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关于白露节气的诗(关于诗词的几首诗词)

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由于秋季(农历七、八月)阳气渐收,阴气渐长,昼夜温差较大的缘故。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气温变化的一个重要节令,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令。
白露时节,天气渐渐变凉,昼夜温差逐渐加大,而且在白露之后阴气也会逐渐变得越来越重,天气也会随之越来越干燥。此时的气温昼夜温差较大,且早晚较凉了。要注意保暖了!
下面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白露节气的诗词吧。


1.《春夜喜雨》

草庐何所似?白云与流水。
客散竹窗前,谁为扫枯叶。
晚来风急雨,落尽了松花。
我住在山谷里的草庐里,在白云飘渺的地方,又下了几场雨。风吹过竹林沙沙作响,落下许多枯叶。我正在打扫庭院里的落叶,忽然听到一个声音从远处传来,好像是从竹子发出的。我推开窗户望出去,看见月亮高高的悬挂在空中,一片银色的光芒笼罩着大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风还没有停下来的意思。雨不停地下着,落到地上溅起了水花。竹子在微风中沙沙作响的声音还在回响着,好像有人在给它打扫落叶一样。我很高兴自己有一间草庐和几间屋子,不用和别人挤在一起住了。我很高兴我能住在这里,远离喧嚣的尘世。我也很高兴有这份安宁和清闲

2.《白露日》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李白《白露日寄杜郎中》
白露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在每年公历9月7日—9日交节。“白露”的“露”是指露水,古人称它为“露”或“朝露”。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意思是说,天气逐渐转凉,鸿雁等候鸟开始南迁,并将北方的食物带到南方越冬;另外,由于天气转凉,鸟雀的巢由北往南迁移,并将食物藏于隐秘之处,以备过冬。
三候与“一候鹰化为鸠”相对应。
白露时节正处于由秋向冬的过渡时期。但此时天气转凉却还未到隆冬时节。所以李白说“寒露种麦早”、“秋分种麦正当时”。但对于北方地区来说,白露只是一个节气而已!真正的收割还得等到深秋初冬;而南方地区则可以开始种稻了。可见白露时节的气候特征还是较为明显的!

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日思山东兄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写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重阳节,即杜甫第二次被贬后,途经齐州所作。
此诗以“独在异乡为异客”为题,抒写诗人对山东兄弟的怀念之情,语言朴实,情感真挚。
首联写重阳节的天气:“九月九日望四方”,时间在阳历10月7日,意思是说九月九日这一天人们都会登高或赏菊。“他乡”表明作者在齐州。诗人离开故乡来到异地他乡,因为思念故乡,所以每年这个时候都会想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
颔联写九月九日天气的特点:“遥知兄弟登高处”是说我从齐州出发往东南走时知道我们兄弟四人都在齐国的登高处。“遥知”两个字写得极有气势和力量。“兄弟”一词体现出诗人在他乡的孤独和寂寞之情;“登高”则表现出作者对故乡亲人、友人的思念之情。
颈联写重阳节天气的特点:“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这两句意思是说:秋高气爽、晴空一鹤高飞,仿佛带领着我们诗人飞上碧霄;诗中的“鹤排”“碧霄”两个词,将诗人与故乡亲友、友人在一起登高赏菊、饮酒赋诗的情景写得非常生动。
尾联写九月九日思念故乡与友人,抒发了诗人在异地他乡漂泊流荡、怀念故人的痛苦心情。“此日此时情,谁能得免?”这两句诗,表面上是说重阳节自己没有回家与兄弟登高赏菊饮酒等快乐事情,实际上是诗人用强烈的思念之情反衬出在故乡亲友与友人之情。

4.《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这首诗是唐朝诗人李商隐在外做官时所写的一首寄给友人的诗。诗中描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和归期不定的心情。通过描写夜雨中思念友人的场景,抒发了诗人内心中的孤独、惆怅和怀念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在首句“君问归期未有期”中,“君”字就表明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此诗一开始便用问句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表露无疑。“巴山夜雨涨秋池”是借景抒情,诗人在自己的客居之所——巴山之中,夜半时分下起了秋雨,秋风无情地吹打着芭蕉,使芭蕉叶上雨水更加饱满,更显得秋意浓。
一句“已有新词寄美人”更是将自己内心里那种孤寂、惆怅和思念之情表露无疑。整首诗用了八个字来写就——“巴山夜雨涨秋池”,每一句都是情景交融,余音绕梁,令人回味不穷。

5.《望江南·绝句三首》

江南的秋天,往往是诗中的景象。下面三首就是诗人写江南秋天的绝句。
【其一】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其二】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其三】夜泊秦淮近酒家,*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译文】早晨辞了白帝城的彩旗飘扬的队伍,一路上波浪浩淼的江水载着我们向西奔流而去。两岸的猿声在啼叫着不住地叫个不停,好像是为了欢迎我们而发出的欢呼声;天底下水的颜色好像被江水染红了似的,江面上清波荡漾着我的小船;在这月色朦胧的夜晚,我在这个不知名的小酒家里住了一宿,只听得夜泊秦淮两岸的猿声和船桨击水声。夜深沉了,从扬州到金陵已有八百里路,我就这样慢慢地走着;月光在江面上洒下一层银霜,波面上像撒满了细碎的水银。我停下来小憩了一会儿,静静地躺在船边看着江面上泛起的粼粼波光。晚上我没有住宿,只听得夜泊秦淮两岸船桨击水声,仿佛是为迎接我们而奏起了动人的乐曲。

6.《夜书所见》

夜半更深月半弯,清光如水泻孤寒。
乌鹊绕枝惊早睡,蟋蟀声声怨秋寒。
风起雨来天地色,露浓叶落草木寒。
老病逢秋堪寂寥,行行愁见五更残。
《夜书所见》是明代诗人杨慎的作品。杨慎(1527-1593),字用修,号升庵,汉族,云南昆明人,明代文学家、史学家、思想家、诗人。杨慎诗文著作甚多,有《升庵集》一百卷及《升庵诗话》三卷、《升庵词话》一卷、《升庵外集》三十卷等,其散文著有《弘明集》四十卷。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4997.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