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古代100岁被称为(*古代100岁被称为“期颐之年”,被称为“期颐”)

在*古代,100岁被称为“期颐”,是因为年龄大到无法生活自理,所以朝廷就赐予他们一个名号,以此来表示对他们的关怀。据《礼记》记载:“老者,尊也。”在古代,一个人到了100岁被称为“期颐”。在古代,很多人活到100岁就会去世,也有不少人活到100岁都是高龄了。因此“期颐”成为了古代80多岁老人的别称。
春秋时期孔子活到了101岁的高龄,而孟子的年龄比孔子大很多,他活了96岁。不过孟子活得比较久一点,是因为他的学生把老师给供出来了。在古代,如果一个人的年龄大到80多岁已经无法生活自理了,朝廷就会派人照顾他。


一、孔子

孔子是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后人尊为至圣先师,称“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三年),*于公元前479年(鲁哀公十六年)。
孔子生活的时代是春秋时期,那时正值礼崩乐坏的时代,周王室衰微,诸侯并起。孔子从小就立志想要当官,但孔子的父母对他的梦想不支持,所以他只好放弃。孔子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周游列国,后来一直到五十五岁才回到了鲁国。
孔子50岁后就开始研究学问,55岁时有弟子三千人。在70岁时就已经闻名天下了。孔子八十多岁的时候开始收徒讲学。他是*最早的大学——鲁国大学堂和论语学堂的创办人、第一任校长。

二、李白

李白在大唐时期也是一位很出名的诗人,他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不过,他到了晚年时,他的身体就不行了,这也导致他无法再从事以前的工作,因此李白就没有能继续写诗了。而在李白活到100岁时,朝廷也给他赐名为“期颐”。不过李白这个“期”字用得不太恰当,应该用“年”字比较好。“年”这个字就代表着年龄大了,而“期”就代表着寿命长,因此这个字用得有点奇怪。
从李白的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古代80多岁被称为“期颐”的老人还是很多的。古代人的寿命普遍比较短,而我国又是一个喜欢长寿的*。因此在古代80多岁被称为“期颐”就变得很正常了。对于长寿的老人,朝廷还会赐予他们一个封号。

三、王维

王维出生于公元690年,去世于公元759年,享年77岁。王维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擅长诗歌、书法、音乐,尤其喜欢绘画。王维还精通佛学,并在文学、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被称为“诗佛”。
据《新唐书》记载:“初唐四杰”中最年长的是王勃,他活了66岁;第二位是王之涣,他活了77岁;第三位是王昌龄,他活了76岁;第四位是王昌龄的族弟王之涣,他活了78岁。还有一位也是唐朝诗人、书法家、画家,他就是王维的族弟王缙。
据《新唐书》记载:“王维享年七十一岁而卒。开元初,有司奏追赠侍郎。又以王、王之涣、王缙为三元,以其先赐谥曰“靖”。”
从王维的*亡年龄来看,他应该属于长寿老人了。

四、徐悲鸿

徐悲鸿出生于1913年,他活到了104岁,可以说是古代的“期颐”老人之一了。他自幼生活在一个思想先进的家庭里,受到了很好的教育。1909年,徐悲鸿考入日本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素描、油画等科目。
1915年,徐悲鸿毕业后回到国内,开始从事美术教育事业。后来因为战乱,徐悲鸿辗转来到法国深造。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他回国后创办了江南大学艺专,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美术人才。
1924年,徐悲鸿与夫人廖静文结婚。1928年,廖静文在北京生下女儿徐静修,徐悲鸿给女儿取名“静宜”,寓意女儿一生安祥美好。可惜徐悲鸿因病于1932年去世后,徐静修继承了父亲的事业——艺术教育。
新*成立后,为了弘扬祖国文化艺术事业做出贡献的艺术家们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而徐悲鸿是我国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为新*的美术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在他100岁的时候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在新*成立60周年之际又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终身成就奖”荣誉称号。

五、颜真卿

颜真卿是我国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他的书法风格属于“正书”,其正书作品以楷书著称,其中楷书最为著名。颜真卿的正书作品与欧阳询、柳公权、王羲之并称“楷书四大家”。
颜真卿的书法以楷书、行书最为出名,而且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其书法风格被后人称为“颜体”。颜真卿曾与张旭、怀素并称“草圣”,可见其书法艺术之高。在*古代,因为颜真卿书法非常出名,所以他也被称为“书圣”。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公元784年去世,享年81岁。他在书法方面的成就也非常高,因此很多人都称他为“颜体书法家”。在唐朝时期,因为朝廷的推崇和颜真卿的影响,所以他被尊称为“欧颜柳赵四大书家”之一。
因为颜真卿活到了100岁才去世,因此他也被称为“期颐之年”。由此可见颜真卿的书法艺术之高。如今的人们对颜真卿的书法作品都非常喜爱,因此对他也非常崇敬。

六、王阳明

王阳明(1472-1529),原名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汉族,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教育家。
王阳明15岁时就中了状元,被封为新建伯。
35岁时升任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等职。他在平定了宁王朱宸濠的叛乱之后,被封为新建伯、建宁王朱宸濠谋反案的“元勋”(唯一获封此号的明朝大臣)。
在平定了两广的叛乱之后,王阳明又被封为新建伯,成为明代仅有的两个伯爵之一(另外一个是严嵩)。由于明朝官员很少有封伯爵的,所以王阳明是明朝第一个封伯爵的文官。
在去世后被追赠为新建伯,谥号“文成”。其学说思想被编入了《王阳明全集》和《传习录》等书中。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71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