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今年将迎124年来最早秋分(秋分养生,谨记“三少三多”)

进入9月,立秋已过去5天,意味着今年秋分节气就要来了。
我国古人将秋分作为一年中的三候之一,分别是“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说,进入立秋后,雷开始在空中发响,蛰居的小虫开始钻入地下“蛰居”;秋天感阴而鸣的雷公开始鸣叫;水也开始枯竭,小鱼也躲进了水洞里。
《春秋繁露》记载:“秋者阴气之精,万物收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也。”意思是说:“秋季到了,阴气始下,所以万物开始凋零。”
今年的秋分节气时间为9月22日14时38分开始。秋分有三候:


一、雷始收声

古人认为雷是因为天气变化而发出的声音,但在古人的认识中,雷还和其他一些自然现象联系在一起。
《周礼·春官》记载:“以雷为令”,这里的“令”,既是行政命令,也是一种“神令”。《说文解字》解释:“令者,所以决疑也。疑而不决则疑败也。”意思是说,用雷来作为命令发布出来,是为了防止人们产生疑虑。例如在古代时,如果一个人认为某处有神灵在作怪,就会叫一个人去报告神的存在,以求得神灵的保护和帮助。
我国古代对“雷始收声”这一现象有着清晰的记载:
《诗经·小雅》中有:“雷声发而白,始收其声;凡此九十一篇谓之《九微》”,将九十一篇《九微》命名为“秋雷”;
《文选·谢灵运诗》:“山原静寂、雷收声断”。
《晋书·天文志》说:“秋雷始震,万物皆伏。”其中的“震雷”、“收声”、“伏”等三个字分别作了解释:
“秋雷乃震者也,震行之象也;雷声发而白者为白而伏者;雷始至而先震也;雨下湿,云气下降之象也;故曰:秋分收声。”
《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
“秋分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也。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之时阴气始下,故谓之秋分。

二、蛰虫坯户

古人将秋分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这一节气的到来也意味着炎热的夏天即将结束,秋天即将开始。在我国古代,每到秋分时节,人们会将一些小动物抓出来,放到笼子里饲养起来,它们便成为了“虫坯户”。这一说法最早源自《诗经·小雅·无羊》:“无羊有我,无我有羊。以彼大物,怀此小物。”说的是在这个时候人们会将家里养的小动物抓出来放进笼子里饲养起来。这里所说的“坯户”,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宠物狗或猫。
根据《礼记·月令》中所记载,秋分前后,万物凋零,这一节气之后就会进入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而农历八月又为秋季之第二个月。从时间上来说,秋分是秋季的第四个节气;从天气上来说,秋分节气后虽然气温仍然很高,但是阴雨绵绵的天气也会明显增多。此外秋天早晚温差大,注意添加衣物。由于气候变化快且剧烈时容易发生感冒等疾病。

三、水始涸

古人认为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明显减少。河流、湖泊水量减少,开始干枯,一些湿地、滩地也因干旱出现龟裂。
随着时间的推移,秋分节气已成为传统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个节气。秋分既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五个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节气时,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日平均气温已降到22℃以下。此时冷空气活动逐渐频繁,气温明显降低。
秋分以后,北方地区开始出现“白露秋分夜,一夜”的情况,而我国大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降至20℃以下。
秋分时节的养生以滋阴润肺为原则,饮食以清淡为宜。“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多吃些芝麻、核桃、蜂蜜、银耳、萝卜、莲藕等润肺食物。宜多吃些甘凉滋润的食品,如葡萄、梨、柚子、甘蔗等;宜多吃具有滋阴润肺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还可适当吃些辛味微甘而润的食品,如鸭肉等来滋阴润燥。
秋分之后昼夜温差变大,早晚气温低,应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早晚气温低要注意保暖;夜晚睡觉时盖好被子;空调温度调至26℃左右即可;尽量不要在夜晚太晚时间开空调睡觉或冲冷水澡;饮食以清淡为主,不要吃过于生冷的食物。

四、秋分时节,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这些问题

1.应注意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黄帝内经》有言:“情志调达,气血和调,腠理疏畅,邪气不至,此所谓平人也。”秋分节气后,人的情志、情绪会受到秋分的影响而发生相应的变化,如出现忧愁、悲伤、伤感等负面情绪。因此,应保持乐观情绪,学会自我调节。
2.预防秋燥
秋分时节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应以清淡为主。首先要少吃辛辣刺激、煎炸烤等热性食物;其次要多吃些滋阴润肺、益胃生津的食物;第三还要注意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第四还要适当多饮水。
在天气尚不太寒冷的情况下,过早地穿上厚衣服反而不利于适应室外寒冷的环境。因此,要适时添加衣服,特别是要注意四肢末梢的保暖。
4.及时增减衣物
秋季早晚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在早晚天气比较凉的情况下,建议多穿一些衣服,以防受凉感冒或旧病复发。

五、秋分养生,谨记“三少三多”

1、少吃辛辣食物:秋分后,天气开始转凉,人们的食欲会变得旺盛起来。但过量进食辛辣食物,会使胃肠蠕动加快,出现胃肠功能紊乱而引发腹泻。
2、少吃油腻食物:秋分后,人们的食欲开始增加。但是过量进食油腻食物会增加胃肠负担,影响食欲,造*体营养过剩而导致肥胖。
3、少吃冷饮:秋分后气温下降明显,许多人喜欢喝冷饮来降低体温。但过多的冷饮会损伤脾胃的阳气,引起胃痛、腹泻等。
4、多运动: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因此,在进行体育锻炼时应根据环境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另外,最好选择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项目,有助于锻炼心肺功能。运动时间应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

六、“秋燥”该如何应对?

秋天气候干燥,会使人皮肤失水过多,因而变得干涩、皲裂和脱屑。除了及时补水外,还要注意补充营养,增强体质,预防“秋燥”。
饮食方面,应选择甘润、润肺的食物。如梨、甘蔗、百合、银耳、莲藕等。少吃辛辣油腻食物,可适当多吃些芝麻、核桃、糯米等滋润的食品;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补充人体水分及维生素。
“燥”会损伤津液,因此需多喝水,促进新陈代谢;注意多休息;避免熬夜;增加运动;注意饮食卫生及均衡营养等。
中医认为秋天燥邪偏盛,易伤津液,应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及吸*喝酒等不良习惯。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多呼吸新鲜空气;每天用冷水洗脸;可用冷水浸脚;适当食用百合、莲子、枸杞等滋润食物。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5912.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