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佛历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算起的(《大般若经》中的“八正道”是什么意思)

佛教传入*,是从汉明帝永平元年(公元58年),*人首次向西域传教开始的。早在东汉的时候,佛教就已经传入*了。公元73年,汉明帝派遣使者从长安出发,前往西域求法。当时在西域有一位叫慧远的和尚,他不仅精通佛法,而且还通晓天文历法。
在洛阳的时候,他曾见过一只乌龟。乌龟的头和身子是用铜做的,龟壳上刻着梵文佛经,这说明当时西域的人已经开始使用佛教的历法了。不过在此之前,他们是没有时间概念的。
当时有一位叫慧远的和尚去龟兹国朝拜,回来后就将龟兹国所用历法编成了一本书——《大明历》。《大明历》将一年分成了三十个月,每个月有二十多天。这样计算出来的结果,比在中原使用的历法要精确许多。


1.《大般若经》

《大般若经》是一部重要的佛教经典,它记载了佛教中的“八正道”。这“八正道”是:正见、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定。其中,“正定”就是正念定。在这部经书中,有很多关于正念定的说法,比如:“不取正念,即无明慧;不取正慧,即无解脱。”
其实这句话是佛教的一个比喻,意思是说如果我们把妄念都去掉了,就没有什么可以执著了。这句话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要“修心养性”。但是修心不等于“清心”,如果把妄想都去掉了,人的定力自然也就没有了。
《大般若经》中还有一段关于时间的说法:
佛告阿难:“你若于此经生起正念,便会得个无生法忍,永离诸苦。”

2.玄奘

玄奘法师,俗姓陈,名维,号三藏法师。玄奘是*历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
他从小就对佛经有浓厚的兴趣,七岁时就到寺庙里去当小和尚。
他对佛经非常痴迷,每天都要读书很多遍。后来,他当上了一名翻译。
在翻译佛经的时候,玄奘发现其中有很多地方和印度的宗教有些相似,这让他产生了好奇之心。
公元627年,玄奘决定去印度求法。
经过四年的艰辛跋涉和不懈努力,玄奘终于来到了印度。在印度,他先后学习了梵文、巴利文、婆罗米文等语言。
在学习佛法的同时,玄奘也对印度的天文历法很感兴趣。回国后,他对印度的历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和改革。
玄奘在印度待了十八年后,终于从印度带回了我国的《大统历》和《太清历》。

3.法显

法显是一位著名的佛学家,他到了长安后,又到了洛阳。不过,由于当时*的政治环境比较复杂,所以法显并没有被汉明帝召去长安。但是他却在洛阳住下了,并且在那里一直住了十八年。他还将自己的翻译工作完成得非常出色,并且撰写了《佛国记》。
法显是一位高僧,他对天文历法非常精通,所以就有了《佛国记》。《佛国记》一共有四卷。法显在里面记录了他所看到的一些事物,还有他所描述的一些景象。通过这些描述和记录,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的一些风土人情。
在《佛国记》里,法显还提到了佛教的传播之地——印度。他说:“佛从印度来”,并且说“佛之所在,即是我佛之所在”。也就是说:佛教虽然从印度开始传进*,但是它在*的传播并不是从中原开始的。
法显的翻译工作完成后不久之后,就因为战争而中断了。所以在《佛国记》里就没有出现过法显这个人和他所写的书了。

4.义净

公元551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人前往龟兹,准备把义净带回长安。但是在途中,这位使者却遇到了大麻烦,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当时龟兹国王已经去世,因此义净没有到达长安。
在此期间,义净写下了《大乘起信论》等重要著作,并且还翻译了很多佛经。义净回国以后,一直没有离开过龟兹。公元586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派兵攻打龟兹,最后义净成功地把北周军队挡在了龟兹城之外。
北周武帝宇文邕看到了义净的功绩后,就把他留在了中原。后来的隋文帝杨坚也曾聘请过义净作为他的顾问。
后来,隋王朝建立以后,隋炀帝杨广又派人到龟兹去接义净回来。义净被迎回国后,隋文帝赐给他姓杨。由于他对佛教有很大的贡献,隋文帝就将他封为了“佛门僧正”。

5.善导

到了南朝齐明帝萧鸾统治时期,他也开始使用《大明历》。不过这时候,《大明历》还是有很多问题的。首先,这本书用了七天,和后来的《授时历》比起来,时间少了三天。其次,它的计算方法不太精确。
比如,《大明历》中说“一年分为十二个月”,但萧鸾根本就没有准确地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只分出了一个正月。也就是说,他没有准确地把一年分为十二个月。
另外还有一点很重要:这本书不太符合当时的历法制度。按照我们现在的时间划分方法,一年是从立春开始算起的。而《大明历》中规定的是“正月为岁首”。到了梁武帝时期,他又将月份改成了阴历日期,就是农历正月初一到阴历三月初三之间的这段时间。
这样一来,《大明历》中的月份和阴历日期之间就没有了换算关系。比如1月30日是阴历新年、2月29日是阴历正月等问题自然就无法解决了。

6.鉴真

在公元630年到624年这段时间里,大唐王朝一直都非常重视佛教,派出了许多和尚、僧人到海外去弘扬佛法。其中最有名的一位就是鉴真和尚。
鉴真和尚在公元668年的时候来到了日本,在那里停留了两年,最后才回到了中原。不过他没有走水路回国,而是选择了陆路,这是因为他觉得海路太危险。所以他决定走陆路回国。
当时的日本*为了表示欢迎,不仅派出了许多使者来到*学习,而且还为鉴真建起了一座佛塔。当时在日本人非常崇拜鉴真和尚,甚至还模仿他的样子建造了一座寺庙。
鉴真和尚是*历史上第一个到海外留学的人。他不仅精通佛学,而且还精通日文、英文、梵文等多种语言。他回国以后,也没有忘记弘扬佛法,而是继续留在了日本。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6008.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