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夏至的来历和风俗(关于夏至的知识)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也是*民间最隆重最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夏至是太阳直射点南移所导致的天气由热转凉的转折点,一般在公历6月22日前后。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夏至后北半球太阳北行速度逐渐减慢。由于昼最长,夜最短,因此北半球白昼时间也相应最长,夜间时间也相应最短。


1、祭地

夏至祭地,就是在夏至日祭祀土地神。在*的北方,夏至是个大节日,家家都要祭祀土地神,庆祝丰收,叫做“忙夏至”。祭地仪式由家里的主妇们主持。祭地时一般要挑选好吉时、选定好地点。这时要把供桌安放在大门外,桌上要放上猪、羊等祭品。祭过土地神后,全家老小围坐在桌前,主人献酒,客人边吃边喝边说些祝福的话。有的人家还要到田头地边拜祭土神、求保佑庄稼丰收。
南方的夏至祭地习俗,则体现在祭祖方面。祭地仪式是在祭场举行的,祭毕,举行土神安葬仪式,并将其尸焚烧在坟前。据说夏至这天的土神很灵,如果不用火焚尸,则庄稼地里的害虫不会大量滋生;如果将尸丢进江河或高坟上则会有鱼蟹生出。

2、食新

夏至有“食新”的习俗。夏至日,人们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为的是不忘旧怨,希望和好如初。晋朝以后,民间在夏至这一天要拜神祭祖,同时还要举行迎夏仪式,给祖先送祭品。
夏至前后,江南一带的农民除备点祭品祭拜祖先外,还要到田边地头采摘一种“夏瓜”(即西瓜),在田埂上烤着吃,因为夏瓜瓜皮厚质松,烤熟后味道特别鲜美,后来人们就把西瓜当夏果吃了。
旧时江南一带农村还保留着“夏至吃新”的习俗。新麦上市,农民即开始新米磨面,做麦糕送人。有民谚说:“夏至吃麦糕,一脚跨到虎”、“吃了麦糕百事俱兴”。
有的地方在夏至日这一天做凉馒头、烙生麦饼子。有条件的人家杀鸡宰鸭,在这一天改善生活。相传明时徐渭在《冬至帖》中有“冬至馄饨夏至面”之句。人们也有将鸡蛋煮熟后剥壳用筷子挑着吃的做法。

3、夏至日吃面

在*的北方,夏至吃面是普遍习俗,而且多以面为主。*南北差异很大,有的地方吃面条,但都寓意美好,祈求平安。
“夏至面”的种类也很多。北京有句俗话叫“冬至饺子夏至面”,民间认为在夏至吃面条最能满足嘴瘾。特别是在北京地区,在夏至这天一定要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
过去老北京人对于夏季的养生要求非常高,因为炎热的夏季来临之后人们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精神萎靡、体重减轻、身体虚弱等问题。在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营养摄入,因此在夏至日到来之后老北京人就会吃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条来满足自己的食欲。在夏至的这一天老北京人通常都会选择吃牛肉面,而牛肉面之所以称为“牛肉面”是因为它最开始就是由牛肉面做成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饮食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现如今吃牛肉面的人也越来越多了。

4、斗百草

夏至,有些地方还有斗百草的习俗。“斗百草”是一种游戏,用酒瓮盛水,置于庭中,用藤条互相撞击,说的是水洒之处“百草皆盛”。
百草生物中,以草木之灵为主,人们借此游戏来祈求平安。现在的一些地方还流行夏至“吃凉”。各地“吃凉”的方式不一。有的用汤水、豆浆、绿豆汤等替代,还有人在汤水中放入大量冰,喝起来确实有些爽快。
夏至的习俗还有很多,各地都有一些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多和祭祀有关。人们认为这样可以祛邪祈福,使一年都健健康康的。现在仍有不少人过夏至节,这一天是许多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的地区这天有“晒书”的习俗:把书拿到室外去晒,借此来除虫防蛀;也有的地区在这一天祭祀神灵和祖先。

5、夏至祭天

夏至这天,江南各地有祭祀神灵、祭天的习俗。按照南方地方习俗,夏至这天要请祖先和神灵回家来“收尸”。这一天,家家都要杀鸡宰羊,摆上鱼肉,焚香点烛,请祖先和神灵回家来“收尸”,祈求保佑。《清嘉录》记载:“夏至日迎夏(红)神于门首,祭毕起,至门上挂红布条,以避邪伏恶。”广东过夏至的风俗是喝凉茶或吃冬瓜汤;在北方地区流行着一种“食伏羊”的习俗;在河南、山东等地有吃过门糕的习俗;在福建厦门则有夏至尝新的风俗。
夏至是反映季节变化的节气之一,是全年白昼最长的一天。按气候学的标准,日短夜长是由热转凉的转折点。过了夏至,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昼就会逐渐缩短。

6、“夏至三庚数头伏”

由于夏至节在公历6月21日前后,是一年中白昼最长、夜晚最短的一天,所以人们习惯上把夏至以后的第一个庚日作为初伏的起始时间,也叫“初伏”。“头伏”是三伏天中时间最长的一个阶段。初伏虽然也热,但雨水较多,天气干燥,人体容易出现缺水*,所以应适当吃些水果补充水分,也可多喝绿豆汤、赤豆汤、酸梅汤等有防暑功效的食品。
“末伏”在7月中旬前后,这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应少吃辛辣厚味及煎炸炒爆食品,宜吃清淡少油、容易消化的食物。
“三伏”在8月中旬左右,这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这时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三伏”天气炎热,人容易食欲不振并伴有全身疲乏之感。此时喝点绿豆汤、莲子粥、薄荷粥等有一定的解暑功效。
“三伏天”以后就是末伏了。初伏后的第二个庚日为末伏第一天。末伏一般在立秋后15天至20天左右。

7、送汤

夏至送汤,是流行于长江流域一带的传统民俗节日。这一习俗起源于楚文王,据说楚文王有一年夏天到南方的一座名山登山避暑,由于天气酷热,他没能耐了,就派人向臣民借井水喝。臣民们知道楚文王是个有志气的人,不肯轻易借给他,就想了个办法,给楚文王送汤。他们在山顶挖了一个大锅,把泉水和米倒进去煮,煮好了再让楚文王喝。楚文王喝着吃着都觉得味道不错,就问臣民这是什么味道?臣民们就把送汤的事一五一十地告诉他。原来是用泉水和米煮的粥。楚文王听后非常高兴,命令把送汤的日子定为夏至日。以后每逢夏至日都要喝汤。人们为了不忘送汤之恩,把送汤改为吃夏至面。
相传在汉代时已有夏至节的活动了。不过那时是由皇帝来庆祝胜利的日子。后来民间也开始庆祝了。而且还出现了许多风俗活动。像吃夏至面、吃五色饭等等。
在我国古代社会,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对天文地理、气象物候有十分丰富的知识积累和经验,运用这些知识可进行农事活动、安排生活作息制度等。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885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