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临床医学基础知识(肝细胞再生的原理)

1.在组织培养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培养基均应是灭菌的,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无菌*作的进行。
2.临床检验项目的意义:(1)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2)为临床*提供参考;(3)为疾病的防治提供咨询。
3.抗菌*物中抗菌活性最强的是青*。
4.青*对革兰阴性菌,特别是肠杆菌科细菌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革兰阳性菌,如链球菌属、肠杆菌属和金葡菌等,具有中等的抗菌活性。
5.青*G对肠杆菌科细菌有高度选择性,对各种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也比较高,且易被碱性环境中的细菌蛋白酶水解;而对革兰阳性菌的作用较差。
6.青*在人体内作用的时间较长,持续时间为10天左右。其*作用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来实现。
7.青*G体外半数致*量(EC50)为:100 mg/kg,最小有效量为2.0 mg/kg。
8.青*G对破伤风梭菌、白喉及百日咳等菌种均有较强的抗菌活性。
9.青*在体内不被分解,在酸性环境中仍具有抑菌作用。
10.青*G口服吸收良好,局部注射可出现皮疹、瘙痒、过敏反应及静脉注射时局部疼痛等不良反应;用5%葡萄糖溶液500 ml稀释后静脉滴注,可迅速起效,且在短时间内即可达到满意疗效。


一、肝细胞的再生过程

肝细胞再生包括三个过程:肝细胞增殖、分化、凋亡。
①增殖:肝细胞增殖就是指肝细胞数量增加,形态和功能恢复。增殖有两种形式,即新生肝细胞和新生脂肪组织(肝硬化时)。
③凋亡:肝脏细胞凋亡是指在正常情况下,由于肝脏受到损伤,导致肝细胞凋亡而出现的一种现象。
④肝星状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是肝脏再生的三个重要环节,也是导致肝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⑤再生过程中,肝细胞的增殖速度明显大于分化速度,当肝细胞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再产生新的肝窦。这时肝组织又可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大小。

二、肝细胞损伤后,引起肝细胞 DNA合成减少,进而引起肝细胞 DNA合成障碍及损伤修复障碍。

3.对某些*物的作用,往往需要同时联合使用两种以上*物,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临床常用的抗结核*异*肼、利福平联合应用,就能取得较好疗效。
4.肝细胞损伤后,其合成 DNA的能力受到抑制,当合成能力恢复正常时, DNA的合成才能恢复正常。因此,临床上常利用肝细胞损伤后所能合成 DNA的数量来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
5.应用干扰素*乙型肝炎时,当其滴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后,随着滴度下降速度的减慢或停止,提示病毒已得到有效抑制。
6.如果白细胞数量减少至一定程度,肝细胞 DNA合成恢复正常;但如果白细胞数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则肝细胞 DNA合成障碍将持续存在。因此,临床上根据血常规检查结果来确定*方案及用*时间是非常重要的。
7.白细胞吞噬作用与肝细胞损伤修复、再生功能密切相关。

三、肝细胞再生的过程:①通过正常肝细胞 DNA的合成及损伤修复;

②通过对受损肝细胞进行再分化修复。
4.肝脏的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各种消化液及凝血因子,而肝脏分泌的胆汁也能将胆汁输送到小肠,最后经门静脉排入肠道,参与脂肪代谢和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
5.在肝脏中,脂肪肝是指由于脂质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一种脂肪代谢紊乱综合征。
6.慢性肝病患者中,有80%以上属于脂肪肝。脂肪肝病人因肝细胞脂肪变性而导致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白蛋白降低或正常;总胆汁酸、卵磷脂、胆汁酸等比例失调,使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脂溶性维生素A、D、E及K的吸收障碍。
7.肝硬化的发病机理主要是由于免疫功能紊乱所致的肝脏间质纤维化。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875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