就要成熟了。
古人认为小暑热和小寒冷一样都是阴气已盛而阳气初衰的表现,这时的天气仍像夏天一样炎热,但热得有层次,从地面到天空越来越热,所以叫“大暑”。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但也不是最凉爽的季节。*大部分地区的气温仍然很高。这时全国大部分地区春夏之间的温差还是很大。尤其是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地区,日平均气温常在30℃以上,而且早晚凉爽、偏东风或东北风较多。但华北、东北地区北部和西北地区东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可达20℃以上,中午前后仍需防暑防晒。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95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