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吉日

几号入伏2020几号入伏(三伏天如何应对疾病?)

今年的7月10日入伏,一直到8月25日才出伏。
这意味着今年最热的三伏天,从7月10日开始一直到8月25日,总共40天。
今年的三伏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初伏从7月11日到7月20日,中伏从7月21日到8月24日,末伏从8月25日。
进入三伏天之后,气温会比较高,不仅人体容易感到闷热、烦躁不安、浑身不舒服,而且由于湿度大,人体的汗液不易排出,体内容易积热。
因此要注意适时补充水分、饮食清淡少油腻,及时补充水分、补水是必要的。同时也要注意避免长时间在高温下暴晒,以防中暑。
此外有不少人认为“冬吃萝卜夏吃姜”,所以在三伏天里经常会吃姜。
生姜中含有挥发油、姜辣素、姜酚等成分,能增进食欲、健脾和胃、止呕解毒。
中医认为姜味辛、性温;入肺、脾、胃经。有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等功效。
在中医里有“冬病夏治”的说法。主要是指某些疾病在冬天好发或严重起来,需要在夏天*和调理;有些疾病则会在冬天加重或反复发作。而有一些“冬病”是因为虚寒体质所致的疾病,则适合在夏季进行调养和*。


1.反复感冒

所谓“冬病”,主要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其病因是由于阴气虚寒,阳气不振引起的。这类疾病虽然是冬天发作,但却因虚而生。因此,在夏天进行调理和*,不仅可以补益人体阳气,还可以改善体质,提高免疫功能。
应对措施:在三伏天里可以多吃一些温热性质的食物或中*,来提高人体的御寒能力;同时还应适当地进行体育锻炼。
对于反复感冒、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反复肺炎的患者可以通过“三伏贴”来达到*目的。
三伏贴主要针对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咳嗽、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及慢性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对于*这些疾病有很好的效果。
在贴敷期间,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贴敷时间:一般在三伏天期间每天贴3次,每次贴2-4小时。贴敷时间不宜过长,因为过长容易导致局部皮肤的色素沉着。如果出现了皮肤过敏、皮疹等*时可适当延长贴敷时间。
2)贴敷后要避免受凉:因为在冬天气温比较低,如果受凉后容易导致感冒发生;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更要注意保暖和及时预防感冒。
3)注意贴敷部位皮肤的清洁和护理:贴敷期间不宜用刺激性的沐浴露,以免*物脱落而影响疗效,同时也不要用过热的水洗澡。
4)注意贴敷部位皮肤的护理:在贴敷期间不宜用刺激性较强的肥皂或沐浴露洗澡,以免引起皮肤过敏*;最好不要使用冷水或冰水洗擦皮肤;尽量避免受凉,如吹空调等;适当增加饮水量以及营养饮食。
5)注意饮食:在贴敷期间不宜吃海鲜、羊肉等发物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疗效;不要吸*喝酒。
6)注意身体状况:贴敷期间也要加强身体锻炼、劳逸结合;如果有感冒、咳嗽等*时要立即停止贴敷并及时就诊;还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有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

2.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具有易反复发作、难治愈的特点,属中医“咳嗽”“喘证”“咳喘”等范畴。慢性支气管炎多因感受风寒或风热,外邪犯肺,肺气失于宣降,使气管、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分泌物增多而诱发。气候突变或者身体抵抗力下降时,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病情加重。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人们容易出现食欲不佳、烦躁、倦怠等现象,但这其实是身体的自我调整。中医认为“春夏养阳”,夏季气候炎热而阳气盛长,人体毛孔大开,这时通过对人体“冬病夏治”的适当调养和*,能够提升人体正气,提高免疫力,达到祛除伏邪的目的。
在三伏天里采取一些食疗和*疗的方法来祛寒邪、补阳气、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或者使用一些中成*进行补益扶正。如:黄芪、桂枝、*参、茯苓等。

3.哮喘

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气道炎症,多在冬天或春末夏初季节发作,*有咳嗽、胸闷、喘息及呼吸困难等。中医认为,哮喘的病因多由外感风寒、风热、痰湿等所致。这些因素可使呼吸道粘膜处于高敏状态,容易受到外界刺激而产生一系列变态反应,出现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的*是多变的,但一般都有反复发作的趋势,尤其是在秋冬季节。因此有很多患者都会在冬季或春季发病,严重影响到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因此在夏季也是可以进行预防和*的。
1、尽量少食生冷之品,如冷饮、冰激凌等;
2、保证充足睡眠,切忌熬夜;
3、在运动出汗后不要立即喝冷饮或吹空调;
4、空调房间里放一盆水或者加湿器,室内相对湿度在30%左右为宜;
5、哮喘患者如果发病时突然出现胸闷、气急等*,要及时就医*;
6、可食用一些具有清热润肺降火作用的食物,如莲藕(生食和熟食均可)、西瓜(生食可治暑热烦渴);
7、饮食应清淡,不宜过食辛温燥热之品。如羊肉、狗肉等。食用西瓜后应注意观察大便情况。如果大便溏薄且次数多,表明脾虚有湿;如果大便干结难解,表明体内有热毒。因此,夏季要少食或不食生冷瓜果和冷饮等。避免暴饮暴食。饮食应该定时定量,不要暴饮暴食。

4.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学“痹症”范畴。痹证的病因,主要与风寒湿邪侵袭和气血虚弱有关。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冬季多有外感风寒、潮湿热邪的经历,发病多在冬季或初秋季节,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旺盛,尤其是三伏天中“伏”为阳伏,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此时人体阳气达到最旺盛的时候,是冬病夏治的最佳时期。因此在三伏天中加强体育锻炼,通过冬病夏治来*或预防疾病。
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节。在三伏节气里,太阳辐射强度最高、地面气温上升得最快,同时由于天气炎热,人体水分消耗较大,所以很容易出现“暑湿”。湿邪为阴邪,易伤阳气,造成身体不适。在夏季暑热之邪、湿邪之邪交争于一处时,许多疾病也随之而至。中医有“治未病”的观点——通过“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养生保健思想和措施来达到防病治病目的。所以三伏天是一个保健的好时机。
一年中最热的日子即将来临了!高温天气下人体容易受暑热之邪而导致中暑、发热、头痛等*。

5.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气道炎症,是由多种细胞及组织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在中医中认为支气管哮喘属于“哮病”的范畴,以喘息、气促、胸闷为主要表现。冬天发病,因气候寒冷,风寒与风邪相结合,极易使支气管哮喘患者寒热失衡,气道反应性增高,对外界刺激敏感而易发作。因此,在冬天*支气管哮喘不失为一个良策。
当然还有一些“冬病”并不是所有疾病都适合在夏天*。根据*不同以及季节变化,建议采取相应的*措施。

本文链接:http://xingzuo.aitcweb.com/9114916.html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