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什么时候端午节(端午节的起源是什么?)

端午也叫端阳节、浴兰节等,是*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源于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天,是龙飞天的日子,即如《易经》中所说“飞龙在天”。龙的这一传说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后来有了“端午”之名,而且成为*民族的传统节日之一。
端午的起源说法有很多。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纪念伍子胥、纪念曹娥说等。这些说法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最多。
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于两千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今湖北)。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王身边担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由于他主张坚决抵抗秦国入侵,却又不被楚国贵族所理解,最后竟遭小人*蔑而被楚王赶出都城流放到地方。在流放途中,屈原听到自己祖国被秦国灭亡的消息后,非常悲愤,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一说见《离骚》)。
当地老百姓为了不让鱼虾蚕食屈原的身体,便包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虾;后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


一、五月初五,五毒尽出

“五月初五为端阳节,相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由端午节习俗演变而来。端者,初也;端阳者,初也。此节日起于上古,盛于唐宋,延至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民间传统的端午节。端午节又称重五节、“重五”、“端午”等,此时正值仲夏,是多种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高发期,人们会通过多种形式来防病治病。
在先秦时期就已经有了“恶日”的记载。《诗经·小雅·小旻》中说:“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既照之原,亦孔之光。”这里的“孔”指的就是太阳。
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相传他因遭受排挤,被流放到沅江一带。他对楚国有着深厚的感情,曾写下《离骚》等不朽诗篇。
后来秦王嬴政即位,发动了灭楚之战。屈原虽身为楚国人,却一直主张联齐抗秦、救世民,但是因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排挤诬陷而被流放到湘水、汨罗江一带,最后不肯与*同流合*、投江而*。
人们为了怀念他,每逢端午节这天便在门楣上悬挂艾叶菖蒲、菖蒲蒲剑以驱毒避邪;同时将雄黄酒灌入虾蟹壳内以防毒虫;同时用彩色丝线缠绕粽子以求辟邪压毒。另外还会在门口插上艾蒿、菖蒲等植物用以驱病辟邪之用;小孩身上还要戴上五彩线等物用以驱邪。到了后世端午成为了一个传统节日,各方面的习俗也更是多种多样。
除了包粽子之外,我们也可以将艾草进行一定的处理后泡水使用来驱除蚊虫哦!
艾草具有较高的*用价值和独特的芳香气味;可芳香化湿、活血解毒、驱虫避瘟;又能杀虫灭菌;可治泻痢、便秘等病症。
将艾草浸泡在水中会散发出特殊的气味并可以杀菌消毒;用来泡水洗澡不仅可以止痒还能缓解湿疹等皮肤病*。
由于艾草在夏季生长茂盛、花香浓郁(类似于艾草的香味)且*效强劲有效成分极高,所以是很多家庭必备的*物之一哦!
所以在端午这天除了吃粽子、赛龙舟之外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中草*香囊的制作哦!

二、端午节日与古代天象崇拜有关

古人认为天象变化与人事兴衰有关,而端午正是天地交泰,阴阳交替之时,此时“阳气初动”,极易激发疾病。且端午之日“龙星初现”,则天地不交,天地不通,所以灾异丛生。故民间于此日多举行驱邪除病、祈求安康的仪式。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历史上曾有很多记载。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把粽子、赛龙舟作为纪念屈原的主要方式之一。每年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

三、端午节源于“龙”的崇拜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在西晋的《风土记》里,它产生的时间比“端午”晚得多。可见端午节的形成是一个比较晚的事情了。
端午节起源于*,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崇拜龙图腾的民俗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五月初五以“楚国人怀念屈原”为题材创作的《楚辞》是*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因五月五日祭祀屈原,亦称“粽子节”、“诗人节”,最早源于战国时期。
东汉时盛行用兰草汤沐浴,所以又称“沐兰节”。魏晋以后,南方吴越地区也开始盛行这一风俗。所以端午节又称“浴兰节”、“女儿节”或“浴兰节”。这个风俗一直流传到了今天。
端午节俗主要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拴五色丝线、挂艾草与菖蒲等;其源头要追溯到远古时期人们祭龙祭祀的习俗。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古代,人们把龙作为精神寄托,通过祭龙、祭水、祭拜祖先和神灵,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和人畜兴旺等愿望。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610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