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不讲武德什么意思(如何避免“不讲武德”?)

“不讲武德”最早出自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的一个人物——岳不群。
“不讲武德”,原是一个武术名词,意为不讲江湖规矩。形容人不讲道德,没有基本的武德。后来渐渐演变为一种贬义词,泛指在社会上为非作歹、不顾信义的人。
“不讲武德”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做了不太厚道的事情,说别人没有基本武德。
其实,“不讲武德”是一种道德评价。如果我们想用它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品质,那就得考虑其真实含义了:这个人是不是个“坏人”?
如果你真的想用“不讲武德”来形容一个人的行为,那就得从他的所作所为中判断。如果你看到他做了某些“缺德事”而仍然对他加以宽容,那他就是个好人,否则就是个坏人。
如果你发现一个人做了很多“缺德事”而依然能够得到人们的容忍的话,那就可以认为这个人很有“武德”。这种人往往也很难被人们所接纳。


一、“不讲武德”,它的实质是什么?

我个人认为,“不讲武德”的实质其实是一个人的道德水平问题,而这个问题却被很多人所忽略了。
举个例子。有人去某个地方旅游,在路上看到有一个乞丐蹲在路边乞讨,便向他伸出手去,给他一些钱。但是这个乞丐却拒绝了这个人的好意,并把他拉到了一边说:“我从来不做缺德事,你放心吧!”
从表面上来看,这个乞丐是一个没有道德的人;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道德水平非常高的人。为什么?因为他明白:人家给自己钱是情分,不给自己钱是本分。而自己接受别人给自己的钱就应该有道德上的回报;而不应该在人家帮助自己之后有什么非分之想。
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比如有些人在路上遇到乞丐后,不但不会去施舍他们一点钱,甚至连看都不会看他们一眼。这种人就属于不讲武德的人。
我们必须承认,社会上总有一部分人是不讲武德的;而这种人所占比例较少,但如果我们都对他们视而不见的话,那就会影响整个社会风气。
“不讲武德”的人毕竟只是少数;而“不讲武德”并不等于没有道德水平。虽然这类人所占比例少,但一旦形成风气后对整个社会还是会产生巨大危害的。
因此,我们必须对这些“不讲武德”的人加以谴责和制裁,让他们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如果社会上每个人都能像他们那样做就好了!
这才是我所倡导和主张的:让那些“不讲武德”的人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而那些“讲武德”者却能够得到应有的回报和尊敬。
对此,我始终坚信:只有让那些“讲武德”者在社会上没有立足之地;让那些“不讲武德”者受到应有的惩罚;我们社会上才能真正形成讲“武”道、有“武”德之风。

二、一个人是否有“武德”,要看他是否能够对别人造成伤害?

有的人天生就有“武德”,有的人却是后天练就的。不过,要想知道一个人是否有“武德”,就要看他是否能对别人造成伤害。
例如,某人虽然没有什么本事,但却仗着自己的一些小聪明和小伎俩,总是能给别人带来一些麻烦。但是,此人却依然能够得到人们的容忍。因为人们都知道这家伙是个“坏心眼”,一旦发现他在搞什么事情就会“*道友不*贫道”地给予打击报复。所以,人们对于此人的“武德”就只能表示容忍。甚至还有人说:“他没有什么坏心眼,只是因为太老实了。”
再比如,某个人虽然有点本事,但却总是喜欢到处吹嘘自己的本事。虽然也没有什么坏心眼(他吹嘘的那些东西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是一样的)。但人们也不会给他什么好脸色看,因为他总是会让人感到不舒服——因为人们都知道他做的那些事情根本就没有什么实际用途(人们往往就是这样)。
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把“不讲武德”说成“没有什么坏心眼”呢?其实,“没有什么坏心眼”也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这个人做的事情和别人没关系,或者说这个人做的事情和别人关系不大。如果一个人做的事情和别人有关系甚至可以说是别人让他做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这个人很“讲武德”了。
那么,我们是不是说只要一个人做了某件事情就必须被认为有“武德”呢?其实也不一定!因为一个人有没有“武德”看得是他做出的事情是否会伤害到他人。
我们还是用上文中那个说岳不群“不讲武德”的例子来说明吧。
在《笑傲江湖》中,岳不群曾经为得到辟邪剑谱而不择手段地陷害林平之和林震南兄弟二人。后来为了得到《辟邪剑谱》而杀害了令狐冲之父令狐冲和他师父岳不群;在岳不群被逐出师门之后又杀害了其师兄“君子剑”林平之;最后更是为了得到《辟邪剑谱》而杀害了林家满门……

三、我们该如何避免犯“不讲武德”的错误?

既然我们无法避免“不讲武德”,那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这就涉及到“怎么做人”的问题。
首先,我们要坚持真诚、正直、宽容、友善的做人原则,多与真诚善良的人交往,远离那些虚伪狡诈的人,让自己活得更轻松。
其次,在人际交往中,要尽量避免做一些“缺德事”。比如做事情不考虑别人的感受,自私自利;比如与他人发生矛盾时不冷静思考,冲动行事;再比如遇到他人对自己态度不好时不会换位思考,一意孤行……这些都是我们要避免犯“不讲武德”错误的具体表现。
此外,要加强个人修养。修养是一个人所具备的素质和品质。
一个人是否拥有良好的修养和品质,通常可以通过他平时生活中的言行举止来判断。
一个没有良好道德素养、缺乏道德约束的人,即使他外表看上去再有“武德”也无济于事。
最后要提高自己的认知能力。认知能力是人类思想意识的基本构成要素之一,它决定了我们对事物认识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只有具备了较高的认知能力之后才能够更加准确地判断和评价事物。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加强个人修养并不断提高自己认知能力的原因所在。
以上是关于“不讲武德”最基础、最浅显的常识与道理。当然,这只是在理论层面上作了一些简单阐述。实际生活中,我们还需要根据自己所处不同环境、不同场合以及不同事物等进行具体分析才行。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避免犯“不讲武德”这个错误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四、写在最后

*人有句话叫:“不作就不会*。”*人一向都是“和气生财”,我们的人生哲学是“以和为贵”,做人要懂得忍让与退让,这样才能与人和谐相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却发现有一些人,他们往往是“不讲武德”的。他们很容易冲动地做出一些不厚道的事情,甚至会做出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行为。
比如有些人在职场上习惯于耍小聪明,喜欢占别人便宜。有些人在工作中喜欢“偷*耍滑”,喜欢偷懒。还有些人喜欢以大欺小、以多欺少……
其实,我们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世间没有什么真正的不讲武德。那些所谓的不讲武德的人之所以能够“活得很潇洒”、“活得很自在”,只是因为他们能够认清自己的能力与资源所能够提供的服务与价值,所以他们不会做那些看起来很没有“武德”的事情。这些行为之所以能够被人们所容忍、所接纳,只是因为我们在面对这些问题时选择了一种对自己有利的处理方式。
而那些不讲武德的人之所以被人们所鄙视、所唾弃,也只是因为他们做了一些“不讲武德”的事情而已。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670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